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09

Arvorta

拜Joseph之賜可以品嚐這個美味的法式薄餅。 在公館台電大樓的對面,舊戲院拆掉之外的建物裡。 非常平價而又好吃的東西:) 聖誕節那天去的,有免費的菊花茶供應著。 在收店前,法國人老闆切起起司請大家品嚐,非常美味。 在那,就像是好朋友一般,大聲談笑。 羅斯福路三段325號 Arcorta creperie bar

讓他留在2009......投稿公報文案

vivi 說大概是不會登了。 ---------- 隨著國際化的世界來臨,不僅是國際社會裡的成員,包括在其中的普世教會都面臨著不同意識型態的衝擊。在教會內已經很容易看見不同膚色、講著不同語言、款式與不同配色的衣著、包括連打招呼的方式也所有差異的會友們一塊領受牧師的祝福,看似對原先同質性高的信仰團體產生「破壞」,同時隨之經歷的是上帝創造的多樣性與更豐富的社群展現。 普世知名的神學院為因應種種不同的差異,在入學的規範中都會註明:「所有的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包括在入學申請的任何程序、課程或活動當中,都不會因個人的種族、膚色、國籍、性別、性傾向、年齡或是殘疾而有所不同或歧視。(XXX affirms its commitment to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for all individuals. this commitment requires that no discrimination shall occur regarding admission or access to, or treatment or employment in, any program or activity in the seminary on the basis of race, color, national origin,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age or disability.)」目的是要每個受恩典催逼的人都可以透過神學教育,更多認識與明白上帝的心意,甚至可以委身在傳揚救恩消息的行列之中。 普世的教會業已體認教會不該因性別、種族、膚色等因素,歧視或隔離他人。包括聖公會與路德宗在內的普世教會也開始反省過去對待同志的態度,在聖經與神學理解上有別於以往的看法,甚至在實踐上也透過按立同志主教與牧師,於教會裡接納並舉行同志伴侶的結婚儀式傳達對同志議題的態度。美國長老教會亦於2008年「撤消同志傳道人禁令」,讓有伴侶的同志也與其他性別取向的信徒一樣得以擔任傳道人(詳參教會公報2944期第6版)。很顯然的,有些牧長所宣稱的「聖經清楚、明確反對同性戀」的觀點是有待商榷的。 繼去年本會推薦所屬的會友參加台灣神學院入學考試,該會友在筆試成績合格的情況下,最後因性傾向的因素未被學校接納。今年本會推薦同一位會友改以推甄方式申請就讀三年制道學碩士班,

2009年的大事記

Image
回顧今年的大事紀如下: 一月 到新年到台東玩,借住企鵝家數日,前帶著一群人騎單車來來去去。 非常開心的時間! (2009.台東-Day1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day-1.html) (2009.台東-Day2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day-2.html) (2009.台東-Day3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day-3.html) (2009.台東-Day4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day-4.html) 1/17 31歲生日。 (31歲的生日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31.html) 和查媽、查弟出遊南橫與台東三天。拍了一堆的照片。 (台東.初鹿牧場) (2009.南橫.台東.南迴 之一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1/2009_31.html) (2009.南橫.台東.南迴 之二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2/2009.html) (2009.南橫.台東.南迴 之三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2/2009_05.html) 二月 2/14 從新竹.內灣購買第一台高檔單車–小粉紅,當天騎回台北.萬華(路程:95.7km,六個小時) (平安地從新竹內灣回來了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_15.html) 2/15 接任「派特羅小組」小組長的服事 月底搬家前,把前BF的東西都丟到回收桶去了。 MILK 自由大道 上映,「You must gave them hope.」對話大受感動與激勵。 台灣神學院神學系,春季班開課,修讀:摩西五經 及 教會簡史。 三月 由木柵搬至現在的萬華.華中橋住所。 以推甄的方式報考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班(牧長、工作主官及學校老師的推薦)。 小組同工訓練,小組的報名人數最多。 討論【就像在天堂 As it

2009年的聖誕子夜彌撒

連續幾年,都是在天主堂渡過。 去年在古亭聖心堂,一看見洪萬六神父上台,整個過節的氣氛和心情都被打亂。 「你想要腳踏兩條船嗎?」 許多年前和神父討論如何領聖體的可能時,他給我的回應。 我們似乎不是在同一個信仰的脈落當中,倒是比較像是新港奉天宮還是北港媽祖廟之間的爭執。 昨天在聖家堂也上演這個劇碼,更嚴重的是有服事的人就站在神父的左右,負責監視前來領聖體的人,並檢驗他是不是「正港的天主教徒」。我就看見有幾個人被攔下來、詢問才放行。感覺稍有不對的話,可能會帶到偵訊室吧.... 「像是施捨與可憐.....」一位神學院的老師這樣子覺得。「我才不屑接受這樣子的方式!」 邀請了小組的人一塊來,本來預計要加班的人突然出現,令我驚喜。 包括小組裡面聽不見的、看不著的、無法合邏輯表達的人.....都來朝見耶穌。 像是一場真正的歡慶一般,沒有區分貴賤貧富與身份地位。 (還是毀在聖體的部份) 神父在證道時,是不是都有相類似的參考教案呢? 每年的感覺都差不多,而且是一種令人覺得想睡的內容。 東扯一下報佳音的隊伍,西再扯一下花園裡的馬槽有多美,還有輔祭團今年真是用心,裡面的成員未來一定會成為神職人員…等等。感覺很多的文字背後,就是無法提供讓人可以對焦的核心。 當然,那些超跳tune的答唱詠與詩歌,也都是年年的重頭戲。 竟然把生日快樂歌納在當中,華語、英語,還有台語的..... 小蓉說這些詩歌他從國中都會唱也會背了,然後又讓他對天主教的反應提升不少。(一嘆) 什麼時候,教會也可以再舉行自己的禮拜聚會呢? 不論如何..... 耶穌的降生,讓住在死蔭之地的人,看見大光。 ------------------ 凱撒琳的plurk上的好聽聲音。 David Archuleta - O Holy Night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4

控制 不擇手段在彼此身上置入模,在不同的面向與情境當中,為的是能在任何可預見的情況底下,控制彼此。 控制若失當,會成為彼此的限制與牽絆,像是被困住了一樣。 好吃的便當、飾品、習慣....或是一隻寵物.... 有對價的關係,很可怕..... 我對你好,為得是要得到什麼。 這樣子的示好與「好行為」卻也成為索求與控制對方的工具,「好行為」因此變了質,成為一種毒藥,越吃越重,直至死亡。 沒有條件的愛彼此....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不想控制對方的方式,不期待對方要回應什麼對價的行動......

傳道書與雅歌–舊約導論

雖然冷氣很強,但是熱血沸騰。 傳道書 「傳道者經過一連串經驗與探索人生意義之後,他得到正負兼有的結論:(1)負面而言,他清楚看見,人生的一切嘗試與經驗都是虛空、都是捕風(2)正面而言,他建議世人要生命。.....人生的重點不是要累積或聚積什麼(因為這也是虛空),而是在人生旅途程中,享受短暫的生命,這是傳道書的核心信息。 傳道書與約伯記很像,都是對傳統以啟示取向的神學提出挑戰:善有善報? 也拒絕將人的幸福寄託在彼此,當時並還沒有死後生命與復活的概念。 這也對於現代的基督徒有很大的提醒:不要因強調彼世而抹煞此世的價值與意義。 雅歌,近代的學者認為該還原本來的文字,以「愛情故事」來看待他會比較恰當。 可能出自於以色列七日婚宴的場合描述。 為什麼被收入在正典當中? 西元一世紀的拉比阿吉巴(Akiba)比喻:若聖經是一所聖殿,那麼雅歌就是至聖所。 至甚還定下30歲以下的人不能讀雅歌,因為沒有深刻的生命體驗會誤讀的規定(當然,並沒有實踐)。 印象中將雅歌裡面的男女愛情,比喻為基督與教會,或是信徒與上帝,的想法都不適合。 文字的脈落是女性的角色主動追求男性,而且,愛情是重回伊甸園的途徑。 4:12 大深鎖的大門 → 4:16 開放園子享受當中的果實 那火劍的看守者竟然開了門.... 主動的女性描術,讓創3:16男尊女卑的關係得以消除。 8:6 是完全的核心「愛情如死之堅強」,是雅歌的神學重點。 整個8:6可以看成:愛情可戰勝死亡與混沌。 在分組討論時,我覺得是這個學期以來最精彩的討論。 針對硬是要把雅歌視為「上帝與教會、上帝與個人」之間隱喻的同學,我提出了小光在小組裡說的一句話: 「今天很開心,你們要受洗了,我很樂意和你們分享我的耶穌老公。」 當下聽了非常不舒服,多人共事一夫.... 把愛情類比,會遇見這個困境,而且這個困境是嚴重的,因為他挑戰了愛情裡的重要元素:自私與佔有。 同學的反應是:愛情關係僅只在於個人與上帝之間,彼此間是獨立的,不分享的。 這樣的想法讓我覺得:那你就不需要傳福音了。 一個kuso的想法:談戀愛的情人有正當的理由不去做禮拜,因為「我們正在回重與上帝親密互動的伊甸園。」 另一個針對傳道書的議題,若有人的生命不是一帆風順,是而一直逆風,可以怎麼向他訴說上帝是愛他的呢? 「在當中,他會遇見安慰者。」 這句話真是大智慧,而且,是生命的經驗所累積出來的果實。 wik

小組有喜

接連兩季,小組都有兩位成員接受洗禮。 這兩次都對我造成衝擊。 昨天,看著儀式的進行,我的腦袋又開始有許多的念頭冒出來。 人該被如何看待於上帝的工作裡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身為人的在何種的程度裡是安全而無慮地分享這樣子的成果? 在這個及齡的世界當中,上帝所扮演的角色幾乎很難讓人清楚的界定。 若非是透過人手的運作,上帝的工作可能會無法完成。 這已經不是單一特定人選的問題,而是不論如何,上帝非得透過人手才能完成些事情。 侵佔了上帝的榮耀,這不斷在我腦袋裡浮出來,彷彿這會成為我的一項罪行。 我突然想起在我受洗時,一直在我身邊陪伴我的人說了一句話:「終於啊,等了很久了,辛苦有了代價。」 不免會遇見的:這表示真的有投入些什麼,而心中也一直有個期待,在一段時間之後,總算是給盼到了。 在「感嘆上帝的恩典」之外,回頭就會看見自己所丟進去的部份。 我可以分得清楚,目標是要領人歸主。 不論他是在何地、何時、何方式做了信仰的告白。 即便是先前Luca的事件,我想我都能有完整的立論及聖經的反省思考。 先前被攻擊意圖破壞教會與分裂的指控,該可以送去埋葬了吧。 指控者也該思考與反省自己的服事情況是如何的。 從小組的聚會情況與成員的信仰參與來看,我的驕傲就會跑出來,然後一種反向的指控聲音就會落在那些「抓芭子」的身上。 「看看你們自己!你們又做了些什麼?」 但是,看似我所投注的那部份,算些什麼呢? 在天上的獎賞嗎?這仍落入某種自利的邏輯裡,和功德沒有什麼不同。 可以偷偷笑一下嗎?會不會招來天使的擊殺? 年前,有位長輩告訴我:「你看,才你的一句話他就受洗了。」 那時感覺著實被嚇了一跳:我的言語也有力量?亦或這是某種誘惑..... 當牧師開始用水進行儀式時,內心的聲音不斷放大。 在重新立誓的同時,我也經歷到屬靈的爭戰。 可以,感受到「微許的安慰」嗎? 小組的獻詩,選了讚美之泉的「在你手中」。 本來是要唱「親愛朋友請聽」,但是前一晚的練習讓我心生恐懼:這首可能太難了。 在你手中 耶和華我的神,你是我的神,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你是我的產業,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 耶和華我的神,你是我的神,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 你是我的產業,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你在我右邊,我不便致動搖。 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你在我右邊,我便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3

未來 很小的時候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 那個時候,只想當科學家和上太空。 或許老師沒有意識到志願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而僅是要充充作文的題目和稍微讓小孩子發揮。 不同的階段,似乎都會寫,但是過了國中,就完全不再有人提這件事情。 怪的是,高中就要選分組,大學還要選科系,就是沒有人要孩子多去思考:你的未來是哪種夢? 我就在這樣的教育環境當中長大–呈現一種無目標的游疑狀態。 大學考完,受政治的影響,當個律師似乎可以為社會做不少事情。 想要選填法律系當成是第一個志願(當時的民進黨台北市候選人,造成校園的風潮)。 無奈的是,老爸以及眾親友們紛紛表達反對,以及對我絕對考不上執照的宣告和認定下,折衷選了各方張力調節之後的資管系。 (我還沒有提,在高中時非常想填選「觀光系」,在年夜飯的場合上被家族長痛斥「沒出息」,或許在他們的腦海中有自己的想法吧和期待吧...可是,那卻不是我的。) 繼小時候的失調之後,在青少年及成年之際,又遭到一次的重擊。 在大學裡修課,想透過修輔系的方式來接觸法律,一稟報之後就毫無空間地被否絕了。 我的夢想似乎就成了泡影。 一直到後來,私下去修了心理系的課,以及申請了哲學輔系,才覺得生命比較完整些。 (做大事,可能還是需要偷偷地來......) 服役時除了每天等5:00下班之外,也準備著研究所的考試。 只是,後來就沒再讀了,那該是浪費我的時間吧....讀了那些可以達成什麼嗎? 有個碩士的名號.....對生命有什麼實質的助益嗎? 若是沒有被開展出來....哆啦A夢的短篇故事可能會帶來更重要的啟發。 一直到進了教會,才驚覺自己深受傳道的吸引,也想投入其中,這該是我比較清楚的夢想與未來的生活了吧! (os:怎麼可能...這個難以被馴服的傢夥.....) 那麼,若以自己的時程表來看待我對「未來」的追尋,我現在該在國小思考與嚐試的階段之末。 還有很多的探索與思考的....我現在只是個即將要脫離學齡兒童的心智情況啊.... 或許,房子、車子、孩子之類的思考已經是很多人所重視的,對我而言,那還有一大段的距離。 (況且,那也不見得是我需要的社會建構內容。)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2

家庭 「一夫一妻組成的家庭」← 我現在已經對這樣的宣稱感到無力。 一方面是這是舊傳統裡面的東西,特別被保守的基督教會所高舉(針對同志之所以不能接受的原因其中一項);一方面是因為這與事實不符。 家庭,大概已經被基督教團體搞得很四不象了。 不僅是組成的內容(兩代?三代?要不要有小孩才算呢?)、合法性(並非所有的合法基督教會都是主張「一夫一妻」制,許多的非洲基督教國家,是一夫多妻制)與正當性(威權時代已經過去了,除非教會的領導人還沉醉在己是上帝最佳代言人的中古時代裡,一言一行對不同個體而言,都有不同的解釋空間,進一步說的是:你可能覺得自己講的是金玉良言,別人聞到的是腐屍臭味),都已經失去立場,空徒聲量和某種具道德框架與規範力道。 (一夫多妻,在聖經裡俯拾即是) 守貞的天主教會,神職人員與修士修女們都沒有「結婚」,另言之是無法有「家庭」的一群人,他們又該怎麼有力場去多要求些什麼呢? 家庭的本質和功能到底是什麼呢? [家庭]是由婚姻,血緣或收養關係所組成的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家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一夫一妻制構成的單元;廣義的則泛指人類進化的不同階段上的各種家庭利益集團即家族。 家庭觀念的演變 在古羅馬,famulus(家庭)的意思是一個家庭的奴隸,而familia則是指屬於一個人的全體奴隸。羅馬人用familia一詞表示父權支配著妻子、子女和一定數量的奴隸的社會集體。 對家庭含義本質的認識是從近代才開始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爲:「每日都在重新生産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産另外一些人,即繁殖。這就是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家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頁)。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爲家庭是「肉體生活同社會機體生活之間的聯係環節」。美國社會學家E.W.伯吉斯(Ernest Burgess)和H.J.洛克(Harvey J.Locke)在《家庭》(1953)一書中提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緣或收養的紐帶聯係起來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創造一個共同的文化」。中國社會學家孫本文認爲家庭是夫婦子女等親屬所組合的團體。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爲家庭是父母子女形成的團體。也有人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功能之一是[養育兒童]。這是由於人類的嬰兒很孤弱,更加需要成人的--尤其是母親的--照顧。而且由於不同文化的規定,男性與女性具有不同的性格,要

20世紀少年最終章:把旗幟搶回來吧!》20th Century Boys Part III

2010-1-15 快來啊!!!

連日來的思考議題-1

這不是三言兩語簡單可以形容的。

規定的困難

因為協助申請補助時,感受到「規定」的困擾。 或許就禮教食人一樣,規定似乎也成為野獸一樣地令人受傷。 即便是有明確的需要,不符合格定就是什麼也無法取得。 幸好耶穌並不全按規定來,反而是看見背後要被重視的。 「安息日是為人設定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活的。」規定的中心該聚焦在人的身上。 另一個讓我思考很久的議題是:奉獻給教會?還是奉獻給上帝? 一但奉獻出去了,還是有「這筆錢我佔了多少」的想法嗎? 除非那是入股投資一樣,才又會在討論這種東西。 當齊頭式的平等被接納時,那表示著另一種的不平等和侵害: 對於無力支付的人而言,他仍然缺乏。 對於奉獻多的人而言,他卻覺得怎麼只有得到這麼一些。 對前者而言,並沒有盡到照顧那有需要的人;對後者而言,那只不過是種利益分配近似紅利的感受。 對於教會的急難慰問金,我想要取得這筆「急難金」還真困難。 (幸好,有善心人士直接對當事人進行奉獻,等教會,等到哪年呢?) 對於教會的年終旅遊,像是互助社的年終分紅一樣:聽好!大家都有分到! (真的有人得到補助嗎? 他還是得用勞力換取....) 真是不足取,而應以為鑑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