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洄瀾行 之一
(要寫下這篇文字,真是困難。前後分別寫了好多天的內容,仍然無法一次完結,只能另闢新文來進行。)
一共計畫五天的時間,待在花蓮。
前一次來,正處在一種無法言說的低潮裡(我第一次這麼直接使用這個字眼),幾乎要中途搭車回台北,卻一直忍著到整個行程結束,自己沒發瘋,卻讓同行的人吃盡了苦頭和大便臉式的回應。
出發前一天晚上,照常去上了課,接連這幾堂的聖靈論講讓我的眼淚在眼框裡打轉著,好像是在聽盧牧師分享生命一樣地觸動著心靈。
下課,到 S382g 家送新眼光手冊,從office裡開太倉促,幸好從東門教會取得一本可以完成任務。
S382g 竟然在週未也要到花蓮去,是帶客戶到那觀光,也太巧合了。
回到家,行李都還躺在衣櫃裡。
清晨還拿著從 google map 上印下來的地圖到 7-11 彩色輸出。
沒辨法,台北就是買不到花蓮的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是回台北之後再修正的地圖,原先出發時可沒那麼仔細。)
很早就醒了,速速出門搭車,我可不希望錯過這好不容易才訂到的班次。
到了火車站,才發覺我的袋子是可以用拖拉的,自己也太不注意身邊細微事物的變化了。
早到了,前一班開往花蓮的車都還沒開走,沒想到我也可以這麼早起床以及出門。
(月台上與車票)
走向車箱的月台,空空的候車區。
一會,來了三個男女,帶著折疊好的單車和大口徑的相機肆無忌憚地聊天,尤其是那誇張的笑聲,大概是因為也和我一樣終於可以離開這個瘋人院般開心。等上了車,這三個人仍然沒有安靜下來的傾向。
坐我隔壁的女生,帶了隻小狗同行,一路上不時讓他探出頭來和輕聲說話。
後面的阿嬤的手機鈴聲是台語歌,嗓門又大,充滿鄉土和活力。
在路程中,安排自己看《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起因只是因為花蓮也在東部,而也部份被納入海岸山脈的範圍當中。
眼睛一直盯著書上,過了幾個山洞也沒有讓我抬起頭來。
第二部的文字裡,不斷讓我濕了眼框。
面對自己已經夠辛苦了,還需要和不善解人意的信仰體制衝撞,在一旁的神父也只能進入不了情況地乾著急。
這些從瑞士來的修士神父們,把這裡當成他們的家了,其實他們早成了台灣人。
部落的族人,將他們的遺體和歷代的頭目葬在一塊。
安置在修院的,也僅只有一塊墓碑,一支十字架,上面寫著生、死、入修會和晉鐸的時間,一個接著一個排列。
彷彿除了這方寸之地外,從未生活在這裡一樣,安安靜靜地來,也如此離開。
電話響了,芷芸打電話來確定火車抵達的時間。
回過神來,車窗外的景色已經不同於西岸,是海與天連成一線。
有個特別的感受,這趟旅程會很不同(不同到現在仍很難寫出來)。
(花蓮車站的地下道,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介紹佈置)
見到芷芸,這幾天重要的引導者,印證了我的預感,一切都不相同,這只是開始。
太陽很大,一點都看不出昨天還下著傾盆大雨,芷芸身上的味道,還有這塊土地的氣息不斷在剌激著我的腦袋,我彷彿才剛學會呼吸,對於空氣中的這些元素感到訝異。
範範家是另一個驚喜,木質的地板、客廳、茶几、擺設…好舒服的地方,還沒來得及認識環境,就往樓下移到,準備要去吃中餐。
這裡的人好親切,芷芸的朋友開了車來,他們早上才剛騎車到鹽寮回來,另外又有一對在下星期要結婚的朋友加入。
沿著海岸線開著的車子,右邊是清澈的藍海和天空,有路樹,騎單車的人,充足的陽光,還有微風…
我們在「燈塔」停下來吃飯。
運氣很好,我們坐在窗戶旁的位子上。
也許是我的生活圈和這群新認識的朋友難以交集,也可能是因為窗外的景色吸引我的目光,午餐時間我的話很少。
這景色太夢幻。
店門口是路樹的樹蔭,種了花草,一張長椅,一對情侶一直坐在那簡單地對話著。
再往前是二線的193縣道,路樹和草地,另一組的長椅。
兩位在附近工作的人,拿著便當享用著,他們和我一樣,望著前方的花蓮港和那片湛藍的海,
港口的未端是一座紅色的燈塔,這間餐廳也因此而命名。
(受限於相機的功能,只能拍出這樣子的照片。或許,美好的事物不是一直能緊握在手中的)
我真是傻了,餐點來,全忘了要拍起來,一直望著外頭發愣。
同桌的人,紛紛彼此分享著不同的主菜,我很快地盤子裡多了好幾樣非常美味的食物。
「花蓮的人真好!」我立即這樣子回應。
「可是,我們都不是花蓮人耶。」
「住花蓮的人真好!」 這句話在未來的幾天一直上演著。
這是家基督徒開的店,下回要再來。
回到範範家,芷芸說我們該休息一下。
躺在獨立桶的床墊上,怎麼這麼舒服呀...竟然就睡著了。
醒來,找不到芷芸,傳簡訊給他說我想出門去晃晃,才剛傳完他就從外頭進來,帶著他剛買好的地圖。
天呀!住花蓮的人真好!
在中午往餐廳的路上,我不斷把google map拿出來問同行的人這些地點和我所查到的資料是不是屬實,包括私家的路線和不列在網路上的景點和小店鋪。
一直在拼圖,因為A4大小的地圖得拼三張才能把花蓮市區都呈現出來,自以為聰明地還把「不重要的」193縣道與省11略去,沒有在地圖上,而這是重要的連外道路...
芷芸帶回來的地圖,什麼都有了。
按著我想去的北濱公園、七星潭還有市區裡的小店鋪,在地圖上一一指出路線該怎麼走怎麼繞才能順利。
「別為了趕到某個地點,失去欣賞和悠閒。如果來不及到七星潭,改天再去就行了。」
(北濱公園,抵達的時候已經晚了)
抵達北濱公園,夜色已經登場了。
是不是我的腳程太慢呢?有一位媽媽我前後三次看見他從我身邊通過....
(白沙排球場,pitt 指定的景點,可惜今天沒有G排在這裡練球)
一路走走停停,是來騎車的?還是來拍照的呢?
(曙光橋,由舊鐵道改建)
果然,沒騎到七星潭,天就黑了。
沿著水泥場的圍牆騎車真特別,兩個大出入口都有灑水的設施,牆不高,看得見裡頭那幾具巨大的懸空通道和不知道在存放什麼的大桶子。加上在天邊的晚霞,一副:世界末日的樣子。
彎進標示著賞鯨碼頭的小路,一台五分車噹噹地慢速通過由人看管的平交道。
過車平交道,那沒有路燈也沒有指示牌,在一個叉口我選擇往左邊上去,直覺那比較靠近海邊。
上了坡道,還是沒有路燈,只有施工的人員和工地。
往前騎,確實是在海邊,但是那崖息落差有50公尺以上吧!
(後來,我才知道我騎到了環保公園。)
(只看得見有大船,卻找不到港口的位置)
(天色昏暗)
還是沒有港口的蹤影。
一路向前,又是個叉路,我趕緊左轉,直行的話一點亮光也沒有。
(後來知道,前行的話會到燈台去,那才是大放光明的地方)
一路騎,總覺得很不舒服,沒有人,沒有燈,沒有標示,只有地上偶爾出現一塊「自行車專用道」及公里數。
終於看見了人,在一間鐵皮屋講電話,請教他回到市區的方式,他非常親切地告訴我每個轉彎和明確的標地物。
我繞了一大圈,又回到那個五分車平交道口。
這個地方該可以產生不少阿飄的故事吧.....
「中美路」...像是找到活路一樣彎到上頭去。
一共計畫五天的時間,待在花蓮。
前一次來,正處在一種無法言說的低潮裡(我第一次這麼直接使用這個字眼),幾乎要中途搭車回台北,卻一直忍著到整個行程結束,自己沒發瘋,卻讓同行的人吃盡了苦頭和大便臉式的回應。
出發前一天晚上,照常去上了課,接連這幾堂的聖靈論講讓我的眼淚在眼框裡打轉著,好像是在聽盧牧師分享生命一樣地觸動著心靈。
下課,到 S382g 家送新眼光手冊,從office裡開太倉促,幸好從東門教會取得一本可以完成任務。
S382g 竟然在週未也要到花蓮去,是帶客戶到那觀光,也太巧合了。
回到家,行李都還躺在衣櫃裡。
清晨還拿著從 google map 上印下來的地圖到 7-11 彩色輸出。
沒辨法,台北就是買不到花蓮的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是回台北之後再修正的地圖,原先出發時可沒那麼仔細。)
很早就醒了,速速出門搭車,我可不希望錯過這好不容易才訂到的班次。
到了火車站,才發覺我的袋子是可以用拖拉的,自己也太不注意身邊細微事物的變化了。
早到了,前一班開往花蓮的車都還沒開走,沒想到我也可以這麼早起床以及出門。
(月台上與車票)
走向車箱的月台,空空的候車區。
一會,來了三個男女,帶著折疊好的單車和大口徑的相機肆無忌憚地聊天,尤其是那誇張的笑聲,大概是因為也和我一樣終於可以離開這個瘋人院般開心。等上了車,這三個人仍然沒有安靜下來的傾向。
坐我隔壁的女生,帶了隻小狗同行,一路上不時讓他探出頭來和輕聲說話。
後面的阿嬤的手機鈴聲是台語歌,嗓門又大,充滿鄉土和活力。
在路程中,安排自己看《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起因只是因為花蓮也在東部,而也部份被納入海岸山脈的範圍當中。
眼睛一直盯著書上,過了幾個山洞也沒有讓我抬起頭來。
第二部的文字裡,不斷讓我濕了眼框。
面對自己已經夠辛苦了,還需要和不善解人意的信仰體制衝撞,在一旁的神父也只能進入不了情況地乾著急。
這些從瑞士來的修士神父們,把這裡當成他們的家了,其實他們早成了台灣人。
部落的族人,將他們的遺體和歷代的頭目葬在一塊。
安置在修院的,也僅只有一塊墓碑,一支十字架,上面寫著生、死、入修會和晉鐸的時間,一個接著一個排列。
彷彿除了這方寸之地外,從未生活在這裡一樣,安安靜靜地來,也如此離開。
電話響了,芷芸打電話來確定火車抵達的時間。
回過神來,車窗外的景色已經不同於西岸,是海與天連成一線。
有個特別的感受,這趟旅程會很不同(不同到現在仍很難寫出來)。
(花蓮車站的地下道,用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介紹佈置)
見到芷芸,這幾天重要的引導者,印證了我的預感,一切都不相同,這只是開始。
太陽很大,一點都看不出昨天還下著傾盆大雨,芷芸身上的味道,還有這塊土地的氣息不斷在剌激著我的腦袋,我彷彿才剛學會呼吸,對於空氣中的這些元素感到訝異。
範範家是另一個驚喜,木質的地板、客廳、茶几、擺設…好舒服的地方,還沒來得及認識環境,就往樓下移到,準備要去吃中餐。
這裡的人好親切,芷芸的朋友開了車來,他們早上才剛騎車到鹽寮回來,另外又有一對在下星期要結婚的朋友加入。
沿著海岸線開著的車子,右邊是清澈的藍海和天空,有路樹,騎單車的人,充足的陽光,還有微風…
我們在「燈塔」停下來吃飯。
運氣很好,我們坐在窗戶旁的位子上。
也許是我的生活圈和這群新認識的朋友難以交集,也可能是因為窗外的景色吸引我的目光,午餐時間我的話很少。
這景色太夢幻。
店門口是路樹的樹蔭,種了花草,一張長椅,一對情侶一直坐在那簡單地對話著。
再往前是二線的193縣道,路樹和草地,另一組的長椅。
兩位在附近工作的人,拿著便當享用著,他們和我一樣,望著前方的花蓮港和那片湛藍的海,
港口的未端是一座紅色的燈塔,這間餐廳也因此而命名。
(受限於相機的功能,只能拍出這樣子的照片。或許,美好的事物不是一直能緊握在手中的)
我真是傻了,餐點來,全忘了要拍起來,一直望著外頭發愣。
同桌的人,紛紛彼此分享著不同的主菜,我很快地盤子裡多了好幾樣非常美味的食物。
「花蓮的人真好!」我立即這樣子回應。
「可是,我們都不是花蓮人耶。」
「住花蓮的人真好!」 這句話在未來的幾天一直上演著。
這是家基督徒開的店,下回要再來。
回到範範家,芷芸說我們該休息一下。
躺在獨立桶的床墊上,怎麼這麼舒服呀...竟然就睡著了。
醒來,找不到芷芸,傳簡訊給他說我想出門去晃晃,才剛傳完他就從外頭進來,帶著他剛買好的地圖。
天呀!住花蓮的人真好!
在中午往餐廳的路上,我不斷把google map拿出來問同行的人這些地點和我所查到的資料是不是屬實,包括私家的路線和不列在網路上的景點和小店鋪。
一直在拼圖,因為A4大小的地圖得拼三張才能把花蓮市區都呈現出來,自以為聰明地還把「不重要的」193縣道與省11略去,沒有在地圖上,而這是重要的連外道路...
芷芸帶回來的地圖,什麼都有了。
按著我想去的北濱公園、七星潭還有市區裡的小店鋪,在地圖上一一指出路線該怎麼走怎麼繞才能順利。
「別為了趕到某個地點,失去欣賞和悠閒。如果來不及到七星潭,改天再去就行了。」
(北濱公園,抵達的時候已經晚了)
抵達北濱公園,夜色已經登場了。
是不是我的腳程太慢呢?有一位媽媽我前後三次看見他從我身邊通過....
(白沙排球場,pitt 指定的景點,可惜今天沒有G排在這裡練球)
一路走走停停,是來騎車的?還是來拍照的呢?
(曙光橋,由舊鐵道改建)
果然,沒騎到七星潭,天就黑了。
沿著水泥場的圍牆騎車真特別,兩個大出入口都有灑水的設施,牆不高,看得見裡頭那幾具巨大的懸空通道和不知道在存放什麼的大桶子。加上在天邊的晚霞,一副:世界末日的樣子。
彎進標示著賞鯨碼頭的小路,一台五分車噹噹地慢速通過由人看管的平交道。
過車平交道,那沒有路燈也沒有指示牌,在一個叉口我選擇往左邊上去,直覺那比較靠近海邊。
上了坡道,還是沒有路燈,只有施工的人員和工地。
往前騎,確實是在海邊,但是那崖息落差有50公尺以上吧!
(後來,我才知道我騎到了環保公園。)
(只看得見有大船,卻找不到港口的位置)
(天色昏暗)
還是沒有港口的蹤影。
一路向前,又是個叉路,我趕緊左轉,直行的話一點亮光也沒有。
(後來知道,前行的話會到燈台去,那才是大放光明的地方)
一路騎,總覺得很不舒服,沒有人,沒有燈,沒有標示,只有地上偶爾出現一塊「自行車專用道」及公里數。
終於看見了人,在一間鐵皮屋講電話,請教他回到市區的方式,他非常親切地告訴我每個轉彎和明確的標地物。
我繞了一大圈,又回到那個五分車平交道口。
這個地方該可以產生不少阿飄的故事吧.....
「中美路」...像是找到活路一樣彎到上頭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