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11

一篇在教改時的文字,諷剌教皇與贖罪券;及以「這是我的立場,我不得不如此。」

那些詆毀性的小冊子的散播,繼續引起公然的暴亂。亞良德,那些嘲弄性和辱罵性的單張,就如下面仿使徒信經的諷剌禱文,湧至沃木斯的,何止車載斗量: 「 我信教皇,天、地以及地獄的捆綁者,並信西門尼(指買賣聖職),他的獨生子,我們的主,由教會律例感孕,從羅馬教會所生。在他權力下真理受苦,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藉著逐出教會下到陰間,透過福音和保羅又復活了,被帶到查理面前,坐在他的右邊,將來要統管屬靈與屬世的事。我信教會律例,信羅馬教會,信聖徒信心的交通和毀滅,這使罪與煉獄的刑罰都得赦免的贖罪券,信肉體復生過享樂的生活,因為是由聖父教皇賜給我們的。阿們。 」 [1] 然後,「皇帝被激怒了。」 在路德前往沃木斯的途中,另一篇譏的文章,以「德意志人的總禱文( Litany of the Germans )」為題在沃木斯發表了: 「基督啊,求你垂聽德意志人的懇求;基督啊,求你垂聽德意志人的懇求。主啊,求你救查理脫離那些邪惡的議員。求你救馬丁路德在赴沃木斯途中脫離毒害,主啊,求你保護胡騰。主啊,求你不容人把你重釘十字架。主啊,求你剷除亞良德。主基督啊,求你垂聽德意志人的懇求,那些教皇的欽使在沃木斯與路德作對,求你從天上擊殺他們。」 [2] 路德在針對他的著作的答辯當中,最為著名的是以下這段話: 「 既然由於陛下要有一個簡明的答覆,我要毫不退縮、也毫不憤怒地回答:除非用聖經和明白的理由證明我有罪–我不接受教皇和議會的權威,因為他們彼此矛盾–我的良心是被上帝的道束縛的;我不能而且不願意撒銷任何東西,因為違背良心是不對的,也是不安全的。願上帝助我。阿們。 」 [3] 最早的版本加上如下的話:「 我是我的立場,我不得不如此。 」 [1] 羅倫培登( Roland Baiton ),《這是我的立場–改教先導馬丁路德傳記》( Here I Stand – Martin Luther )(香港:道聲, 1987 ), 204 [2] 羅倫培登( Roland Baiton ),《這是我的立場–改教先導馬丁路德傳記》, 208-9 [3] 羅倫培登( Roland Baiton ),《這是我的立場–改教先導馬丁路德傳記》, 216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 》中對「預定論」的看法摘要

因為一個讀經分享的團體的需要,對預定論做了簡單的摘要。 這個團體為了能在寒假的「羅馬書查經班」中發揮一些功用,所以自發性地先進行了閱讀與分享。在前次的討論中,為著預定論有不小的爭執,決定要好好地整理一下。 -----------------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 [1] 》中對「預定論」的看法摘要    2011/11/27      3.21.5 預定論和神的預知;神對以色列的揀選 我們稱預定論為神自己決定各人人生將如何的永恆預旨,因神不是以同樣的目的創造萬人,他預定一些人得永生,且預定其他的人永遠滅亡。因為,既然每一個人都是為了這兩種目的其中之一被創造,所以我們說他被預定得生命或受死。 3.21.7 個人揀選才是真實的揀選 神不但提供他們救恩,而且為他們安排妥當,使救恩的結果確定無疑,這些人是保羅所說的神應許的后裔(參羅 9:7-8 ;加 3:16 以及下)。…保羅用以上《瑪拉基書》中的經文極為巧妙地推論:神雖然建立永生之約並呼召以色列人歸向自己,但他用了特別揀選的方式呼召他們中的一些人,就證明他不是以同等的恩典有效地揀選全部的以色列人(羅 9:13 )。雖然他說:「我愛雅各」(瑪 1:2 )是指這族所所有的后裔,因為先知在此將他們與以掃的后裔區分開來,但這與神在雅各身上預表他有效的揀選並無衝突。保羅稱這些人為「剩下的餘數」(羅 9:27 ; 11:5 ;參賽 10:22-23 ),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我們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在神所呼召的眾多人當中,有許多人至終墮落,而剩下的餘數才是神真正的選民。…神與以色列人立約,卻沒有賜給每一個以色列人重生的聖靈,使他們在這盟約中堅忍到底。 揀選教義的總結 聖經明確地教導,神根據他永恆不改變的計畫揀選了他預定賞賜救恩的人,以及遺棄他預定滅亡的人。我們深信對神的選民而言,這計畫是根據他白白的憐憫,而不是人的價值。但神以他公正、無可指責卻測不透的審判向他所預定滅亡的人關了永生的門。就神的選民而言論,神的呼召證明他們被揀選。我們也深信他們的稱義是另一個證據,直到他們得榮耀,這是這揀選的完成。然而,就如神借著他的呼召和稱義見證他的揀選,同樣地,他拒絕使他所棄絕的人識認自己,或借著聖靈成聖,也據此彰顯他們將受怎樣的審判。我在此略而不談許多愚昧者為了推翻預定論的教義所捏造的幻想。

電話與追尋

這個星期的神操項目之一,是尋求更多地愛天主。 若天主不見了,我會不會很急著要把他找回來? 其實,天主還比不上一直接不通的情人電話,來得使人掛心。 幸好,這兩項今天都不用掛心了。

一個快承受不住的學習情況

上星期三的大禮拜結束後,連續數週對講道內容的反應到了極致–這些人是受了什麼訓練,以致於可以講出這麼沒有組織、缺乏邏輯推論以及毫無生命力的講章?再加上對於許多授課的內容感到困惑與結構鬆散的課程內容,讓我仔細考慮是否要休學一段時間,亦或是可以怎麼回應這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學習環境。 昨晚,一位夥伴的關心電話,似乎在這事上帶來光亮。 他提到先確立自己的方向與目標,並試著在這個環境當中尋找可支持這理想的資源,努力往那個方向前去。也要對這環境的組成份子有所了解–我是彼此差異化極大的組成,各人的可塑性都不盡相同,各人的意向與未來發展的規畫亦大不相同。似乎,我太真地以為我自己為是的樣子,就該也出現在身旁的每個人當中,並形成這樣的氣氛。相對地,其他人也會看見我是一個與他們格格不入的人。 另外,我被點出太急於想很快讓自己到達某一個狀態,而因此疲憊與感到挫折。 我該可以放慢腳步,漸漸地找到速度感與方向,然後再專心地往前走下去。 保持與身旁的人的互動,因為他們理解上帝的方式,也將是未來我服事場合的人的方式;他們的方式可以開闊我的眼界,並讓我不再象牙塔裡活著。 喘了口氣,這裡是一個高度自由與自律的環境。 我要處理的該是我如何能達成我的目標,而非他人的。在某種層面上,我是孤單一個人在走這條路,另一個層面,也或許或有些人可以同行(這個主題似乎一直出現,而現今卻是強烈地讓我受不了)。 晚上,慢慢地讀起某一科目的參考資料,速度不快,但是似乎在這樣的節奏裡,我看見一種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