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關於接下來的挑戰

昨日下午參加了聽障同志的聚會

(轉自派特羅小組版) 昨天下午,在很匆忙地於教會幫小四慶生(他過3x歲的生日)之後,載著小八的15kg食物回家。 在幫小八裝完食物之後,在出門前,小蓉不小心撞到了阿查打開的櫃子,額頭立刻就膧起來了。手忙腳亂地找冰塊作緊急的處置,並且打給已經在聚會場地的小四,說我們會晚一些些時候到。 在小蓉稍作休息與阿查深切反省造成他人苦難的行為之後,在4:30抵達了晶晶書庫旁的「HOURS Cafe」。 裡面已經塞滿了人,而且正在進行自我介紹的流程。 坐了定位,才發覺到場子裡有人在即席翻譯聽人的自介詞。 昨天一共有34位朋友參加,聾人略多於聽人一些。 光是自我介紹,就花去了二個小時的時間啊~ (我們小組的自我介紹,還算是小咖的了~) 輪到阿查、小蓉與小四的時候,熱線的智偉讓我們一塊上去。 阿查很簡單地介紹了: 我是阿查,在同光教會聚會。 (台下立刻有人問:為什麼要叫阿查。「是一本書的名字。」) (也立刻有人問:你們教會可以交伴侶嗎?顯然有人對於基督教有些特定的印象。) 今天來這裡的目地是,主要更多認識聾人的朋友們。也希望可以找到一位對基督信仰有興趣的手語翻譯人員,可以協助教會裡的聾人朋友,參與我們的小組聚會。 我也有邀請那位聾人朋友來參加下午的聚會,但是他需要上班,不一定趕得過來。 幸好,翻譯的老師非常強,阿查不用再拼了命用手寫給大家看。 小蓉則說了他是一個不會手語的特教老師:p 輪到小四的時候,阿查暴料,當天就是他的生日。 在場的人,立刻用打手語,唱了生日快樂歌。 小四真的是收到了大禮。 在自介之後的談話時間裡,阿查與一位從高雄來的聾人朋友「阿亮」有一段時間的對話。 阿亮十年前接觸了信仰,也走了很多間的教會。 有些教會沒有手語翻譯員,阿亮常常無法很盡情地與他們分享。 在有手語翻譯的地方,阿亮遇見了同志身份與信仰間的爭扎,他一直無法在這兩者間得到平衡,這十年來困擾他很久,教會的牧師都告訴他這是罪。他也過得非常不開心。最近他選擇了離開上帝,他才好過了一些。 妙的是,阿亮曾接觸過我們教會。 但是從email的往返中,沒有手語的翻譯讓他打消了來的意念。 難為幫阿查與阿亮翻譯的老師了,有一些信仰裡的名詞只有在這個場域裡的人才比較知道怎麼表達,但是他仍非常努力地協助我們。 我們「交談」了十多分鍾,是很挫折的經驗。 阿亮主動要求中止再討論信仰的事情,他覺得他現在不需要上帝。 唉...........

一個消息

昨天接到神學系系辨的通知, 上學期由於成績不差,獲得「書卷獎」。 晚上在課堂上從老師的手中接到獎金,並將於下一期的系刊當中登載得獎感言。 呼......感謝主的帶領。:) (當然還有家人的包容與支持)

我可以做些什麼事情?

下班時,遇見念神學院的同工,大為開心。 他問我,為什麼想回鍋? 我想了想,答說:因為有機會的話,總可以去試試看。 我可以試些什麼呢? 最近不停地在處理主機的平台問題,下星期會有一個新的系統上線服務,著手在規畫一個出版品的閱讀介面。 我是有限的,在處理這些事務的當中,看見自己的力能的邊界,除了這些之外,在意念上也相同。 我可以做什麼呢?還是該修正成:上帝會希望與期待我做些什麼呢? 「一直希望可以成為學校的正式學生,只是還得等上好幾年吧。」 同工被一位來書房買東西的人支開,我帶著餐盒回家了。

2009年的大事記

Image
回顧今年的大事紀如下: 一月 到新年到台東玩,借住企鵝家數日,前帶著一群人騎單車來來去去。 非常開心的時間! (2009.台東-Day1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day-1.html) (2009.台東-Day2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day-2.html) (2009.台東-Day3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day-3.html) (2009.台東-Day4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day-4.html) 1/17 31歲生日。 (31歲的生日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31.html) 和查媽、查弟出遊南橫與台東三天。拍了一堆的照片。 (台東.初鹿牧場) (2009.南橫.台東.南迴 之一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_31.html) (2009.南橫.台東.南迴 之二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2/2009.html) (2009.南橫.台東.南迴 之三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2/2009_05.html) 二月 2/14 從新竹.內灣購買第一台高檔單車–小粉紅,當天騎回台北.萬華(路程:95.7km,六個小時) (平安地從新竹內灣回來了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15.html) 2/15 接任「派特羅小組」小組長的服事 月底搬家前,把前BF的東西都丟到回收桶去了。 MILK 自由大道 上映,「You must gave them hope.」對話大受感動與激勵。 台灣神學院神學系,春季班開課,修讀:摩西五經 及 教會簡史。 三月 由木柵搬至現在的萬華.華中橋住所。 以推甄的方式報考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班(牧長、工作主官及學校老師的推薦)。 小組同工訓練,小組的報名人數最多。 討論【就像在天堂 As it ...

小組有喜

接連兩季,小組都有兩位成員接受洗禮。 這兩次都對我造成衝擊。 昨天,看著儀式的進行,我的腦袋又開始有許多的念頭冒出來。 人該被如何看待於上帝的工作裡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身為人的在何種的程度裡是安全而無慮地分享這樣子的成果? 在這個及齡的世界當中,上帝所扮演的角色幾乎很難讓人清楚的界定。 若非是透過人手的運作,上帝的工作可能會無法完成。 這已經不是單一特定人選的問題,而是不論如何,上帝非得透過人手才能完成些事情。 侵佔了上帝的榮耀,這不斷在我腦袋裡浮出來,彷彿這會成為我的一項罪行。 我突然想起在我受洗時,一直在我身邊陪伴我的人說了一句話:「終於啊,等了很久了,辛苦有了代價。」 不免會遇見的:這表示真的有投入些什麼,而心中也一直有個期待,在一段時間之後,總算是給盼到了。 在「感嘆上帝的恩典」之外,回頭就會看見自己所丟進去的部份。 我可以分得清楚,目標是要領人歸主。 不論他是在何地、何時、何方式做了信仰的告白。 即便是先前Luca的事件,我想我都能有完整的立論及聖經的反省思考。 先前被攻擊意圖破壞教會與分裂的指控,該可以送去埋葬了吧。 指控者也該思考與反省自己的服事情況是如何的。 從小組的聚會情況與成員的信仰參與來看,我的驕傲就會跑出來,然後一種反向的指控聲音就會落在那些「抓芭子」的身上。 「看看你們自己!你們又做了些什麼?」 但是,看似我所投注的那部份,算些什麼呢? 在天上的獎賞嗎?這仍落入某種自利的邏輯裡,和功德沒有什麼不同。 可以偷偷笑一下嗎?會不會招來天使的擊殺? 年前,有位長輩告訴我:「你看,才你的一句話他就受洗了。」 那時感覺著實被嚇了一跳:我的言語也有力量?亦或這是某種誘惑..... 當牧師開始用水進行儀式時,內心的聲音不斷放大。 在重新立誓的同時,我也經歷到屬靈的爭戰。 可以,感受到「微許的安慰」嗎? 小組的獻詩,選了讚美之泉的「在你手中」。 本來是要唱「親愛朋友請聽」,但是前一晚的練習讓我心生恐懼:這首可能太難了。 在你手中 耶和華我的神,你是我的神,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你是我的產業,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 耶和華我的神,你是我的神,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你是我的產業,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你在我右邊,我不便致動搖。 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你在我右邊,我便...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3

未來 很小的時候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 那個時候,只想當科學家和上太空。 或許老師沒有意識到志願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而僅是要充充作文的題目和稍微讓小孩子發揮。 不同的階段,似乎都會寫,但是過了國中,就完全不再有人提這件事情。 怪的是,高中就要選分組,大學還要選科系,就是沒有人要孩子多去思考:你的未來是哪種夢? 我就在這樣的教育環境當中長大–呈現一種無目標的游疑狀態。 大學考完,受政治的影響,當個律師似乎可以為社會做不少事情。 想要選填法律系當成是第一個志願(當時的民進黨台北市候選人,造成校園的風潮)。 無奈的是,老爸以及眾親友們紛紛表達反對,以及對我絕對考不上執照的宣告和認定下,折衷選了各方張力調節之後的資管系。 (我還沒有提,在高中時非常想填選「觀光系」,在年夜飯的場合上被家族長痛斥「沒出息」,或許在他們的腦海中有自己的想法吧和期待吧...可是,那卻不是我的。) 繼小時候的失調之後,在青少年及成年之際,又遭到一次的重擊。 在大學裡修課,想透過修輔系的方式來接觸法律,一稟報之後就毫無空間地被否絕了。 我的夢想似乎就成了泡影。 一直到後來,私下去修了心理系的課,以及申請了哲學輔系,才覺得生命比較完整些。 (做大事,可能還是需要偷偷地來......) 服役時除了每天等5:00下班之外,也準備著研究所的考試。 只是,後來就沒再讀了,那該是浪費我的時間吧....讀了那些可以達成什麼嗎? 有個碩士的名號.....對生命有什麼實質的助益嗎? 若是沒有被開展出來....哆啦A夢的短篇故事可能會帶來更重要的啟發。 一直到進了教會,才驚覺自己深受傳道的吸引,也想投入其中,這該是我比較清楚的夢想與未來的生活了吧! (os:怎麼可能...這個難以被馴服的傢夥.....) 那麼,若以自己的時程表來看待我對「未來」的追尋,我現在該在國小思考與嚐試的階段之末。 還有很多的探索與思考的....我現在只是個即將要脫離學齡兒童的心智情況啊.... 或許,房子、車子、孩子之類的思考已經是很多人所重視的,對我而言,那還有一大段的距離。 (況且,那也不見得是我需要的社會建構內容。)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2

家庭 「一夫一妻組成的家庭」← 我現在已經對這樣的宣稱感到無力。 一方面是這是舊傳統裡面的東西,特別被保守的基督教會所高舉(針對同志之所以不能接受的原因其中一項);一方面是因為這與事實不符。 家庭,大概已經被基督教團體搞得很四不象了。 不僅是組成的內容(兩代?三代?要不要有小孩才算呢?)、合法性(並非所有的合法基督教會都是主張「一夫一妻」制,許多的非洲基督教國家,是一夫多妻制)與正當性(威權時代已經過去了,除非教會的領導人還沉醉在己是上帝最佳代言人的中古時代裡,一言一行對不同個體而言,都有不同的解釋空間,進一步說的是:你可能覺得自己講的是金玉良言,別人聞到的是腐屍臭味),都已經失去立場,空徒聲量和某種具道德框架與規範力道。 (一夫多妻,在聖經裡俯拾即是) 守貞的天主教會,神職人員與修士修女們都沒有「結婚」,另言之是無法有「家庭」的一群人,他們又該怎麼有力場去多要求些什麼呢? 家庭的本質和功能到底是什麼呢? [家庭]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係所組成的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家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一夫一妻制構成的單元;廣義的則泛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利益集團即家族。 家庭觀念的演變 在古羅馬,famulus(家庭)的意思是一個家庭的奴隸,而familia則是指屬於一個人的全體奴隸。羅馬人用familia一詞表示父權支配著妻子、子女和一定數量的奴隸的社會集體。 對家庭含義本質的認識是從近代才開始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爲:「每日都在重新生産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産另外一些人,即繁殖。這就是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家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頁)。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爲家庭是「肉體生活同社會機體生活之間的聯係環節」。美國社會學家E.W.伯吉斯(Ernest Burgess)和H.J.洛克(Harvey J.Locke)在《家庭》(1953)一書中提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緣或收養的紐帶聯係起來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創造一個共同的文化」。中國社會學家孫本文認爲家庭是夫婦子女等親屬所組合的團體。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爲家庭是父母子女形成的團體。也有人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功能之一是[養育兒童]。這是由於人類的嬰兒很孤弱,更加需要成人的--尤其是母親的--照顧。而且由於不同文化的規定,男性與女性具有不同的性格,要...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1

這不是三言兩語簡單可以形容的。

帝國大審判–潘霍華神學

Image
為了讓我們對於時代有更鮮明的印象,老師請我們看這部片子。 雖然是第三次看,心中仍然有很強的感動。 女主角不斷地堅持「信念」似乎是一種殉道精神的實踐。 什麼是當堅持下去的,什麼是有限時間裡首要去做的事情呢? 看完這部片子,心中不斷浮現出來的問句。 《消失的1945》另一部老師提到的片子。 (http://movie.kingnet.com.tw/channelk/thelastdays/) (http://sakuramei217.blogspot.com/2005/01/blog-post.html 一個觀後感) 老師提到在中國的一些情況。 一個家庭教會「北京守望教會」,受到政府的打壓,房東不願再租房子給他們,他們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聚會。 就被迫在下雪的主日,於公園撐著傘進行禮拜。 (北京守望教會 http://lukelam.ccblog.net/archives/2009/33995.html ) 新聞報導 聚會的實況 (中國遲早會封鎖 youtube 吧!) 老師提到了幾個人,其中一位是「林昭」。 堅持自己的信仰而殉道,現在成為家庭教會間流傳的一位基督徒樣版。 與我的信仰生命相較起來,這些典範實在是太真實。 當我面臨信仰的挑戰時,我會怎麼回應呢? 隨波逐流....還是挺身而出? 願主幫助我。 -------------- 中文片名:帝國大審判 英文片名: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英文官方網站:http://www.sophiescholl-derfilm.de/ wiki 白玫瑰(Die Weiße Rose)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9%BD%E7%8E%AB%E7%91%B0 《白玫瑰一九四三》 這段歷史由成員的姊姊收集資料及訪談之後出書。 wiki 林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6%98%AD

(轉載)感謝大家參與,第七屆台灣同志遊行圓滿落幕!

(全文轉自 http://twpride.info/main/?q=node/290 ) 結束了,長達半年的籌備工作就在2萬5千人走上街頭的盛況中結束了。 今年已經是我第三年參與籌備工作,但每次想起台灣同志遊行在經費捉襟見肘、每一個環節皆須仰賴義工協助完成的情況下,竟然還能夠一年比一年繽紛盛大,這股強勁的動力總是令我感到不可思議。 我想這正是群眾運動最令人感動之處。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朋友,為了爭取權益、實現理想勇敢現身。 妳/你們多采多姿的身影,正是台灣同志遊行持續舉辦的鼓勵與動力,更提醒了我們要不斷去看見差異,追求更細緻包容的環境。 在同志社群網站以及BBS上,有不少人感嘆在遊行澎湃激昂過後,卻仍必須隱藏身分回到日常生活的孤單與落寞。 這顯示了台灣充滿歧視與壓迫的處境仍讓許多同志朋友被迫活在恐懼黑暗的角落中。 我多麼希望對每一位同志而言,每天都可以是個人的小型同志遊行,大家能夠以真實的面貌選擇自己飛翔的方式,毋須遮掩。我們當然期許那一天的到來。但是在那之前,我們仍需要集體的努力。 平等與權益不會從天而降,社會體制進步開放更是需要眾人支持與推動。 唯有透過積極的具體行動,社會才有改變的機會。 每一位走上街頭展現自我的朋友都是涓滴細水,透過集結與凝聚之後,終能夠成為撼動社會的浪潮。 期盼明年會有更多的小水滴加入遊行的行列。大家明年再見! 第七屆台灣同志遊行總召楚楚

隱私呼?亦或遮羞?

昨日面臨一個被無限上綱的情況,在過程中將心境以及想法寫在筆記本上。 什麼是私穩呢?什麼又是屬於公領域的事物? 在會議中的一切若都無法也禁止對外傳佈,那可真是麻煩。 怪不得,沒有所謂的「會議記錄」這回事在進行與確認。 當無限上綱了將會議中所提及的項目都列為「個人穩私」以及「信任範圍」, 只是會落人口舌覺得是黑箱作業以及私相授受。 特別是,若有人是「見肖轉生氣」,甚至是透過公部門進行私鬥與意氣之爭的情事時,更是令人覺得不成熟。 不免又狂飆了主事者,因其放任這樣子情事持續發生,而且,竟還低頭不語,讓我更加覺得是事先套好的段子。 shame on you all. (1)一個被弄亂或者是在新形成的氣氛 若先將小組裡多元性別的形態進行拆毀的動作,另置了「女生小組」。 那勢必會造成原先小組裡對於性別多元者的關顧與牧養,而非得被迫地遷徒至「女生小組」裡進行。 所以若是說「啊,看起來女生小組還是有功用的。」根本是見鬼了..... 「女生去那裡,男生來這裡」的氣氛嚴然形成。 哀哉,性別多元與共融的同光已逝。 (2)肢體碰觸與10人限制 幸虧包皮不長在耳朵上,我清楚聽見了「因為會有肢體碰觸,而且他也只熟悉這三個小組,所以只開放給這三個小組的人參加。」 另外也提及「若人數超過十個人,老師不方便教學,所以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 若是故意閃避前者的陳述,實在是令人不解其動機與對整件事情表達遺憾。 如果現在想修正了,倒不如直接表明來得光明磊落。 可能沒有一項決定是完美的,但是若不以這樣的立場出發,只會使人覺得相當混亂及不解:說錯了再修改就是了,為什麼要放話脫責? 想要cover嗎? 這落入是非不分的處境,而非用恩典處理。

在找資料時看見的一則神學教育的消息

標題:大家來關心神學教育 作者:盧俊義牧師 內文: http://www2.disciple.com.tw/disciple/Chungi_2002.nsf/0d2ae820f0b5add448256bdd0020054e/04E1CB331CEB4B3348256CDE0032FA9B 內容大抵是2003年發生在台灣神學院裡的事情,七位老師集體辭職抗議學校不公平地對待。 東門教會小會通過登報表達對學校處置不當,以及對受委曲的老師們的關心。 「 這就是我們小會決定要發出這份聲明表示我們教會痛心與難過,以及表達抗議心聲之因。 」 呼~ 超強烈的措詞。 文未以 「 我們要關心神學教育,因為神學教育乃是教會發展的母胎。沒有好的神學教育,就不會有優秀的傳道者牧養上帝的羊群,以及為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未來的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我們需要在祈禱中紀念這件事,懇求上帝憐憫看顧、佑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作為結束。 是一項很重要的提醒。

開始上課了–舊約導論

一改之前上課時的感覺,這次的同學們似乎個各都有些投入的精神和想擺脫腐屍臭的態度。 連死海古卷、回教(應為伊斯蘭)與舊約、七十士譯本的爭議…都被提了出來。 該是相當有挑戰性。:) 之前同班過的同學都很驚訝,我現在仍然有在上班。 「那你的blog怎麼可以弄得那麼好?」 收到新一期的神學系訊,我更加肯定:書卷獎是發給那些修超過十學分的金主們。 呼~ 下學期,狠下心來,發一筆錢,就該可以輕鬆入袋了。 隔壁被勸退別去扯頭髮的倫理學,上課的人數,非常清涼。 他們該會不只感受到冷氣真的太強,也包括其他的部份吧~~:p 這是個可以期待的新學期。

《嗆馬俱樂部》919睡衣遊行 訴求停發馬薪水

(全文轉自 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p=1239 ) (記者林修卉/台北報導) 由一群藝術工作者、作家組成的「嗆馬俱樂部」,將在9月19日(本週六),舉辦「919嗆馬大遊行」,訴求「停發馬總統薪水,總統薪水轉為災後重建經費,否則土石流政府下台」,歡迎大家穿著睡衣,或穿上代表土石流的黑衣,走上街頭嗆馬「停薪」! 嗆馬俱樂部負責人北野武表示,「這個土石流的政府,讓我們睡覺也不安心,穿著睡衣準備逃命,才是最佳防災演習!」 這個充滿藝術表演風格的遊行,將以「無能、停薪、反官僚—台灣公民站起來」為主題,當天下午3點半在台大校門口集合,遊行路線經過羅斯福路、中山南路,再到凱達格蘭大道表演嗆馬行動劇,最後在自由廣場舉辦晚會。 嗆馬俱樂部規劃組成「腦殘團隊」、「殭屍團隊」、「吸血鬼隊伍」、「睡衣慢跑隊」等四支隊伍,希望以幽默方式在遊行當日能凸顯「總統停薪」的訴求。 北野武表示,這個睡衣嗆馬遊行活動自8月中旬開始規劃討論,目前已有上千人報名,陸續還有許多中南部的團體加入,希望大家發揮公民意識,達到監督政府的目的。 嗆馬俱樂部強調,這是一個沒有黨派色彩的遊行,是一個真正讓人民發聲的公民遊行,在這裡我們要讓長久被忽視的公民權甦醒,行使直接民意,讓人民可以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真正活出身為台灣公民的價值。

一個不愉快的記錄 (既不愉快,為什麼還要記下來?)

開了小組長會議 (0)停開很久,終於復會。 可喜可賀。 這次不再被臨時通知:今天不開了 (通常是在開會時間前幾分鍾被告知)。 (1) 以合法/體制化的方式來掩飾不公平及爭議 由某小組長的口中證實,目前的聯合聚會同工輪值班是由當初備受爭議的「女生小組」擔任主責的長老所制定下來的,為同一份。 雖美為「現在公開邀請,也有男生參加。」僅不過是試圖透過表面的邀請及代表性的個體來掩飾未曾改變的「女生小組聯合聚會」事實。 加上由分小愛筵的方式,由三組(中和、布襪、及新生命)合併一組,仍與先前「女生小組」的成員相同。 透過體制內化的方式,「包庇」此不公義的行為。 (2)未曾要改變「女生小組聚會」的一項例證 開辨新的yoga班,「礙於肢體接觸需要熟悉感」,只開放該三組報名參加。 該主責的同工,是派特羅小組的成員,理應也要有派特羅小組在內才對,而不僅只是上列三組。 (3)公開招慕許久的學生小組輔導? 數個月前,向主理的長老表達我可以協助的意願。 但是該長老以:現任的輔導對我有意見為由,不採納。 昨日進一步詢問原因,仍不知為何。 學生小組的運作近乎空白,新任輔導也未就任。 這樣子的結果,是由諮商輔導專才的人主導的結果,頗令人覺得意外及大嘆文人相輕,無辜者受殃。 昨日的會議上,竟又公開邀請,實屬無法令人接受的作為。 (4)見樹不見林?亦或根本沒有焦點的「小愛筵」及小組牧養方向? 如果願意花下一次兩個小時的時間來進行「如何讓小愛筵時大家的氣氛更好」的訓練,那倒不如多花心思在其他的事物上。 若小愛筵只是定位在「主日後大家交誼,以及決定午餐地點」的這件事情上,那就不用了。 或許昨天的暗示不夠清楚:都需要把東西吃完,怕浪費有人準備的食物。 意指的是:我覺得很多餘。 (5)上帝的憐憫,亦或是種諷剌? 綜觀各「安全保護」與「精心篩選」小組的人數,皆不及派特羅小組的一半,甚至 1/5。 而派特羅小組在經歷「女生」成員「出走」之後,仍現人數上的大幅超越, 這個備受眾人鄙視與不願意了解與汙名化成員聚集處,是不是有什麼超越這一切的力量在支持著他們? 包括著這次的三位受洗人員中,有兩位是這個「邊緣人」小組的成員來看, 在這當中上帝是否正傳達著某些訊息? 晚上,在頂樓大呼小叫狂飆主責同工,在樓下的室友與小八,都被驚動了。 願主憐憫我們。

換湯不換藥~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聯合聚會說穿了仍然是「女生小組聚會」。 這教會在檯面上的功夫,做得真粗糙。 大概和馬政府差不多~ 遇見了大事情,就把「消防署」改個名字,以為事情就解決了。 都是屁啦~~ 天主教的教宗無誤論,其也也在新教當中被繼承了。 並且都被冠上了「順服」當作宗教控制的一環。 有人問德蕾莎修女:「我們都覺得你很有影響力,那為什麼你不要求政府多關心垂死之家裡照顧的病人呢?」 修女回答說:「我以為人都有羞恥心,知道自己虧欠了什麼。不需要額外提醒,就該要有所行動才是。」 即使聲音再大,聽不見的人還是保持原狀。

【永不放棄系列】阿查的特訓記錄_20090805

.8/5 從今天開始特訓了! 晚上和 小浩 與 貓咪 吃完肥茲茲的焗烤和pizza,以及那喝到飽的飲料,小肚肚整個都凸出了。 本來要帶著小八上路(蓉巴桑特別交待!),但是才一轉身,他就已經消失在巷弄裡了。 路徑: 華中橋 → 大稻埕 (美利達打氣) → 社子島 → 環一圈 → 分叉口 → 大稻埕 → 華中橋 哩程數:32km 騎乘時間:1.5H 平均速度:21.3 km/h 總特訓哩程數:32km 騎乘時間:1.5H 平均速度:21.3 km/h 希望能在八月底前,累積到每天有50km的能力。

2009 NeverStop 洄瀾極限挑戰系列活動

Image
Never stop永不放棄-極限挑戰200K 很拼耶... 從今天開始得加油努力練習才行了!! 活動日期:2009年9月26日(星期六) 活動里程:200公里 出發時間:09/26(六)0500時起30分鐘 限定時間:13小時30分(時速14.8K/H)完成 關門時間:09/26日(六)19:00時 參加對象:不分男、女及車種,需具有長途自行車騎乘經驗及勇於接受挑戰之車隊或個人報名參加 活動路線: 起點花蓮大漢技術學院→縣193線→七星潭(縣193)→南濱(縣193)→花蓮大橋(16.7k)→右轉縣193→月眉27.8k(縣193)→光復60k(縣193)→縱谷風管處78.2k(縣193)→瑞穗81.9k(縣193)→ 折返點:玉里大橋(縣193右轉台9線105.9k) →台9線縱谷公路→溪口→台11丙→縣193→終點大漢技術學院 安全口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車騎, 該讓就讓、該慢就慢、該停就停。 活動網址 http://www.tpe-bike.org.tw/20090926/index.html

從改革宗出走

主日下午的談論,我感受到這群人正努力地離開改革宗的信仰觀點,走向聖統制的階級與中央控制化的信仰方式。 也或許與各鬼胎有關,所以對話時的氣氛呈現某種一面倒的情況。 離開一種信仰的觀點,要走向哪裡呢? 我一定是太客氣了。

一個吃飯的聚會

和之前教會的同工以及新任的主管一道吃飯。 抱著期待去,想多知道一些目前的事工情況,以及未來的走向, 說不定自己可以從中多協助些什麼。 在很熟悉的餐廳吃飯,中午沒有愛玉,而是仙草蜜。 仍然點了雙拼,悶雞胸加牛腱。 傳道很認真地分享著人力銀行的異象。 我更想知道的是技術的細節和目前看似在一個可怕決定點上的系統佈局和選擇。 我該在這事上做出怎麼樣子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