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2017

RIONcon with Rev. John Thomas

Image
因為韓國的朋友 홍선지자 能開車並且邀請我同去,我才有機會能參與這個很有意義的講座: Faithful Ministry for the Trump Era 主講者是 聯合基督教會 (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 的前主席, Rev. John Thomas。主辦單位是我目前就讀的神學院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地點在 Glenview Community Church -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 Glenview Community Church, IL 這是 RIOTConversations系列活動的延伸,我參與的同主題的第三場。在場的人,都是芝加哥神學院的畢業生。 這個主題,對於台灣的許多基督徒,或許是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的信徒而言,可能不怎麼陌生,因為,每一次政黨輪替,似乎就會有類似的講座出現。但是,我是抱著學習,以及這個教派要怎麼回應這件事情,他們怎麼做傳道人以及神學生的訓練,而來。 兩個主要的講次。 第一個講次,如何回應當前的政治與社會。 約翰.加爾文:傳道人的工作是讀經以及教育,傳遞明確與有用處的訊息,目標是 改革(reform)人的生命以及社會的生活。然而,詩 (poetry),如同禮儀 (liturgy),剌激我們的相像與視野,傳達我們的任信與抵抗,以回應川普的時代,以及看見上帝治理的應許。Walter Brueggemann:傳遞永恆的君王的應許,並且協助教會能相像那個未來,並不僅在於個人的層次的異象,更是整體社會的共善 (common good) 未來。 讀了很多首詩,都在回應當時的處境,包括了 林肯 (Abraham Lincoln) 在 內戰期間的詩 ,以及 馬丁.路德.金恩 (Martin Luther Kng Jr.)的詩〈 我有一個夢 〉(I have a dream)。在恐怖的處境裡,作夢,而這樣的詩,如同先知們的預言,帶給我們力量與盼望,正是我們今日需要作的夢,吟的詩。 https://aos.iacpublishinglabs.com/question/dcdfda71127785634f6d3beaa88606be/aq/700px-394px/did-mlk-give-his-drea

約伯記

Image
拉比老師很客氣地先說了正統的基督教詮釋(orthodox Christian interpretation)不盡然都能被猶太教徒接受,他自己的觀點也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能代表全部,但是,用神義論(theodicy)的觀點來看約伯記要傳達的信息,實在太過天真。 若是基督宗教的神義論這麼能說服人,怎麼又會不斷重蹈那三位朋友們對約伯所做的事呢?「好人遇上壞事?」「全心仰望依靠上帝,最終能得到更豐盛的賞報?」「永遠不能敵對上帝?」「受苦是一種德性的磨練?」「受苦是源自於你所犯的罪?」還是,「撒旦得到上帝的允許來試探他的僕人是否對他忠心?」 #怎麼讓我一直想到新加坡的康希 「有一個終極的神聖的善在這一切之上?」…不斷可以加下去。 然而,由於約伯記裡的角色以及各自的發言,甚至也包括了上帝,是前後矛盾、充滿歧義,多重的聲音(polyphonic)成為約伯記的特定,非常難、也無法將他限約在其中一項或幾項裡面,會不斷引起人有更多的想法與討論。 William Blake: Book of Job (http://www.stpeterslis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Job-and-His-Family-Blake.jpg) 傳統上,依章節及內容,約伯記被區隔成:前言(1-2)、三回合約伯與朋友們的答辯(3-14、15-21、22-31),以利戶(不知打哪來的人物)的回應(32-37)、以及約伯與上帝之間的應答(38-42:9)、結尾(42:10-17)。老師特別說了,人們(基督徒們)很容易因為這樣的結構,特別是用 前言 與 結尾 的框架來解讀 第3章到42章的內容,而完全被誤導。對他來說,還有許多的猶太學者,都不會把前言和結尾看得過於內容重要,甚至視為正式內容之外的「裝飾」罷了,這讓我想到許多的新聞標題亂下,完全與內容不符的事件,在約伯記也是如此。 這裡的編輯痕跡實在太明顯,約伯在32-40章竟然有大段的「被禁聲」?而這本在6th BCE 被擄時期的編輯作品,「引用了」大量當時與更早的故事來源,受苦者,以及朋友們這主題的材料,讓人覺得有更多解讀的可能。 我也試著從老師和同學們的討論當中,找到我自己的解讀。 若第三章,約伯那堆不斷提到「黑夜」、「不要出生」的論點,是反創造論的看法,反對光、反對存在、強調渾沌(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