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關於愛戀的種種

can't sleep

睡前讀著江秀琴的書,心中彷彿有什麼東西被喚醒。 亞哈王與耶洗碧之間的互動情況,似乎成了我的借鏡,而且巧妙到一種無法閃躲。 我失落了完整的自己,一種漸漸對自己的喜好、態度、方向、內在的疏遠與喪亡。 這不是一種渴望自由的感覺,而是一種:這不是我的生命的驚嚇。 討論著咒詛的事件:「咒詛成為負面情緒的舒展方式?」 一種令人覺得矛盾到極點的方式:咒詛著對方不得好死,借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卻又同時間十分需要對方,而且要對方留在身邊繼續愛你。 身為被詛咒的當事人,要面對一個這樣子深刻愛你的人,著實非常不容易,甚至會覺得有種自虐的傾向:何必呢? 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可以符合自己需要的人,一個角色,一個可替代品的位置。 我該有權選擇讓哪個人進入到我的生命,以及我可以怎麼進入別人的。 設定一個角色,並引導著彼此進入。 手法過於粗糙的時候,像是一種利用。 愛,可是以一種充滿溫柔力量的,也是一種工具,用來控制別人的籌碼。 受暴婦女們遲不願意離家的因素很多,其中一種是:我已投入這麼多,心有不甘! 另一種是扭曲了的認知:暴力是他表達愛我的方式。 不論是另一種,都讓我感受到變質的愛,以及根本不是愛的元素。 將分手的伴侶,烹煮了,吃下;自己得不到的,毀了他不讓別人得到..... 這些愛的方式,都潛藏在每個人的內心裡,每當新聞出現時,挑起一絲絲的情緒後,隨即轉化成抗拒與投射,焦點向著外面,忽略了自己也是這樣。

一項記錄

一年有多久?是365天(有時是366天)。 和自己以外的人一塊度過一年的時間,那是個怎麼樣子的光景呢? 頭髮變少、肚子變大、臉上的細紋也增加,更明白禮物是在任何需要的時候就要登場(而非僅在生日或各類的紀念日當中)、理性與真理不是處理情感紛爭問題的藥單(從來也不曾是).... 和你一塊去吃了晚餐,趁著優惠可以少付一個人的費用。 「就當做是最後一餐,慢慢吃吧!」這句話著實驚嚇了我。 生魚片與烤羊排是最美味的,而甜點則是連冰淇淋都淪陷,走味。 還需要什麼東西呢? 在彼此的相處當中,好像在物質上已經得到了滿足(雖然我們已經在台北市列為「清貧」的階層)。 在生命的裡面,我們仍需要很多很多地交流、坦誠、接納以及冒險。 那夜裡,我們的互動,滿滿地信任與愛,自由地流動。 不是探索的好奇消退了,而是堅定地明白:愛是要讓你更快樂。

很滿的一天

早上,就已經發現整個系統呈現一種無法動彈的情況,昨天下班前DNS已經跳來跳去,像是個兆頭。 database server 滿載,一直降不下來。 想了辨法,把其中一部份的資料切割到另一台主機上,才讓其中一部份的服務正常。 後來又發現某人的帳號不停地登入資料庫主機,連忙更改了密碼,並且把主機與pc都重開,那情況才消失。 呼.... 到這個階段,已經很明確地知道:整個的系統已經淪陷了。 不論是Linux的主機,或是Windows的平台,都已經暴露在不安全環境裡。 接下來還會有什麼呢? 希望 IIS 與 SMTP 不會遭到外力控制。 著手也修改那被阻斷式攻擊造成loading無法降下來的sql command,卻衍生了flash無法正常支援的問題。 連要把整台的database遷移都無法成功,因為要命的php程式不知道用了什麼元件,無法隨著修正的參數走。 一整個被綁死了。 下班,連忙到課堂去。 買了關東煮與茶葉蛋,有點熱的食物配著昨天晚上處理的麵包該會很合適。 (其中一項熱呼呼的湯,我竟一口也沒有喝到。) 上課了,是長老教會的聖靈論觀點。 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很具體新的東西,但是多少整全了四天來的主題。 回家之後,和伴侶免不了的爭吵讓我極度心煩。 工作上是負向的,而在情感上也是負向的。 在這樣子的情況下,似乎不斷地把我推向其他的位置。 翻開保羅在使徒行傳20章裡告別以弗所教會的文字,感覺是一種「句點」。

一種讓步還是妥協?亦或是身不由己?

終於,還是被逼著做事情.... 縱使不是件壞事,整個的感受仍然非常地差,行為的本身也透露出其他意圖或目地的氣味。 像是被困住了,即將掙脫時卻又自願沉淪下去。 不對等的關係....折磨人的很。

讓他留在2009......投稿公報文案

vivi 說大概是不會登了。 ---------- 隨著國際化的世界來臨,不僅是國際社會裡的成員,包括在其中的普世教會都面臨著不同意識型態的衝擊。在教會內已經很容易看見不同膚色、講著不同語言、款式與不同配色的衣著、包括連打招呼的方式也所有差異的會友們一塊領受牧師的祝福,看似對原先同質性高的信仰團體產生「破壞」,同時隨之經歷的是上帝創造的多樣性與更豐富的社群展現。 普世知名的神學院為因應種種不同的差異,在入學的規範中都會註明:「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包括在入學申請的任何程序、課程或活動當中,都不會因個人的種族、膚色、國籍、性別、性傾向、年齡或是殘疾而有所不同或歧視。(XXX affirms its commitment to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for all individuals. this commitment requires that no discrimination shall occur regarding admission or access to, or treatment or employment in, any program or activity in the seminary on the basis of race, color, national origin,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age or disability.)」目的是要每個受恩典催逼的人都可以透過神學教育,更多認識與明白上帝的心意,甚至可以委身在傳揚救恩消息的行列之中。 普世的教會業已體認教會不該因性別、種族、膚色等因素,歧視或隔離他人。包括聖公會與路德宗在內的普世教會也開始反省過去對待同志的態度,在聖經與神學理解上有別於以往的看法,甚至在實踐上也透過按立同志主教與牧師,於教會裡接納並舉行同志伴侶的結婚儀式傳達對同志議題的態度。美國長老教會亦於2008年「撤消同志傳道人禁令」,讓有伴侶的同志也與其他性別取向的信徒一樣得以擔任傳道人(詳參教會公報2944期第6版)。很顯然的,有些牧長所宣稱的「聖經清楚、明確反對同性戀」的觀點是有待商榷的。 繼去年本會推薦所屬的會友參加台灣神學院入學考試,該會友在筆試成績合格的情況下,最後因性傾向的因素未被學校接納。今年本會推薦同一位會友改以推甄方式申請就讀三年制道學碩士班,...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4

控制 不擇手段在彼此身上置入模,在不同的面向與情境當中,為的是能在任何可預見的情況底下,控制彼此。 控制若失當,會成為彼此的限制與牽絆,像是被困住了一樣。 好吃的便當、飾品、習慣....或是一隻寵物.... 有對價的關係,很可怕..... 我對你好,為得是要得到什麼。 這樣子的示好與「好行為」卻也成為索求與控制對方的工具,「好行為」因此變了質,成為一種毒藥,越吃越重,直至死亡。 沒有條件的愛彼此....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不想控制對方的方式,不期待對方要回應什麼對價的行動......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3

未來 很小的時候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 那個時候,只想當科學家和上太空。 或許老師沒有意識到志願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而僅是要充充作文的題目和稍微讓小孩子發揮。 不同的階段,似乎都會寫,但是過了國中,就完全不再有人提這件事情。 怪的是,高中就要選分組,大學還要選科系,就是沒有人要孩子多去思考:你的未來是哪種夢? 我就在這樣的教育環境當中長大–呈現一種無目標的游疑狀態。 大學考完,受政治的影響,當個律師似乎可以為社會做不少事情。 想要選填法律系當成是第一個志願(當時的民進黨台北市候選人,造成校園的風潮)。 無奈的是,老爸以及眾親友們紛紛表達反對,以及對我絕對考不上執照的宣告和認定下,折衷選了各方張力調節之後的資管系。 (我還沒有提,在高中時非常想填選「觀光系」,在年夜飯的場合上被家族長痛斥「沒出息」,或許在他們的腦海中有自己的想法吧和期待吧...可是,那卻不是我的。) 繼小時候的失調之後,在青少年及成年之際,又遭到一次的重擊。 在大學裡修課,想透過修輔系的方式來接觸法律,一稟報之後就毫無空間地被否絕了。 我的夢想似乎就成了泡影。 一直到後來,私下去修了心理系的課,以及申請了哲學輔系,才覺得生命比較完整些。 (做大事,可能還是需要偷偷地來......) 服役時除了每天等5:00下班之外,也準備著研究所的考試。 只是,後來就沒再讀了,那該是浪費我的時間吧....讀了那些可以達成什麼嗎? 有個碩士的名號.....對生命有什麼實質的助益嗎? 若是沒有被開展出來....哆啦A夢的短篇故事可能會帶來更重要的啟發。 一直到進了教會,才驚覺自己深受傳道的吸引,也想投入其中,這該是我比較清楚的夢想與未來的生活了吧! (os:怎麼可能...這個難以被馴服的傢夥.....) 那麼,若以自己的時程表來看待我對「未來」的追尋,我現在該在國小思考與嚐試的階段之末。 還有很多的探索與思考的....我現在只是個即將要脫離學齡兒童的心智情況啊.... 或許,房子、車子、孩子之類的思考已經是很多人所重視的,對我而言,那還有一大段的距離。 (況且,那也不見得是我需要的社會建構內容。)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2

家庭 「一夫一妻組成的家庭」← 我現在已經對這樣的宣稱感到無力。 一方面是這是舊傳統裡面的東西,特別被保守的基督教會所高舉(針對同志之所以不能接受的原因其中一項);一方面是因為這與事實不符。 家庭,大概已經被基督教團體搞得很四不象了。 不僅是組成的內容(兩代?三代?要不要有小孩才算呢?)、合法性(並非所有的合法基督教會都是主張「一夫一妻」制,許多的非洲基督教國家,是一夫多妻制)與正當性(威權時代已經過去了,除非教會的領導人還沉醉在己是上帝最佳代言人的中古時代裡,一言一行對不同個體而言,都有不同的解釋空間,進一步說的是:你可能覺得自己講的是金玉良言,別人聞到的是腐屍臭味),都已經失去立場,空徒聲量和某種具道德框架與規範力道。 (一夫多妻,在聖經裡俯拾即是) 守貞的天主教會,神職人員與修士修女們都沒有「結婚」,另言之是無法有「家庭」的一群人,他們又該怎麼有力場去多要求些什麼呢? 家庭的本質和功能到底是什麼呢? [家庭]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係所組成的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家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一夫一妻制構成的單元;廣義的則泛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利益集團即家族。 家庭觀念的演變 在古羅馬,famulus(家庭)的意思是一個家庭的奴隸,而familia則是指屬於一個人的全體奴隸。羅馬人用familia一詞表示父權支配著妻子、子女和一定數量的奴隸的社會集體。 對家庭含義本質的認識是從近代才開始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爲:「每日都在重新生産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産另外一些人,即繁殖。這就是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家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頁)。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爲家庭是「肉體生活同社會機體生活之間的聯係環節」。美國社會學家E.W.伯吉斯(Ernest Burgess)和H.J.洛克(Harvey J.Locke)在《家庭》(1953)一書中提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緣或收養的紐帶聯係起來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創造一個共同的文化」。中國社會學家孫本文認爲家庭是夫婦子女等親屬所組合的團體。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爲家庭是父母子女形成的團體。也有人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功能之一是[養育兒童]。這是由於人類的嬰兒很孤弱,更加需要成人的--尤其是母親的--照顧。而且由於不同文化的規定,男性與女性具有不同的性格,要...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1

這不是三言兩語簡單可以形容的。

和我的朋友

終於,我讓你和我的至親朋友一塊吃飯與認識。 你該難以想像,他們與我之間的關係,以及我的生命片段交付在他們的手中的重要情形。 (伏地魔把他的秘密分開為七個分靈體,放在不同的地方,保存著。) 很幸運,那天晚上我們有很好的互動。 你似乎多了幾個朋友。 什麼時候,也讓我進入到你的生活之中呢?

簡單卻很豐富

我是個愛耍嘴皮子的小孩子。 關於記錄與否的態度,該可以在心理學課堂上取得高分。 按訊息處理理論來看,不論我現在有沒有辨法「記起來」,只要我在事件當時是用心,剛且也觀注到的部份,就會進入記憶當中,甚至是長期記憶裡面。 現在一時的無法憶起,只不過是retrive的方式或媒介有了問題罷了,不能因為我現在想不起來,就charge我是不是不用心或沒有善加記錄保存。 有,我都有保存在腦袋裡,而且是相當安全的地方。 (該有比blog安全多了才是) 連日來的疲憊在昨天到達高點。 幾乎是在遲到前一刻才進到office裡面,然後,整天陷入昏睡的情緒裡。 非常貼心的你,中午帶著我一道吃午飯。 「要吃漢堡還是魯肉飯呢?」 吃了魯肉飯,還有你碗中的一份豬腳,40元一碗的綜合湯似乎讓我們兩人都覺得太貴。 「我喜歡新奇的食物,其他可以預測的都不喜歡。」所以,我們並沒有買到涼涼的飲料或是甜品。 一起上了捷運,是vivi口中說:「那個能搭嗎?」的內湖線。 才剛進到車箱,你就開始閉氣,為了要躲避散不去的漂白水氣味。 在機場站換到前一節車箱,你才回復大口呼吸,上半身也不再那麼緊張了。 是美麗華,我這一次這麼靠近他。 同車有個男子,拿出了手機一直在拍照,另有位爸爸帶著小孩下了車。 「下次,我們來好好逛逛這裡。」然後,你沒忘要提醒搭一次摩天輪的價格可能是一頓好料的餐點費用。 我在西湖下了車,然後,我望著你的憂鬱眼神消失在月台上。 晃晃晃到了下午要上課的地點,我還是早到的人,只有講師在預備器材,有四位運研所的人不斷在聊天。 課程一開始,我的眼皮就闔上了。 下了課,就傳簡訊給你。 你又去看了很多間房子,但是似乎其中一個很棒的地點,租金超過我們的預算,因此你表現出失望的神情。 想一想,我似乎只負責出嘴,實際看房子的活動都是你擔負了。 怎麼有我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相處又懶惰的男朋友啊... 晚上,和vivi把壞了的飲水機搬去回收之後,才覺得自己有參與到一些家務。 早早關了nb,反正網路也一直不通,眼皮又重。 才11:00就已經回到房間,讀了經,打電話給查媽。 家裡的電話設定了來電答鈴,是佛教音樂! 起初,我還以為是打錯了,是某個佛教的辨事處之類的,後來查媽在那頭接起了電話更讓我覺得時空錯亂。 「阿,是有沒有帶人家去看電影了?一定要帶去。」 「你有要做什麼,如果可以的話,就問問他有沒有想要一塊跟著做。」 電話那頭開始不斷...

walking.....

沿著office的圍牆走著,小黃仍然沒有蹤影。 若住在一塊時,會有怎麼樣子的互動呢? 生命好像是很多不同的故事的集合,有時候可以多讀一點,有時會手不釋卷,有時候翻幾頁就覺得不對tune丟本了。 怎麼一直讀下去呢?在那些不是每個段子都能感受到隻字片語中的意涵時? 「第十三個故事」,是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了,但是因為作者和出版社的無心之錯,讓那原本不想要出版的內容印上了書目,送到了書店,在發售前臨時下架,後來的讀者風聞有這個故事,想盡辨法要拿到那匙下架的書。 沒有一個人能拿到,最多也只有取得篇目。 故事裡,作者把完整印出這第十三個故事的作者珍本拿了出來,讀了讀,並沒有什麼隱藏或是密秘的訊息。 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鄉間小故事。 只不過是透過以訛傳訛之後,「內容」變成非常神秘,而且有了極高的賣點。 人們都愛聽故事,可是,當有人講出真實的故事時,大家反而覺得索然無味。 涼麵店的阿姨每次都稱呼我「老師」,雖然我早告訴過他我不是,但是他每次都叫我老師。 好吧,那就演下去....幻想的世界,才是個人的真實世界。 真實的定義得再重新看待了。 你的真實是什麼呢? 你所看見我的真實又是真實嗎? 說不定,真實真實臨在於那些日常生活的鎖事當中,而非以為的大風大浪裡頭。 keep walking..... 涼麵吃完,肚子沒痛。 綜合湯果然是最好的品項了:)

連日來的變化

約翰福音16:33 我把這件事告訴你們,是要使門因跟連結而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要勇敢,我已經勝過了世界! 今天的讀經進度,是在約翰福音裡。 約翰福音從1-21章,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若要進行這故事的解釋,得一口氣把他全都讀完,之後才可以進行。 但是,我現在已經從這經文當中得到了安慰。 (先不論是不是我又斷章取義了) 自從喜歡上一個為sodagreen著迷的人之後,生活彷彿經歷了一場大變動。 時間的安排、生活的內容、分享與談話的方式,幾乎都大不同了。 用倒敘的.... the day before 1 day: 接到你早晨打來的電話,是提醒我該起床了,免得又遲到了。 距上一通morning call已經好久了,有種很開心的感受,但是又因為實在太累了,一直無法離開房間。 到了office,沒有看見昨天的小黃,就把準備給狗狗的食物放在桌上了。 他會不會被人帶回家去了呢? 今天是難得的free night。 在沙發上,你打電話來,我們又分享了很多的東西,我知道,你正在一步一步向前走,雖然走得很辛苦,沿路也都一直跌跌撞撞,但是不斷向前跨越的步閥是那麼清楚。 加油! 不論是你,或是我都需要加油。 the day before 2 days: 竟然遲到了一分鍾,仍得要請一個小時的假。 聽見你花了一整個早上在尋找房子,我非常感動。 (特別在這個熱死人的天氣環境裡...) 為了讓生活可以有方便互動的機會,你正在努力著,尋覓著.... 我可以給你怎麼樣子的回應呢?好讓你知道也接收到我在支持你手中所做的事情呢? 中午,你跑了老遠來和我一道吃飯。 我們在台大後門點了附餐比正餐還豐盛的炒飯(請原諒我,連照著菜單寫都會把麵寫成飯...還因此多付了10元...) 晚上,下了課之後,和你一道吃了宵夜。 你不是覺得我的小肚肚很大嗎? 看樣子是要累積更多的脂肪吧! 親吻了你,雖然我覺得時間實在太晚了,我好累喔... 在親吻時的加速心跳、在擁抱你時的感受...似乎是可以一整夜都深深存留在身體裡,在腦海裡的。 the day before 3 days: 請了假。 我們更認識了彼此的生命,我覺得今天太值得要請假一天來好好多陪陪你。 吃了我煮的綠豆湯,這是我最強的項目了。 找了幾間房,汗流浹背,你卻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小小的紅色紙條上面的資訊是不是早已過了時效。 不顧你的鞋子造成的不適感,上上下下...

角色衝突

你一直在哭泣,我聽了很久,仍然聽不到那令你哀傷的原因。 在大樓的外側,與你一同祈禱,「願上帝保抱你」卻使你勃然大怒。 「為什麼你不來擁抱我?」 上完課,再撥電話給你,先是未接電話(或者是,你已不再想接我的電話),留了言給你。 意識到自己的手機費用與上網的需要,在門市詢問了 HTC Magic (這與我的老師用的是同款的)。 開始填了申請表格..... 你變了。 不同於前次通話,你這回變得堅定且理性。 我們開始在斷裂與連結中拉扯。 你單方面地切斷,而我小心地在刀劍中建立連結。 醫生與病患的比喻或許相當程度表達了目前的困境。 你說醫生任由病人的動脈被切開,鮮血不停流出來卻不立即進行止血,任憑他流盡生命的氣息。 醫生抱怨著病患並不配合協助尋找傷口在哪裡。 你覺得進錯了醫院看錯科。 你要求我當下立即去找你,我拒絕了。 即將要又要下大雨的天氣讓我得趁雨停速速回去,而今天晚上的氣氛讓我厭煩惱怒。 回到住所,拉開鐵門,情緒很快速地下降。 進門,拉著vivi把晚上的一切都傾倒給他。 我不是拯救者,別再把我當作生命氣息的賦予者或上帝了! 我從來都不是! (還是我自己正在經營這樣子模樣?不斷吸引這類的人....) 抱怨著我看得見眼裡傳遞出來的訊息,也吸引著這類的人靠近我。 上帝要我在當中做些什麼? 「我不要被情感勒贖!」 我沒有這麼清楚過:在助人角色與未來交往的對象之間,存在著我無法跨越的衝突。 我只能擇其一來執行,無法兩者同時出現在一個生命體裡。 像是在處理一個棘手的個案,雙方都在扮演助人與被協助者的角色。

刀削麵與記大過乙次

一定得為著走得那麼累才尋得一碗刀削年肉抄麵賦予意義。 subway突然從東區消失,草莓工房一個人要299元,連那個看起來不怎麼樣子的北方麵館都要150元一碗,太超過... 我肩上背著黑色的大背包走在東區的巷弄裡,一家換過一家,一直想找到心中那個合適的地方。 (裡頭擺放著的【上帝沒什麼了不起–揭露宗教中的邪惡力量】、DC、MP3、手機*2、行事曆、筆記本、DM、待繳的帳單2張...) 終於看見一間標榜平價的熱抄店,點了一份70元的刀削牛肉麵。 兩個小碗裡,盛裝著寬寬的麵條,兩杯麥茶,還有不會過涼的空調。 這是我們的晚餐。 晚餐前,為著沒有提醒知情的人要保密,動了肝火。 一則是因為彼此對這件事情是否會造成無法收拾的後果有不同的認知, 另一則是不與重也未照著對方的期待而行(雖然,是晚了三天,而且是在某種被push的情境裡才用簡訊發送)。 後者該是造成肝火上升的主因。 處理別人的期待,是不是我的死穴呢? 一起同行的人,要在怎麼樣子的程度相似性/接納度裡,仍可以被稱為同行者? 未能按自身之外的期待或規範,是不是仍能確信是同行的人呢? 是兩個外皮不同而內在相同的xcopy?抑或是裡裡外外全都充滿著差異,而仍能並肩同行? 這真是個大問題:即使是soul mate,也是尋找那失落的另一半,卻不是完完全全自己的這一塊。 未能照著期待,怎麼會有這麼大反彈,我想有故事在裡面,有形無形影響著。 需要時間、耐心與愛,讓故事被說出來,被寫下來,被又演出來,然後,救贖的恩典就會降臨。 我看見我的了。 在國中入學後的那三年時間,一直處於不安的情緒裡:每每聽見別人被宣告記過、記警告…等管教的方式處置,讓我深怕也被如此宣告,離開「好學生」的範圍,進入到其他的類別當中。 國三畢業前的師生座談當中,我上了台,把長期以來的不安與焦慮全都傾倒出來,一方面博得台下滿堂的賀彩,一方面大頭們在我還沒下台前就過來摸頭。 我真是被悶壞了。 下午,在書店前你的宣告,徹徹底底循著我緊張的神經,一路按到核爆確定啟動鈕。 我似乎進步了不少,我覺察到我的情緒變化以及可能的原因,更看見你在宣告後用隱形墨水寫下的故事集。 一路上,我試著想立即處理我自己的部份,讓你知道我是怎麼了。 (包括著我對階級權威下命令執行的調適不良症狀,包括在服役時都仍無法因環境而妥協多少。) 我不敢開口說要牽你的手,我感覺到怒氣,以及故事的力量在發散著。 (...

生活的相處

「阿查~」 在室內聽見你的呼喚聲,今天你的到來充滿令人興奮的氣息。 開了門,你上來了,接過你的包包,倒了杯水給你:辛苦了! 是一種安全感嗎? 待在你的身旁,腦海裡波動的思緒就都平靜了下來,只想默默守在你的身邊,陪著你一起笑。 身上散發出來的香甜味,還有你認真望著我的表情,好迷人。 椅子太小了,我們緊緊靠在一塊,隨著你操作滑鼠的軌跡,在網路上閱讀著先前寫關於你的文字。 「你這裡寫得不好啦!強度不夠!改寫~」 感受到你很重視每個細節,我知道你很特殊,而且,你的抗議讓我的心又暖了起來:你很看重我是怎麼看待你的。 有點疲憊的身子,靠在你的肩膀上,竟然就又睡著了。 似乎在夢境中,還是在半夢半醒之間,我吻了你。 發覺在喃諵自語時,我又醒了過來。 那時,你回頭望著我,從你的眼中,我看見你的依賴。

一個簡單的聲明

Image
由於開始有人注意到阿查甜美的文筆,也紛紛詢問文字裡的顏如玉,不勝其擾.... 就像大家和上帝之間親蜜關係一樣,有時候也無法說得清楚,又像是摸象的故事的般令人充滿驚奇(我指是象腿的部份)。 阿查已經敕令知道內情的人,不能對其他人開口陳述。 (包括阿查沒有通知的人,若看見此文如聽其聲,也請蓋括承受了.....。) (像是被怕拆穿一樣....) (這是阿查家的向日葵)

地瓜與芭樂

可能是吃太飽了,所以會胡言亂語的。 事情出在那碗「地瓜、芋圓加豆花」上面。 (這份甜品可以稱得上是佳作。) 在福利社外整理剩下的食物時,店員推開窗戶,問說:這個地瓜還可以嗎? 你被嚇了一跳,回神過來說:很好吃。 再進到福利社裡,你親切地向他描述地瓜的情況。 我轉頭去買自助餐的水果時,一開口就是:我要兩份「地瓜」。 才剛出口,就發覺說錯了,再更正一次:我要兩份「地瓜」! 怎麼還是錯的.... 老闆說:你是不是要「芭樂」.... 我一定是嚇壞了...拿出兩個十元硬幣... 把其中一份交給你,然後把這段事情告訴你。 「你一定是在吃醋!blog上一定要寫下來!」 然後,我感覺到一份的甜蜜在心頭。

星空下

你來了,電話那頭有些興奮,也有些無力,大概是累了一天了吧! 你身上散發出甜甜的味道,混和著身體乳液的氣味,好迷人。 在頂樓的陽台,晚風涼涼地吹來,你也看見了那盛開的向日葵了吧! (非常開心能種活一種植物,其他四包灑下去的都該已經成為肥料了。) 你就站在我的旁邊,我們看著星星,看著日沉的月亮,你擁抱了我(還是我擁抱了你?還是,我們其實早已對彼此有了好感,也累積了擁抱的期待....)。 令人舒服的氣味,我好進入了夢幻的世界當中,氣味與溫度把我擄掠。 彷彿鄰居們都說好似乎,頂樓都暗了燈,我們這戶也是,只剩下太陽能的庭園燈。 我緊緊地擁抱著你,你說:下次,當我又有情緒的時候,緊緊抱著我,不要讓我離開你。 好像是一項信物,要讓我知道在你生命裡的位置。 我發現我們都很懶惰,工作沒完成就一直想著冰箱裡的大鳳梨。 一邊吃著熟透了而漸失去酸味的切片鳳梨,一邊說著現在都記不起來的事情。 眼皮重重的,兩個人就這樣在沙發上睡著。 我醒來,你身上滿滿的汗,是不是太熱了,還是你作了惡夢? 輕輕碰觸你有些發汗的肩膀,然後,我又睡著了。 時間和這個世界好像已經離開我們,我們在自己的時空當中,旅行。

連日來.....以及那令人驚哧的事件

可能是哪句話措詞使用的狀態,讓連同說話者的自己都覺得出言不遜。 像正深層在心底的事件,終於浮上來,然後,氣泡太劇烈地造成了波動。 我很討厭這種感覺:明知道有什麼事,就是買盡了關子,自己的腦袋裡不時跳出那答案是什麼,可是又無法得到印證,只能又不停地打轉下去,也像是在訓練自己的想像力,也在操練自己的忍耐力一樣。 (有時,是怕自己猜得太準....) 收線的那個瞬間,有股聲音說:結束了...這是歷史的終結。 (傳簡訊給vivi說:我想我們結束了。) 是怎麼入睡了..... 我是在乎這個人的生命,還是那件賣關子的事? 我很快回到上諮商課時老師不斷提醒的:你到底是為什麼而去詢問他那個問題?出於好奇?看好戲?還是,你是為了了解他的生命? 有時候,問題的本身勝過了行為個體本身,因為,我們總想找出答案。 如果下一次,有機會又遇見了相同的事情,我會保持沉默,等待,那主人走過來,走過去,望一望門栓也敲了敲了,卻又走開,但總有天會推開大門,看見裡面的一切。 (客人,似乎比主人更想早點參觀。) 如果,在我告白自己的生命之前,任何人來詢問了我關於那難以說清楚的事情,我會怎麼看待呢? 如果,有人用了我不喜歡的方式對待我,我會不會更生氣… 建立的那些脆弱的關係,可能因此就斷裂了。 等候一個人,等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