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08

IKEA與駱以軍的西夏旅館

Image
無聊晃了一整天。 昨天office傳來打呼聲,在不是午休的下午時段,持續好久沒有間斷。 這裡一定是出了什麼事才會這樣。 一邊幫學妹看printer的價格,一邊思考著是不是該慎重考慮工作的事情。 今天是Day 1。 下班,騎著特別慢,留意身邊過去不曾看見的機車、刪車、商店,還有仁愛圓環,誠品重新開張卻還沒有進去看過… 只專注在前方,路旁的風景沒有欣賞到,好孤寂的旅程。 (在花蓮單車的體認。) ponny 已經在門口了。 今天點了IKEA的豬腳,ponny點了20顆的肉丸(本來是要點雞腿的,但是後來「本日沒有特餐」!) ponny覺得老闆該給他的部下一些不可能的任務,才不會有過度鬆散的情況發生。 又提到我現在有工作得知足感恩才是。 我總愛作夢,想到花蓮去生活,天天單車行。 在何嘉仁書店,駱以軍的新書座談。 這個人果真是小說家,場內的每個人都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與起舞。 連亡魂都是他輕鬆駕御的對象。 他就像大巫師,聽故事的人隨著他一同到了凌波幻境裡。 六個抬棺人,只講完三個,另外三個什麼時候才有機會登台呢?非常期待。 ponny和我都有相同的體認,他口裡的人物好鮮活。 拿著新書到櫃台去結帳,阿丹站在那向我揮著手。 我一時還沒意會過來時,他已經熟練地幫我結了帳拆了書外膜,我一直笑著。 當他拿出大溪豆干說:這是附贈的。我才能確定:原來你真是阿丹啊! 「我遇見他了!」 「誰?」 「那個人,我剛剛看見他了,阿丹他幫我結帳!」 「那你向他說了什麼?」 「我什麼也沒說,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排隊讓作者簽名,在筆記本上寫著我的名字,貼上參加時發的貼紙,硬著頭皮請作者也在這上頭簽名。 「這是你的禮物。雖然你忙著工作,但是你沒有缺席!這是獨一無二的禮物。」 然後,我再接下兩份禮物,真是.....真是害羞。 (恐怖的是,ponny兩次去同一個櫃台結帳,都沒有看見男生.......) 今天帶的mp3派上了用場(工作人員說我可以錄音)。 但是,ponny和我都沒有帶相機~ 沒辨法和作者一塊拍照,真是大遺憾。 相機!下次一定要帶出來! A仔菜,發揮你神奇的力量吧! (駱以軍.西夏旅館.從看似無關的議題著手)

一種提醒和待為發展的記號

昨天和一位信仰的長輩對話,是之前工作地點的同工,像是媽媽一樣地照顧我。 「你知道你考得很好嗎?有一位學校的老師和我提到你,他不知道我們有聯絡,就把考試的事情都告訴我了。你的成績真的很好,但是你的風評不好,你知道嗎?」 風評?我又惹出什麼鬼東西了啊? 「你很誠實地說你身份的事情,可是學校還是保守啦,成績這麼好不錄取你真的很可惜。可是這(身份)又不能變的。不說的人都可以當牧師了,說的人反而連學校都進不去。感覺很不公平,對不對?你不要太生氣。說不定上帝有他的安排,教育的環境說不定不合適你,而在其他地方祝福你,開啟更多新的道路。」 「我明年還是會去考。」 「那就不要說,要不要試試看另一間神學院呢?去台南好了,媽媽不是在台南嗎?就不要說好了。學校過去因為有人沒說自己的身份,被女生喜歡上,被揭發,很難處理。」 「可是,不說的話就不會有這樣子的問題嗎?而且說不定還有更多其他的問題。」 心想,我該還是會吸引一堆蒼蠅蚊子之類的吧!到時候又有人爭風吃醋。不是更麻煩。 「我就想,你怎麼會沒有考上,原來是這樣事情,真的很麻煩。」 啊,有人幫我把難以開口的事情說完了。 我該怎麼回應他呢? 把更詳細的內容告訴他。 從一個同志教會裡的信仰經歷出發,受召與被揀選成為執事與長老的經歷與反省, 這身份與被揀選的經歷是不衝突而且見證了上帝的恩典,我想用這樣子的方式來作見證。 這樣就該行了吧! 和許多考試的人是相同的,想見證上帝在身上的恩典與追尋他旨意中的計畫。 接連地被提醒這件事情,該動一動才是。 那投稿的文字,得整理好寄出了! 願主幫助我,能有智慧在這件事情後續的處理上能見證你的恩典。

倉皇失措的祈禱會

瘋狂跑完步,洗澡結束就衝到BnQ買了個699的枕頭。 這是第四個了,再不搞定真的沒有枕頭可以使用了。 到教會,帶了元氣壽司和那個新枕頭進去。 神父立刻說我不適合修道,因為他只睡在書墊成的枕頭上面。 瑪23:13-36 連續七個禍哉,耶穌接連不斷地指責經師與法利賽人。 而這些可能都是每個讀經文的人所犯下的毛病。 不知怎麼了,神父提到民主黨與歐巴馬。 美國的教會出了一本書,陳明教會對於生命的態度,以及建議信徒們按此教會的原則投票給符合教會認定真理的候選人。 民主黨傾愛世俗,走容易的道路,支持墮胎,所有媒體都報導他們的消息,漏了共和黨。 相形之下,神父意思是共和黨是符合教會立場的派別,而支持民主黨就是支持墮胎,違反了教會的立場。 這讓我想起地球是平的與伽利略。 我說:神父,這是偏見!而且這兩個政黨各有各自的主張是和教會的立場不同的,那該怎麼辨? 我又說到,看過一部電影,最高法院的法官制定墮胎的時程的過程,以及我相信一位懷孕的人選擇要墮胎一定有非常重要的考慮才會這樣子做,而我想要多了解他的考慮點是什麼。 神父的表情顯示了他不讚同的答案。 我總是在群體當中孤立自己。 一位姊妹分享中世紀教會的墮落情況,他覺得教義沒有出錯,而是人的問題造成的,在聖殿穿著聖袍,戴著帽子,卻是在思考權與利的事情。 其實,教義也會出錯,或是有問題。 女性不能晉鐸當「神父」似乎就是件怪怪的規定,而且那已經被設定在當信的道理(doctrine)裡了。 抹大拉的馬利亞,幾乎是宗徒中的宗徒,他是第一個見證耶穌死與復活的人。 難道他沒有資格成為使徒嗎?他所傳揚關於耶穌的事跡,也不能成為正典福音書嗎? 神父回應我關於教會內仍然會因為個人的權勢而有差別待遇乙事。 他說沒有權勢的人,往往比我們喜樂,天主在他們身上有不同的賞報甚至更多,而且在天主看來,每個人都是平等一樣的。 試著錄一段對話、祈禱以及詩歌的內容。 在祈禱會一開始,向大家說明我想要開始用聲音記錄我所認為珍寶的事物。 還能接受吧!這32k的音質,單聲道,有機械音混在裡面。 未來若可以的話,再換好一些的。

冰冷至極的慕道班與再思親密關係

今天神父來,整個場拿異常冰冷和尷尬。 麻煩的是:神父用著不希望我們問太多問題的態度來邀請我們提問。 或許他說的,該聚焦在自己生命當中的事是比較重要的,而減少那些我們所好奇的事物,這想法可以協助我們先解決我們當下的困境而避免了談論其他範圍的議題,當然也是種巧妙的規避。 (結束之後,才驚覺忘了要問神父關於同志議題的看法,真好奇他可以生出什麼屁來~ ) 對於228事件,神父用一種讓我無法接受的態度在處理。 從他的言談當中,他認為這群人不斷停留在過去,要求政府道歉的做法實在沒有什麼實質的幫助,倒不如往後看長遠的事情。 但是當他提到教會在百年之後向伽利略公開倒歉時,又認為這是教會勇於認錯的表現。 雙重標準! 難道,只因為發言者本身是外省籍的既得利益者,就可以這樣要求被害人禁聲往後看嗎? 很遺憾,神父這樣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並無法讓我避免使用族群對立的字眼。 而我們都沒有跳出這個共犯結構,我受到神父的激化,寧可選擇用這樣子的方式來回應他。 仔細想想,神父的處理態度也和當時的政府相同:我們兩邊都有傷害,就都放下吧。 屁~ 在傻笑和發呆中渡過。 下次可以不要排他來上課嗎~ 三一論和聖母,啥也沒講到~ 還倒不如自已看看書收獲還比較多。 成員之一交了bf,這是個很大的衝擊。 回家及上班途中,思考親密關係。 我是不是對於唾手可得的親密很快地感到厭煩?不論是 C491g 或是 Y123d呢? 當 C491g 投懷送抱甚至是主動積極在身體、性愛、生活上的配合和滿足下,我卻覺得有不真實感、嫌棄這太容易到手的東西?當 Y123d 主動打電話給我,並表示要送午餐來,看我是不是因此感動時,我卻希望他不要再有以上的行為,並且想劃清界線,不要再讓他靠近。 是不是我傾向於吸引人注意,並且加以玩弄、操控其他人呢?這也是曾被指控的事項。 但是,不論對方是否有伴侶,被吸引是一回事,有什麼行動和決定又是另一回事,不管是對哪個人而言皆是如此。 況且,我們都沒有進行實質或是宣稱下的婚姻保護的關係裡,伴侶的交往及分手都是中性且正常的變動,根本無任何道德議題上的考量。 (劈腿是另一件事情,而且,我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會欣賞或喜歡上另一個人,即使我們已經有了伴侶或是已經在婚姻關係裡。) 那為什麼我不願多嘗試一下,在厭惡中仍持續發展下去,看看在厭惡的背後是什麼在做祟? 有辨法透過用女性主義、尊君結構來重述神學院考試的事件嗎? 願

聖靈論–系統神學看聖靈

Image
今天輪到我報告,緊張一整天。 一開頭的詩歌,終於出現吉它與琴的合奏。 Benson 2003自己創作的詩歌。 他過去曾離開教會,在毒品中度日,現在轉向要服事相同有毒癮困擾的族群。 《主祢總不撇下我》 主啊你的慈愛永遠不改變 雖然我多次軟弱跌倒 主啊你的膀臂求你來覆庇我 保守我腳步穩妥 是你的話甦醒我 你的杖管教我 你的竿安慰著我 主啊你醫治我 主啊你釋放我 主你總不敝下我 是你的靈恩膏我 你的手差遺我 你的愛使我存活 主阿你乎召我 主啊你使用我 主你總不敝下我 簡單的合弦和詞句,一個生命數年來的經歷與傾訴。 今天老師明顯有很疲憊的樣子,幸好,事前有讀了今天的指定教材。 能跟得上腳步。 沒有信心的驚奇往往會變成害怕。 我們是不是已經預備好迎接上帝的奇妙作為發生在我們當中了? (一個令人覺得要三思的祈禱:主,願你現在彰顯在我們當中。會不會嚇死一群人呢?) 馬可福音當中,不斷用「驚奇」的字眼來描述當中的人、門徒、使徒們看見上帝/耶穌/聖靈作為時的反應。 嚇都嚇死了。 馬可福音可卷只有到16章8節,停在一幕:耶穌的墓空了,有少年人告訴前去探墓的婦女們,不要驚恐!…婦女們從墓地逃跑,又發抖又驚奇,甚麼也不告訴人,因為他們害怕。 之後的經文是後人加上去的,但是並沒有增加什麼信仰的內容,只強調:因信而得救。 信心,我預備好迎見神了嗎? 是驚奇,而不是驚恐。 馬可福音當中諷剌的描述: (1)第一個認出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是:汙鬼(3:11) (2)第一個確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是:羅馬百夫長(15:39),當時使徒們四散,只有婦女們在十字架陪耶穌 真糟~ 一個可以拿來檢視教會的指標: 對上帝有敬畏的態度→聖父 有朋友般的陪伴與恩典→聖子 常有喜樂→聖靈 用以粗分一個教會在信仰態度當中有著重的面向。 希望不是一個都沒有~ ----------- 《我信聖靈》第四章聖靈和耶穌 核心的想法:聖靈在新約集中在耶穌身上,然後由他澆灌到彌賽亞的群體中間。 幾個問題: 1.福音書中沒有聖靈工作?(p.56) 福音書中很少提到聖靈,也因此提高了福音書的「歷史真確性」(福音書的作者們不因感受到特別的事件,而歸給「這是耶穌所說、所做的事」)。 福音書中沒有提到任何弟兄姊妹被聖靈充滿,或聖靈工作的事實。作者的觀點是耶穌必需先完成使命之後,聖靈才會開始傳給其他的人,從使徒開始,一般的門徒,而後更

小先知書–阿摩司之一 與前後

阿摩司 (Amos)意思是「背負重擔的人」(amas)。 這位被形容是「下港人到台北來嗆聲」非先知專業的牧人先知的信息。 先知書中,這卷被非常仔細地編排過,處處可以看見完整的「耶和華如此說:……這是耶和華說的。」句型,另外三明治式(環狀結構)與平行結構不斷地出現,這卷書顯然有群文字高手在整理,也包括了增加原先阿摩司沒講過的話。 使用常見的自然現像來比擬上帝的作為。 獅吼→一股力量→草木枯乾→是焚風的現像 在2:3-16這段落裡,從與以色列為敵的國家一一提起,看見他們被耶和華擊打,以色列看見了非常開心,一連七個敵國都被記載著被擊打的下場,正當開心時,輪到以色列自己被上帝擊打,而且記載的內容遠多於其他的列國,顯然作者是特意讓讀的人先興災樂禍,之後災禍臨到時會強化整個的張力。 隨著進入第三章,本來的共犯結構與團體照,變成獨照與單一審問,讓以色列完全喘不過氣來。 不斷地把過去上帝的帶領、安排與要求寫出來,對照著現在以色列所處的環境和所做所為,再揭示著將來要受的懲罰,真是要命地完全沒有出路的壓力。 上帝的形象由:審判者、吼叫的獅子、火、地震…等來呈現 在環狀結構裡,不斷地提問要以色列回答,可是以色列的回答卻沒有被寫下來,是個開放的問題,待讀的人自己去回答。 其實在讀先知書的過程過中,我們也被先知審判了。 著重在社會公平與正義的書卷裡,與之相背的事件都被一一地提出。 原本代表司法的城門口、宗教中心的聖殿、政治中心的王宮本該成為公義之家,施行上帝的公義之所,現在都淪為不義之家了。 預迎見上帝吧!這樣子的迎見是整個的黑暗無光的。 5:18-20 想望耶和華日子來到的有禍了! 你們為何想望耶和華的日子呢? 那日黑暗沒有光明, 景況好像人躲避獅子又遇見熊, 或是進房屋以手靠牆,就被蛇咬。 耶和華的日子不是黑暗沒有光明嗎? 不是幽暗毫無光輝嗎? 有慘的!以為逃過一劫,但是另一個可怕的事就緊接著而來。 5:24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公平與正義的失落,再多的奉獻、敬拜…都無法蒙悅納。 在騎車往上課地點的路上,思考著晚上的分組該不會和那個「敵人」同組吧? 這幾個人,遲早會遇上的…該怎麼化解這個衝突和困境? 「真正的恩典」閃過腦袋,提頭一看前方的那台大巴士,上頭寫著「WJ」,這似乎是上帝的回應,向著我的心說話的方式。 問題: (1)阿摩司關心的主題與現代的台灣社會有什麼關連性

便當、停不下來的發言、真實而不誠實–聖靈論遇上座談會

開座談會,發了便當,是總會附近的那個悟饕基本款。 羅馬書1:9的合和本翻譯遠離了原文,該譯為: 在我的靈裡、在他兒子的福音裡,我服事(敬拜)的上帝見證我…。 在我的靈裡 vs 在表想禮儀 →強調真真實實 腓3:3 我們在上帝的靈裡敬拜(服事)、在期督耶穌裡誇口、不在肉體裡信靠。 在上帝的靈裡(只在基督耶穌裡誇口) vs 在肉體裡(以自己為中心而依靠律法) 是我,不是有隱藏,不是虛偽形 是你,不是我主導,不是自我中心 如風似氣,隨風而去,起死回生 這段在講義上的文字深深地吸引我的注意。 (1)我是不是真正在這裡祈禱? 禮儀化→失真→虛偽 有從生命的核心出發,用真實不隱藏地向上主祈禱嗎? (2)是上帝的靈在主導?還是我自己說的算? 以猶太人對生命的觀點,並沒有區分為靈魂體的觀念,而是同的角度切入後看見不同的生命面向。 而保羅或新約的許多看法,是受了希臘思想模式的影響。 加爾文神學 舊約裡上帝的靈「感動」,理解成「推動」 撒上11:6「被上帝的靈大大感動」 the spirit of God upon Saul in power。 被強力地推動,不會是「和平、溫柔…」而是充滿怒氣、爭戰、力量才是。 為不正義的事憤怒地開口,也不僅只是「感動」到流眼淚而已,屬靈的爭戰可不是小棉羊的型態。 而新約只出現過一次「聖靈感動(moved)」於彼後1:21,有「移走、驅使」之意,亦即使徒2:2「一陣大風吹過」 約翰福音4:24:用心靈和誠實敬拜 原文是:in spirit and in truth 指是在真理的靈(spirit of truth 聖靈)裡面,與在真實裡面、在真理裡想 好的禮拜是在聖靈裡感受真理,在真理裡感受聖靈。 現在最常犯的毛病:真實而不誠實!並沒有脫去外衣向上主敬拜,特別是在儀式化的過程當中,完全失真。沒有說謊的不真實,一樣令人難以符合聖經當中耶穌的提醒。 另一種毛病是:躲到聖靈裡,「用聖靈如此說」、「聖靈這樣告訴我」來規避檢證。 太糟了...這不斷在身邊上演。 在聖靈工僱與上帝話語之間的調合,需要追求平衡。 但是需要先知道哪個部份不平衡了,才能知道要往哪邊平衡過去。 性別氣質的玩笑… 當生理男性的會友不斷沉浸在女性領導的環境裡,祈禱的模樣也變得和這領導者相似地缺乏被期待的「雄性氣勢」時,在場的人都笑了出來。 我嘴開開的...真是令人尷尬,老師描述的那個祈禱方式,就

研討會研討自己、Bi the Way

是陷溺嗎?或者是一種生命需要的開發和滿足? 昨晚用了保險套,似乎自己的投射遠高於實際從手中傳遞來的更被期待與吸引,我在建構一個自體滿足的性愛生活。 不論和誰,都僅是被我用相同的投射模式處置,在性愛過程中,他們的個體消失了,是那雙手一樣,提供了投射的標地物。 and what do those mean? Bi the Way 我是尚未確定的Gay / Heterosexual嗎?是只是想多嘗試以及兩面通知的負心傢夥?電影很巧妙地將各種被質疑和發生中的Bi定義,過程,現在的生命態度,未來的都拍了出來。不借是個人的探索,文化及環境的態度也在討論的範圍之內,真是部需要更多被討論和持續發酵的議題。 Bi couple似乎有的傾向用三人行的方式經歷伴侶的情感交往,這也挑戰著一對一的交往模式。 在情感、性吸引力與慾望對象上的區別,似乎是個新而且更有效地去解釋Bi、Heterosexual have sex with same gender的行為。 性感吸引、性吸引力、性慾對象間的交錯組合。 詩班,在各自的聲部中,彼此聯合,連結(合作、合一)敬拜上帝,對象是那位獨一的創造主,全心討他喜悅。 洄瀾行 該可以運用Google map的功能,做與blog文字整合的呈現,not only "blog" , but with RIA!! 《 地圖日記 》http://www.atlaspost.com/main.php 旅行文學,並不是旅遊的指南,也不是程安排或介紹而已。 在文學當中的元素裡,再加入「旅行」的成份。像是《老殘遊記》那似乎是想中完美的、指標性的作品。 我也需要最西裝,在「進入社會」有必需要件與配備的認定裡,是種妥協、無奈,或失去主體堅持的結果。

夢與聯想

夢,與 J931r 之間的互動。 我們身穿著學生制服,一道並肩從教室離開。 是種渴望和投射嗎?尋找的是什麼? 昨天問了 E231h,在問的過程,我反而害羞了起來,很可惜地沒有將我的核心想法陳述完成或完整,這樣影響了 E231h 在回應上的態度,他也隨之怯步了。 在言談中,我該收到我先前所假設和想像的一切都將陷於幻影。 我的假設,引導我開始建再他,並逐漸相信事情將這樣發展下去。 夢,又代表了什麼樣子的意念和望呢? 轉向。 轉向和男生建立這樣子的關係呢?而不是在一直以來可以很快速和順利建立的男女之間的互動,感覺好寞生,有點挑戰和更多的未知。 主,預備那合的時間、狀態和環境,當那夾出現時,能投入不而延遲。 在前的自慰過程中,我意識也需要承認我的力在下降中在性愛的角色和互動中,我能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呢?那層會害怕的除影,是在的?還是我所創造,捏造出來的產物? 我喜歡主動的人,性關係中的互動,被探索和開發。 有自己的想法,相對能自立於所在的環境,而非依賴和附生。 不要性格有重大的缺憾的。 (在一邊聽著阿多仔講SDI,一邊彌留寫下來的。)

延後開始與人數減的的慕道班前後–初期的教會

Image
早早抵達慕道班的停車場,今天的事情可真多。 一上樓就遇見Leoniss和他的GF,他們也劃了3xFTM的位置。 第一次進到新光影城的人,一定會被這可怕的電扶梯嚇到:扶手可以破成這樣還不更換… 彷彿進了鬼城一樣,四週的商店也只有晚上開… 遇見小柳,他在那忙著,穿著一件「陰道獨白」上演時買的紀念T恤。 一口氣把票都畫完了。 星期四 愛情雙向道 Bi the Way 星期五 男兒身,女兒心 A Boy I knew 3xFTM 星期日 自拍精選1 暨頒獎典禮 艾草已經被劃完位置了。 小柳還很夠意思地多賣我一張貴賓券,只是劃的位子時間錯了,後來送給鈴鈴。 這個星期,大概又要深夜回家~ 雙眼無神了。 INK 61從誠品消失了,好心的店員說得再和出版社聯絡才行。 慕道班延後開始,因為大夥都沒出現。 疑似Gay的那位朋友不玩了~他不適應這樣子的進行方式,連同讓Gregor退避三舍的陪伴也不來了。 從分享一個印象深刻的團體開始,為什麼要參與,為什麼吸引你,該怎麼發揚和延續他。 我分享了祈禱會。 本來是我妹妹的女朋友要去的。有一天他去了平日的彌撒,他說那有位修女非常親切,要我去看看這教會正不正常。 隔天換我去彌撒,但是沒看見修女,只有一位年輕的男子走向我問好,後來他換了衣服在台上主持禮儀,他是這教會的神父。 後來就加入了這祈禱會,其實是我妹妹的女朋友要參加的,到頭來他一次也沒出現。 這祈禱會只有四個人,最多五個人參加,有時還會接到神父的簡訊說:今天人少,休息一天~之類的通知。 祈禱會一開始,就是彼此挖苦的時間,什麼都會被拿出來談,神父講道的怪比喻、奇怪的發音、誰又在學校發生什麼、在工作當中又怎麼了,包括誰彌撒又遲到之類的,充滿笑聲。 唱完詩歌就讀經,大概只讀10小節,之後就彼此分享對這經文的想法。 神父有時候會以他的身份來回應我們的東西。 結束前是祈禱,輪流把掛心的事交給天主。 然後,就是點心時間,以及下半場的挖苦時間。 我一定要這麼搞笑嗎.... 在這個團體裡,大家在學習著把生命的事情拿出來分享,而是被接納和歡迎的。 而我覺得這個很難得,所以我一直參加。 切入到教會的議題。 「保祿向不同族群宣教,讓現今的我們有更多思考的方向,也在面對差異時能有不同的態度。」 這似乎是個得救的法門–性別議題爭論不休的情況下,如同保祿在面對外國人宣時,放棄行割禮的得救必要性一樣,在性別的刻版概念的限制

2008.洄瀾行 之一

Image
(要寫下這篇文字,真是困難。前後分別寫了好多天的內容,仍然無法一次完結,只能另闢新文來進行。) 一共計畫五天的時間,待在花蓮。 前一次來,正處在一種無法言說的低潮裡(我第一次這麼直接使用這個字眼),幾乎要中途搭車回台北,卻一直忍著到整個行程結束,自己沒發瘋,卻讓同行的人吃盡了苦頭和大便臉式的回應。 出發前一天晚上,照常去上了課,接連這幾堂的聖靈論講讓我的眼淚在眼框裡打轉著,好像是在聽盧牧師分享生命一樣地觸動著心靈。 下課,到 S382g 家送新眼光手冊,從office裡開太倉促,幸好從東門教會取得一本可以完成任務。 S382g 竟然在週未也要到花蓮去,是帶客戶到那觀光,也太巧合了。 回到家,行李都還躺在衣櫃裡。 清晨還拿著從 google map 上印下來的地圖到 7-11 彩色輸出。 沒辨法,台北就是買不到花蓮的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是回台北之後再修正的地圖,原先出發時可沒那麼仔細。) 很早就醒了,速速出門搭車,我可不希望錯過這好不容易才訂到的班次。 到了火車站,才發覺我的袋子是可以用拖拉的,自己也太不注意身邊細微事物的變化了。 早到了,前一班開往花蓮的車都還沒開走,沒想到我也可以這麼早起床以及出門。 (月台上與車票) 走向車箱的月台,空空的候車區。 一會,來了三個男女,帶著折疊好的單車和大口徑的相機肆無忌憚地聊天,尤其是那誇張的笑聲,大概是因為也和我一樣終於可以離開這個瘋人院般開心。等上了車,這三個人仍然沒有安靜下來的傾向。 坐我隔壁的女生,帶了隻小狗同行,一路上不時讓他探出頭來和輕聲說話。 後面的阿嬤的手機鈴聲是台語歌,嗓門又大,充滿鄉土和活力。 在路程中,安排自己看《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起因只是因為花蓮也在東部,而也部份被納入海岸山脈的範圍當中。 眼睛一直盯著書上,過了幾個山洞也沒有讓我抬起頭來。 第二部的文字裡,不斷讓我濕了眼框。 面對自己已經夠辛苦了,還需要和不善解人意的信仰體制衝撞,在一旁的神父也只能進入不了情況地乾著急。 這些從瑞士來的修士神父們,把這裡當成他們的家了,其實他們早成了台灣人。 部落的族人,將他們的遺體和歷代的頭目葬在一塊。 安置在修院的,也僅只有一塊墓碑,一支十字架,上面寫著生、死、入修會和晉鐸的時間,一個接著一個排列。 彷彿除了這方寸之地外,從未生活在這裡一樣,安安靜靜地來,也如此離開。 電話響了,芷芸打電

小先知書–約珥書

約珥(Jo-el)是「耶和華是上帝」。 約珥書按內容和形式可分成兩段:1:2-2:17,2:17-3:17,1:1是標題,而3:18-20是結語摘要。 這個巧妙的寫排方式以及缺乏生平及時代的陳述,突顯約珥是個文字先知。 而這篇文字的內容又參考了非常多的舊約經卷,算是個綜合整理的耶和華信仰提醒。 1:2-4 開場白 1:5-20 先知呼籲哀歌,因蝗災造成的生活困苦;禱告1:19-20 2:1-17 先知呼籲哀歌,因攻擊耶路撒冷的敵軍迫近;禱告2:17 呼應著 2:18-19a 開場白 2:19b-27 上帝回答哀歌蒙垂聽,宣告降雨及豐收;證實2:27 2:28-3:17 上帝回答哀歌蒙垂聽,宣告保守耶路撒冷及毀滅敵軍;證實3:17 3:18-21 全書的結語:因為耶和華住在錫安(耶和華與人同在) 沒想到,猶太人在文字的使用上其實超乎想像,而且這樣子讀起聖經來就有更多細節和巧妙之處可以進行討論和研究了。相較於逐字讀,就沒有留意到這前後呼應的關係。 先知用層疊的文字,造成震撼。 蝗蟲的逐漸迫近和農作物如何逐漸枯亡、田產及食物如何漸次減少,軍隊如何一步步地逼近聖城,幾乎讓人喘不過氣像似看見了這幅圖畫在眼前一樣。 「你們必知道我是在以色列中間,又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的百姓必永遠不致羞愧。」在舊約中就不斷在累積耶和華是與人同在的上帝,而不僅住在聖殿當中,只是人們總得將神框定在特別的場合會比較安心,聖殿、聖所、約櫃、教堂…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2:28-29 耶和華的靈將要充滿每一個人,不論男女老幼,猶太人或外國人。 這應允在五旬節之後普遍地成就在各地方,一直到今天都尚未停止。 在經歷完這些事情之後,在1:2中「老年人哪,當聽我的話;國中的居民哪,都要側耳而聽。在你們的日子,或你們列祖的日子,曾有這樣的事嗎?」的「這樣的事」,從結論和內文裡,可以結錄為:告訴他們,上帝是避難所,堅固堡壘、上帝就住在他們中間。而這是值得代代相傳的信息。 重要的神學觀點 「耶和華的日子」 這日子指向未來,但是今天已經發生,可能是毀滅,也可能是拯救。 辯證的上帝觀 審判與拯救的辯證,看出當時的人對上帝的不同作為的發現以及不同的認知。但是這辯證是要推導以色列真心

皮相獵影 FUR: 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

Image
今天看的都是怪電影。 從小脈手中接過這部片子,彷彿就已經在預告:看得懂嗎,你? 電影一開頭的帶體營讓我吃驚了:好自然生活的一群人。 有兩條規定:(1)不準任意勃起 (2)不準盯著別人看 我都笑了 這位被埋沒的家庭主婦,因為樓上的房客的進駐,整個生命得到翻轉和釋放。 從不再失眠、不再拘謹、笑容、投身在自己有興趣的事、認識自己的生命、開放自己的心靈。 從衣著上的變化看出來這個生命漸漸地走向另一個模樣,也和他的家庭越來越遠。 刮毛的那段,真是嚇死我了。 「坦露自己,其實並不是想像中的坦露。」 以為已經是最底限的那堆毛背後,還有另一個模樣。 愛的對像不限於哪個模樣,而是這些背後的那個心靈。 而這個心靈,若注意的話,另一個心靈會認出他來,不論他潛藏在怎麼樣的形態背後。 穿著藍色的洋裝,信步登上檯階,鏡頭停在女主角的結婚戒指上。 突破嗎?只是一開始沒選對的結果? 那限制住我的,又是什麼? ----------------- 官方網站 http://blog.sina.com.tw/film_fur/

20世紀少年 20th Century Boys

Image
因為《怪物》這漫畫才認得這位畫家,也才進了戲院看。 在上映前到隔壁的出租店去,全套22本都被同一個人借走了22日才到期。 怪不得我在架上怎麼樣也找不到。 後來,瞇同學給了我網路版的link,可惜螢幕太小,不方便整頁瀏覽。 這是部怪電影,而且該是「驚悚」片。 (科幻、冒險、動作,這三類在電影像只有第一項比較符合,其他的倒是很像警悚片。可以從不斷有人離席去廁所這件事得到一些證明支持。) 在回憶處理的那幾幕,像極了受虐兒遺忘的受傷記憶一樣。 特別是那帶著面具的人物,忍者哈特利,那嘴角上揚的模樣,實在是太令人作噁。 笑點,竟然在一場謀殺現場中呈現,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氛圍,立刻就消散成野田妹與怪叔叔的橋段。 賢知,長大之後倒是變得非常的遲緩角色,不論是在體力以及記憶力上,都非常的糟~ 把世界交給他,還真令人不安。 (兒時的賢知倒是非常的可愛。) 是不是因為122分鍾,很難將22本的內容呈現,也面臨挑選和編劇上的困難。 拼湊的感覺好強烈。 中途還一度睡著。 大夥都留到預告片 2009/1/31上映的畫面才離去。 滿場的漫畫迷們,不知道他們感受到什麼。 怪電影,結局是《21世紀少年》。 ------------ 官方網站 http://www.20thboys.com.tw/ 《20世紀少年》 《21世紀少年》 《怪物Monster》

分享與滿足的祈禱會

瑪23:1-12 其實,在個層面來說這個地方滿足了來參與人的需要。 從之前就留意到神父的反應,無由來的亢奮是為了什麼?因為有人陪他講話,而不是單方向地宣講上帝國的訊息或是聽老人家們不斷重覆相同的事物–神父需要同伴,一個會聽他講話,回應他需要的同伴。 昨天歐神父的身影就浮現在眼前。miles曾說,他感覺歐神父好孤單。 「那我們每週二次祈禱會吧!」我說 但是神父立刻就回答:不行! 大概是深怕晚上又不得閒。 肩上的重擔 神父說他有時會想,修會怎麼不派他去讀個幾年書,讓他休息一下。 又說了個故事,一位老闆在進用員工時,都不考慮那些能力強的人,只選那些次一等的人員。因為他們才會盡全力工作,相較於能力強的人,只花部份的時間就完成了工作反而沒有什麼新的創造力。 慘,被講到了~ 老是晃來晃去地在工作上面飄移~ 該不會變成職業阿飄吧! 掛上電話之後,才能看見一個人對別人的態度。 有的電話中是一個好言好語的人,掛上電話就開始咒罵(天呀~ 腦海裡浮現好多人~ 希望我不會變成這樣)。 表面不一致的情況在工作場合不斷上演。 似乎,表裡一致的才是怪人。 拉比 我分享了「拉比」的那個段落。 罕見地將內容那種對於名聲及頭銜的 渴求很生動地陳述出來,並帶著雙手抱拳的手勢加強整個心底渴望的傳達。 「對!我就是要這樣子被稱呼xxx!」我留意到大夥笑了。 「但是,我卻忘了我其實也是天主的小孩,這個不被我重視的頭銜。有了這個,我還有什麼好爭的。」 似乎像是將桃心木釘入伯爵的心頭上,整體的情緒凝結在那個高點:不僅是我,身邊這些人也都七孔流血了。 要命的社會化建構的價值,沒了頭銜,什麼也不是。 自卑者要成為在上位者 聯想到心理學的預期心理的操作方式,還有感受性上的真卑謙與假布被。 願主調整我,不沽名釣譽,謙恭自卑,曖曖內含光。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Image
原本以為是記錄式的文字,和《奉獻》一樣。 除了這部份,還多了作者自己的信仰與生命衝撞的歷程。 在面對聖召與身份之間的衝突,與神父間的衝突…這些都好像是身旁的朋友在訴說自己的故事一樣親近。 在往洄瀾的火車上看完的。 本以為回程還可以再接續讀,只是整路上被文字吸引,情緒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擾動。 車還未到新城就閤上了,接續的故事就在腦海裡上演。 ---------

中性 Middlesex

Image
為得獎的作品做什麼摘要,是非常多餘的。 卡爾的生命其實也是每個人生命的縮影–受著許多人有力無力無能為力的影響,面對著自己的生命與選擇。 好久沒看這麼厚的作品,在最終章竟然有種不想看完的感覺。 非常讚!

騎著車

若五年前的MTF,無法打入Les圈裡。五年後的現在,似乎也沒有多大的改變。 可惜,沒有什麼進步。 一位每天都會遇見的先生,是不是殯葬處的工作人員呢? 相同的方向、表情和時間點,在橋下看見他走過。 學弟得獎的作品,腦袋裡的思緒編織成的是怎麼樣子的網呢? 洄瀾的事,告一段落了。 可以開始寫下來。

聖靈論之四

寫在之四之前。 上週忙著要洄瀾,沒有記下來,之三就隨風而逝了。 只記得:要一直保持讓良心不安的狀態,以免他麻木了。 老師在一個講座上詢問在場的牧師、同工們幾個問題。 我們當中有人曾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傷害人的事的,請舉手? 30%的人舉了手。 在開長執會時,考量利益大於真理的,請舉手? 25%的人舉了手。 曾在教會當中做出不合聖經或是不和良心的事的人,請舉手? 30%的人舉了手。 老師感嘆,若真是只有30%的人就好了。 大概是麻木了,人已經不知道自己做出了什麼可怕的事情。 別讓良心死了。 ------------------ 承上次的議題,聖父、聖子、聖靈都是上帝,都俱有位格,表示著都有主動性。 靈恩運動者常有的錯覺是:以為自己擁有聖靈。 而忘記了聖靈也是上帝,將他降低了位置,或是只把他當成是個風或是氣而已,但是千萬別忘記:風與氣只是個比喻,而聖靈不是這些東西之一。 在馬太28:18-19 父、子、靈是並列的 林後13:14 這是另一種表達,我們都因著耶穌的啟示而認識那位上帝,也認識那位聖靈。 聖靈就貼著我們(我們在聖靈裡),透過聖子耶穌向天父祈禱:我們抱持著敬畏與服從 或者是透過聖子向聖靈祈禱:我們在檢視我們的領受 透過祈禱,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人與上帝的關係是如何建立以及處在哪種關係裡面。 「abba(阿爸)」是3-5歲孩童的祈禱文,表現的是極親密與撒嬌的關係 「萬軍之耶和華」則是充滿了敬畏 我們都不完全,無法面面俱到:多了親蜜卻少了敬畏 在以弗所4:30以及羅馬書8:26,聖靈展現的是偏向母親的角色 「萬事」指的是在苦難中的經歷 軟弱,也特別指在苦楚中無能力的景況 說不出的嘆息,是一種深層的表達 →一切都要避免只把上帝當成男的 福音書的排列問題 馬太排第一: (1)引用舊約最多,像是舊約的延續。如:被整理安排的族譜 (2)唯一有出現「教會」的福音書(18:17) 約翰排第四: (1)耶穌生平的歸納與整理成七個神蹟,七個信息 (2)像講道、重述與結論 而路加與馬可則沒有定論。 (這是鄧開福老師說的) 新約當中,最早的是:帖撒羅尼迦前書;最晚的是:啟示錄(主後200年才出現) (這是常識) 以西結書36:26-27 (耶31:31-33)、37:1-14、耶3:16(約櫃) 枯骨(枯乾的骨頭)指的是以色列家 活在痛苦當中,像沒有生命的骸骨,而耶和華要透過話語將生命的氣

小先知書–何西阿之二:前後不一致的上帝

一直想睡覺,加上雙腿一直不太聽使喚,真是考驗的一堂課。 (在花蓮返台北之後,就呈現一種無法適應的情況,連騎機車都覺得很生疏。) 今天的講義和授課的內容,我想是最豐富的一次。 三明治式的經文脈落不斷地出現,原來猶太人如此愛玩文字遊戲。 在政治與宗教上不斷被提出犯罪事實的以色列,幾乎已經無力翻供。 就連原本是慶祝豐收的住棚節也在經文當中轉化成災難的日子。 9-11章是個大轉折。 整個第九章呈現的是以色列已病入膏肓,巴力信仰無所不在。 而且連祭物也被當成為不潔淨的東西,未來將亡國以及被迫流亡異國。 「耶和華必記念他們的罪孽,追討他們的罪惡。」(9:9) 真要命,聽到這句話該是雙腳發抖了。 第十章,預告以色列的亡國,而且用更嚴厲的口氣責備。 「他們心懷二意,現今要定為有罪。耶和華必拆毀他們的祭壇,毀壞他們的柱像。」(10:2) 心懷二意,指的是油滑的心,奉承與油腔滑調。 嘴裡禱告上帝,心裡卻是想著巴力。 在12節中那虛弱的聲音和希望,鋪陳下一章的大翻轉。 第十一章,上主如父母一樣愛他的子女以色列 不僅是慈愛的父母(11:4),也是仁慈的法官(11:9)。 即使再怎麼判逆,還是用愛來對待;在犯罪事實都確定之後,竟然宣判被告罪全被赦免。 「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11:8) 搞半天,回心轉意的是上帝,而不是以色列。 這段已不在用夫妻之間的互動關係為比喻,而是用了父母與子女、法官與被告之間強烈的對比來呈現。 所以,不斷用夫妻關係來替代何西阿書,是不恰當的,那只是一部份,而最核心的轉折卻不是夫妻的關係上。 而這段還有農夫、葡萄園、生命樹、醫治疾病…等的比喻。 太妙了,這是個新的看見:回心轉意的是上帝,而且上帝會用各種方式與關係與人互動。 討論問題: (5)你會用什麼關係來形容和上帝的互動? (6)心懷二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沒有出現,怎麼克服? (7)上帝是不是前後不一致?上帝是什麼形像? (8)何西阿的信息對現今我們的社會有什麼啟示? 分組和上回的相同。 大既是上次太愛講話,這次被邀請第一個分享。 我提到心懷二意的主題。 從祈禱文的內容,我常覺得「心懷二意」。 一開始的讚美以及引經據典地形容上帝的美善全能,中間話峰一轉就會將抱怨、缺乏和希望加進去,結尾語加連用全然相信上帝會成就一切,按祈禱中所求的來實現。 似乎是用上帝的話來框定上帝的做為,「吃夠夠」的心態,相較於一開始

第四次的慕道班

今天要講的是天主子耶穌。 速速翻過手冊,有些觀點只能搖頭唉氣歸之於舊時代思想的產物。 性別角色被用聖經合理化,從始祖犯罪的那件事開始,一直到新約保祿對教會當中男性與女性角色的教導,都顯示了男性獨尊的立場。 在道德規範上的推論也差強人意,硬是把經上的文字套用在立場不穩定的規範上,感覺是種強制和轄制,將規範賦與神聖不可侵犯與質疑的保護罩。 Dino大哥請大家先分享一個影響自己的人、事、物,以及為什麼。 我想了想還真難分享,腦袋中只浮現查爸和腊筆小新。 因為腊筆小新常常反映了我的生命狀況,不受社會規範的限制,忠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 而未分享的查爸,我想到的是我的生活行為有太多他的影子,特別在與人互動上,我似乎複製俞他對人超好的那個面向。一直到今天,我仍可以感受到被查爸的關愛所殘下來的具體事物。 無獨有偶地,另一組的人也相同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生命的影響是巨大的,不論是正向或是負向的,從小只能照單全收而長大之後無法否認地這些影響一直都在,而且會因為發覺自己是如此像極了爸媽驚訝不已。 關係,和耶穌的關係是怎麼建立的?直接和耶穌嗎?或者是透過一般的人。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一定是從和一般人建立起關係,後來才能歸因為耶穌身上。 我也是這樣,除了直接被耶穌啟示的人(可憐的保祿,還因此瞎了三天),一般人若要信教,得透過一般人。 在成員的互動中,其實不難發覺不僅是慕道者之間有程度和背景上明顯的差異,在陪伴者的身上也是。 對於聖經的了解與運用,甚至是對同一件事情的詮釋方式都是天差地遠的。 這樣倒也有趣,多方的剌激可以併呈,如果不同的立場都可以被接納和傳達的前提不被打破的話,這該是個超豐富而非一言堂的慕道班。 況且本來就該是這樣豐富地展現,聖神的作工也是超乎人的限制在不同的環境裡展示著出乎意料的果實來。 任何想限制或控制的動機,都會落空和失望的。 主呀,願你保守這慕道班的豐富。 對於復活有什麼看法和疑問? 有人舉了個笑話。 一對夫婦到耶路撒冷旅行,那天太太在當地突然過世了。 先生面臨要在當地火化遺體,還是要花十倍的費用將遺體運回到美國之後再安葬的問題。 後來,他決定要運回美國。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就在當地火化,這樣可以省去很多費用。 那先生回答:我怕我太太和耶穌一樣復活起來。 經典! 我的疑問仍然沒有得到解答。 在信經當中,肉體的復活,我就是無法明白如何在一堆白骨或是骨灰中,有「肉體」的復活

求婚大作戰之經典結論

「所以...若自己沒有改變, 就算回到過去, 仍無法挽回什麼; 能改變自己, 即使不回到過去, 仍然可以改變結局」 Ponny 如此說。 實在是太讚的結論!

夢 - 10/7

我走在建物的當中。 高中時一位對頗有好感的同學從一幢磚造房子的樓梯走下來,斜背著包包。 是夕陽,似乎已經是下班的時刻。 好久沒有看見他了。 我問他在做什麼,他正要送一份資料出去,現在他在一家非營利組織擔任社會扶助方面的工作。 跟著他往前走,他進了目的地之後,很快又走了出來。 他很靦腆地說他要離開了,似乎擔心著他等一下要去約會的事被我知道。 而我的心中有句未出口的話,我喜歡你。 可是,我自己無法靠近他,我有自己的問題和情況需要突破。

小先知書–何西阿之一:忠誠 與 不忠誠

今天進入了何西阿書經文的第一部份。 原來,這卷書也被精細用三段式(三明治式)的手法包裝起來。 前–中–後,前與後是夾著中間段,而表達與象徵相同的事情。 「先知套語」,則是另一項明顯的用法,前後用「耶和華說」,把中間的啟示包起來。 而上帝在這卷書中擔任起訴者,也擔任法官判案,而以色列則是被告。 (這一點也不公平~ 檢察官和法官同一個人,什麼也不用玩了。) 在不斷出現審判、宣佈罪行、釋放、拯救之間來來回回。 最妙的是:最終上帝境然在罪證確著的情況下,宣判拯救與釋放。 以婚姻來比喻耶和華上帝與以色列之間的關係。 何西阿娶了不忠的妻子,像徵耶和華與以色列,即使妻子再怎麼不忠,上帝仍會用愛來捥回他。 (婦女神學強烈批判這是男性霸權。) 討論的問題有四題: (1)用什麼方式描述上帝和百姓的關係,用忠誠與不忠誠(淫亂)合適嗎? (2)用「不忠的丈夫」是否也可以? (3)先知對宗教、政治、社會的批判,對我們有什麼提醒? (4)從懲罰到預告未來,我們對先知的信息有何新的認識?(審判與拯救) 和三位姊妹分到同一組,除一位是媽媽之外,其餘的人年紀相近。 討論第一題。 我開了頭,我對「忠誠」的內含與定義有不同的看法,相較於先知書的時代與現在生活的環境,無法直接複製使用。特別是在文化不同的地區,更是無法如此。 舉了台南「做十六歲」的例子來分享,也有許多長老教會的信徒參與這個活動,那是個地方的民俗,是個文化的活動。 即使參加,也無損耶和華是上帝,生命的主宰這個認定。 而在其他許多的文化上也會有相似的問題,若不仔細分辨和思考這眾多的民俗,而直接歸類到「異教信仰儀式」實在是太可惜,也且也失去文化和歷史的傳承。 漢民族的農曆新年與原住民的豐年祭也是相同的。 (在離開之後,還想到「祭孔」、「八俏舞」…等等看似是祭祠活動,但是他卻有非常強烈的文化和精神上的意含。) 可是,同組的人卻不這麼認為。 媽媽說話了:這是聖與俗的分別與堅持,要區分清楚,俗就是俗,和信仰聖的東西不一樣。 接下去他講的東西我完全無法聽懂。 這題是神學院入學考試的題目。 我猜測照這位媽媽的論點,一定無法拿到高分,而且我覺得他完全沒有掌握到我說話的重點和核心。 我想到土司。 這絕對是俗到不行的東西,可是在祝聖之後,他是耶穌的身體。 是同一項東西,卻有質性上的變化。所以,土司是俗還是聖呢? (嘿~~ 打倒你了吧!) 我似乎又提了「農曆年時的

你都怎麼愛天主

瑪22:34-40 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 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 這個題目著實讓我傻了:我每天都怎麼愛天主的? 吃東西前的禱告算嗎? 神父舉了單樞機的話,愛就是受苦也甘之如飴。 怎麼愛天主,和怎麼愛人之間是不是有什麼關連? 我突然發覺,若要我舉出怎麼愛天主的的是有困難。 回頭來看我怎麼和我所喜歡,所愛的人互動和表達,就更覺得我是不是不懂愛,或是我是不知道怎麼表達、傳達我對人或其他客體的感受、喜歡和愛呢? 頭皮發痲:我與我所喜歡的人都不得善終.... 高中的pei、服役時的 G375t 、退伍工作時的那堆人,一個一個都成為證據,無法辯駁。 高中那段的陰影嗎?一直困住我到現在? 當我和我喜歡的人坐在一塊時,我是感受到什麼嗎? 不是自在,不是安靜。是緊張,是害怕,無法自在表達心底的想法和感受…我是不是怕失去什麼,在某些關鍵的或處處時時是關鍵,怕一句未經思考的話就會打壞一切的互動? 即使是這樣,一直到最近,和喜歡的人也沒有朝比較好的方向發展。 我怎麼和我喜歡的人互動的... 我又是怎麼和天主互動的..... 沒有辨法,完全卡在那個地方。 「我就跪在聖體櫃前,向耶穌說:我愛你,我好想擁抱你。」神父說。 那我呢? 想了想,還是飯前的禱告。 我怎麼和我喜歡的人互動? 或是,他們怎麼感受到我和他們的互動的?還有,他們能感受到我喜歡他們嗎? 是「喜歡」,從心底的那種,他接受到了嗎?還是,又出錯在編碼與解碼的問題上? 我好像退縮到剛退伍在救恩堂的那段時間,我在學習信任別人,和別人分享我的生命。 任何一丁點的錯誤,就會讓我將心門關上,或是逃地遠遠地,怕受傷害,對親蜜恐懼。 對!我對親蜜恐懼。 喜歡的人坐在我旁邊,我就會心神不寧,不論他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之於我而言都挑動了我的每一條神經。 即使我的思緒已經飛到另一個議題,或是進入了我自己的想像,我就是害怕喜歡的人做任何的動做,我就會逃開。 用其他話題、用其他動作,或是更換場域,避開這令我恐懼的環境。 在與 A475g 互動時也是如此,恐懼和那團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完全佔據了我的注,即使在性愛的過程當中,我仍然無法享受在當下的身體、心靈的體驗,全都被這團前景擋住了。 在面對一個充滿著愛的天主時,我仍然在恐懼的陰影裡面,不得自由和安息。 我無法感受到,天主你的愛。

第三次慕道班前後

和Gregor在mcd吃飯,把上週受的怒氣都傾倒在他身上。 被小眼睛的人框住了。 他終究還是沒能進到教室裡去,裡頭坐著一位他認識的人。 要在熟人面前出櫃實在是太困難了。 今天的課程,我明確感受到措詞的謹慎和態度的轉變。 吵鬧一下還是有些用處。 「基督宗教」這個詞現在課堂上,以避免不必要的區隔和衝突。 Leoniss向我道了歉,他覺得我和一般他所認識的新教徒不同。 我心想,會到這參加慕道班的新教徒,都不是你原先想的那個樣子,而且天主教徒為什麼一直把新教徒當成是慕道友呢?似乎他們所學習的、所經歷的宗教體驗,在你眼中都不是真實的,都不是有效的,甚至該用「非官方承認的」這個字眼。 我在這裡,可以追尋到什麼? 這三次的課程,似乎一直沒有新的領受,難道是我又用了我的有限來限制了可能看見的新事物了? 25分鍾裡,分享生命曲線上的三個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 仍然脫不掉那個經典的問題:受苦有他的涵意。 當主領的人又重新將這樣子的議題搬上台面時,還真難以和救恩史進行連結。 受苦,可能完全沒有他的意涵,而且這輩子都在冒著尋找不到意義基礎和代價的危機。 亦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被虐狂,受苦的事情越多,還得不斷告訴自己:上帝在背後有良善的旨意和目地。 真不明白,搶著為上帝解釋和辯駁有什麼功勞和意思。 (難道是衛道主義或是護教有功獎?) Luca的問題似乎一直結束不了。 在遊行的場子上,他舉了牌表達他的處境,接連著有破報、實踐大學和女性雜誌訪和表達要進一步報導他的遭遇。 這回玩大了。 在這個文字遊戲的事件當中,已變得十分沒有意思。 「PFL(生理女性女同志)」的聚會人員當中,該把 Bi 這個群族挑出來,我想大概可以砍掉一半以上的人:假 Les 滿教會跑。只是更加地侷限了聚會,更突顯要為自己辯護罷了。 道歉沒有那麼難,迫害也沒有必要做得這麼絕。 在基督徒社群裡的迫害往往更嚴重,多了在宗教信仰上的壓迫。

2008.洄瀾行–預備著

終於打定主意要去花蓮。 (花蓮,舊稱洄瀾的諧音。) 由於決定的較急促,什麼都變得相對緊張起來。 把一些景點收集起來,接下來需要排一下行動的路線。 不能太鬆散在原地卡住,也不能嚴格而失去了悠閒與額外的驚奇。 目前的地圖 http://maps.google.com.tw/maps/ms?hl=zh-TW&gl=tw&ie=UTF8&oe=UTF8&msa=0&msid=115877783757883650301.000458290ed60eda149c3 小脈給了幾個印象深刻的景點,利用google把位置著標上,到時再列印出來。 我期待這是一個怎麼樣的行程呢? 在書店待一個下午、在海邊看著夕陽到漁火點點、在山邊接觸樹林、在電影的場景中迷失與徘徊… 整理自己、安靜自己。 剛剛把車票付完款,也順利找到住宿的地方。 (非常感謝範範願意收留我) 願主帶領這次的獨立行動。

聖靈論 之二

唱不上去的「全然向你」,領詩的那位弟兄整整高了三度在唱。 我似乎也很久沒有唱到這首詩歌了。 聖靈常在力量與力量的對決當中呈現。 創造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分別的力量與超越的力量。 加爾文用不斷生也不斷死的比賽來詮釋「重生」的概念。 一段時間信心很大,下一段時間信心就變得很小,再下一段時間又活了過了… 生命當中這樣子的情況不斷地上演,一直到肉體死亡的那天為止,不斷經歷重生,一直到我們肉體的復活。 在基督裡,他就是新創造,舊的過去,一切都是新的了。 不只是人更新了,包括他週遭的一切也一同都發生的改變。 變得和週遭格格不入,處處感覺不對勁,開始受苦的經歷。 沒有受苦,也沒有經歷改變,仍能算是基督徒嗎? 人無法控制聖靈的作為,只能用信心仰望。 不再有聖地的想法,因為上帝不只在那裡工作,將聖地劃分出來,只是限制了上帝工作的方式,上帝在各個地方工作著。 常存在著人用自己的想像和侷限投射在上帝的工作當中。 屬靈,不僅只是一個特定或一個特別的宗教經驗,也不是在「靈性」上的突出層度, 而是整個個體的表現,都朝向更讓上帝喜悅的方向走下去。 也不只是個人,而是整個群體、社會和國家的展現。 若一個標榜自己被聖靈充滿的人,在生命的品質和展現上並看不出轉變,那這樣子的聖靈工作就非常令人存疑。 別只在focus在個人的密室經驗裡頭。 一個充滿創作力的人,也是聖靈的工作。 上帝看見的東西就有,而人要有東西才看得見。 但是「異象」是一個人很貼近上帝的能力,看見那現在沒有但未來才會有的東西,雖然不像上帝立刻就有,一段時間之後畢竟還是有了。 跨越你的邊境,讓你自己像落葉一樣,不再緊抓著樹枝不放,在那只能扭動出怪異的動作。 放手,讓你隨著風飛出去,你將舞出風美麗的路徑,而且風的作為就被看清楚了。 這風就是聖靈。放手,是冒著風險。只能靠著上帝。 上帝的呼召,不見得是那麼戲劇性的,也不能期待上帝會這樣子對待自己,這無異是幫上帝出難題。 亞拿尼亞是基督徒,他卻向迫害者掃羅傳福音,並且按手在他身上。 他經歷的內肉衝突和掙扎絕對難以想像。 就像要228的受害者,向那些殺害他家人的兇手或是子孫傳福音,並且充滿著愛。 就像那些曾經傷害我的人,我仍向他們伸出手,充滿愛與憐憫一樣困難。 跨出去.....不再卡在樹上,美麗的舞步..... 任何一個人沒有資格向受害者說:饒恕他們! 這無異是要受害者背起十字架,釘受害者在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