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life in CTS

在芝加哥神學院,頭一個學期的階段反省。(之二)

在悶熱的空氣中醒來,似乎作了很久的夢,在奔跑著,以為全身是汗,但是卻什麼事也沒有。 簡單整理了自己,望著窗外仍飄著雨,打消了用單車前往中國城的想法,拿了雨傘出門。在街角望見許多人從自家的車上搬著許多的食物準備明天的團聚。 上公車,看著窗外的一切,心裡頭想著早上發的那篇文字,我是站在哪個位置,閱讀者又是站在哪裡以及他們的回應。這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陳述,而是得不斷地衝撞與拉扯,之後或許可以稍顯露一些什麼有的沒有的東西。當我自己裡頭想法都仍在打滾著不知道要怎麼傳表之時,我還是得努力地讓他被說出來,也唯有如此我才能往前跨一步地表達自己,不論「對或不對」。 .關於這所學校 由於先前不斷聽聞這間學校的種種事蹟,以及畢業生們在各地推展的工作,包括我的論文指導老師在內,都讓我覺得:一定要來這看看! 也因此,這間1855年就設立的學校,今年是160週年,換過兩個地點,現在是第三個。從老照片當中知道,第一幢建物是在工業區附近(1855-1914),是芝加哥地區第一所神學院,一開始的老師只有三位,學生20個,都是白人。但是,沒多久,老師就增加到近十位,開始有黑人出現在照片當中。再一陣子,女性的身影也出現在照片裡面。(芝加哥大學是在1890年才成立。) 第二幢建物的年代(1914-2011),芝加哥神學院,與芝加哥大學的神學院(Divinity School)共同聘任教授與圖書館資源。從我看得見的資料當中,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神學院合作書店,就在第二幢建物的地下室,是芝加哥地區所有神學院教科書的集散中心。在那個網路書店不發達的年代,這裡就是寶庫了。這建物地下一層,地上五層,還有一處高塔。 現在,神學院是在位於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旁邊的第三幢建物(2011-),是由芝加哥大學租給神學院使用99年。部份在舊建物裡面的東西,被搬了過來。包括房頂的十字架、禮拜堂的彩繪玻璃,還有建碁的那塊圓形大銅牌,上面寫著「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1855」、院徽與ICON。但是能搬過來的實在有限,昨天在每個空間裡的拜訪,處處都是驚奇。朋友不是信徒,他也常常感受到這幢建物一定來頭不小,也對於許多的部份充滿了好奇。我指著長廊上一處看不太清楚的石板上的一長串希臘文,告訴他:我只認得這個字是「上帝」,其他的要請我的老師來。而另一位經濟系的學長(早...

在芝加哥神學院,頭一個學期的階段反省記錄。

現在是12月23日,上午2:43。我還醒著。 晚上,一位神父作東道主辦了小型的聖誕派對,邀請還留在宿舍的朋友們來用餐聊天。有也些寮友帶了私房的菜來和大家分享,在等待的時候,各式的紅酒和白酒就已經開瓶了。幾天前收到邀請函的時候,我回覆時一併把我正在努力的期末作業的困難寫在裡頭,並請大家為我代禱。也因此今天在遇見大家時,都立刻被關切了作業的情況。很開心地和大家吃喝分享,但是實在是不敵28%的那瓶義大利檸檬酒,喝完就差點在餐桌上趴下來了。回到房間就很快地睡著,一直到午夜口渴醒了過來。 在芝加哥神學院的第一個學期已經結束了。想寫一點東西當成是記錄與自己的提醒。 八月31日傍晚我抵達了芝加哥歐海爾機場,學校安排的學長來接機隨後就進到了目前住的宿舍裡,當天晚上在附近的餐廳享用了非常棒的牛肉料理,隔天到神學院見見大家並認識環境。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把時差的狀態調整好,也在迷路的過程裡找到了目前有固定泰澤祈禱的教會(Hyde Park Union Church)。在時差裡,新生訓練和退修會展開了。無法逃避地開始用破英文以及弄不懂文化差異的種種突阢與每個人互動,探索這裡可能的文化與生活型態。 .在生活的面向 Hyde Park這個地區與市中心的交通方便,但是保持了一種仍能獨立營造特色的空間。也可能是因為芝加哥大學以及許多的學校都在這個地區,相較於週圍的鄰近社區而言,這裡是上層白人的生活圈,但也保有空間讓不同族裔的人可以生存。但是我卻沒有辦法融入這個地方的生活。 我曾有幾次騎單車到鄰近的地區去,只要一出了Hyde Park就會幾乎看不見白人,替換的是黑人的社區與文化,隨之而來在建築與街頭上的景像就會讓我覺得:這是個較邊陲的次等世界。但是我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從一開學不時收到的「安全提醒」通知信件裡面,反覆在播送的概念是:在校區邊緣常有暴力衝突發生,請盡量不要離開校警的巡邏區域之外。神學院再往外一個區塊就是這個邊境,也因此在這裡是「暴力出現」的地區之一。一位非美國的同學也因此決定不要在這裡租房子,寧可住到靠市中心一點的地方。而當地的同學則不時提醒我:這裡是芝加哥,一切要小心。好吧,Batman在這裡拍大概也是一種處境化的反映,這裡就是高登市:犯罪之城。 但是,我覺得這是被塑造出來的印象,剛在地理區隔上也加強了這樣的印象。但是,神學院裡卻是有許多的非裔美人的同...

與大師碰面 Andre LaCocque

Image
今天下午,學校舉辦了一場新書的發表會。 是資深的希伯來聖經教授,Dr. Andre LaCocque 與他的新書 Jesus the Central Jew: His Times and His People ,由 SBL 出版。 (http://www.amazon.com/Jesus-Central-Jew-Christianity-Literature/dp/1628371110) 芝加哥神學院的院長向 LaCocque介紹我從台灣來。老教授立刻就展開了笑顏。 我向他問安,也代我的道碩論文指導老師,羅光喜教授,向他問安。 老教授非常開心聽見自己學生的消息,對我說:「他是我最好 (Best) 的學生與朋友!」 Dr. Andre LaCocque 教授,與他的新書:Jesus the Central Jew 在等待他幫我簽名時,我說老教授說,我們使用   Romance, She wrote: An hermeneutical essay on Song of Songs  成為我們的教科書,他顯然非常非常地開心,大笑且試圖要起身和我握手。 教授老了,需要用助行器,最近濕冷他似乎本來很不舒服。 ( http://www.amazon.com/Romance-She-Wrote-Hermeneutical-Essay/dp/1597524964/ref=sr_1_3?s=books&ie=UTF8&qid=1446099624&sr=1-3&keywords=Romance%3A+She+wrote)     這個反應讓晚上擔任回應的新約教授 Dr. Yang 注意到了,對我說:「老教授被取悅了!」 Dr. Alice Hunt 院長正好在旁邊,他就用了這段成為晚上新書發表會的開場介紹。 ( 照片就是 Alice 幫我拍的 ) 說:… LaCocque 教授影響了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坐的教授們,以及許多的畢業生。他們回到自己的地方,也把教授的書和思想傳遞給他的學生。而就有一位原本在台南讀書,從他的老師認識了教授,現在在我們當中… 這本新書是 SBL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活跳跳的台灣人

Image
昨天,在同學的鼓勵和剌激下,硬是決心要找到住在這裡台灣學生。 很厚臉皮地發了信,並期待會有所回應。 就這樣,和一位住在不遠處的台灣人通了電話。 電話接通的那時候,我竟然就哭了。 下午,Carol約了另一位也到這裡一段時間的JJ,一塊和我說說話。 並提醒了我許多生活上的細節。 這位兩是我的救星啊 就這樣,不時眼框泛著淚,在芝大的書房裡講了90分鐘的話,並且讓我非常安心地可以在有需要時候,就發訊息給他們。 還示範了如何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及相關的APP配合使用方式,包括下下週要去丹佛的行程也都被指點了如何克服重重的困難。 他們也很訝異我能獨自撐那麼久的時間,才找上了其他的台灣人。 回程,走到了路德神學院,請門房幫我轉交一封短信給「疑似」台灣的留學生。 我表達了希望能有一起討論神學的機會,請他和我聯絡。 在校園裡,一棵楓樹在換衣服。 一直在提醒:這是秋天的尾巴了。 還有許多的事情要面對與處理。 今天的的碰面,像是一種新的力量與復活。 這棵楓樹也在換衣服

介紹的影片,在一個遙遠的節慶裡

Image
花了一些時間,雖然怎麼剪都不滿意,但是也只能先這樣子了。 內容是生活的一日接觸到的範圍。 背景音樂是:Crispy脆樂團 - 100分 (  https://www.wikiwand.com/zh-hant/Crispy%E8%84%86%E6%A8%82%E5%9C%98 ) 希望這樣的介紹,讓在芝加哥的求學不那麼遙遠,甚至是很靠近而吸引人的興趣。 這學期的修課: (1) 酷兒神學 (Queer Theologies) 由 Dr. Patrick Cheng 授課 (2) 女性主義釋經在聖經與神學的觀點 (Feminist Hermeneutics in Bible and Theology) 由 Dr. Barbara Reid 與 Dr. Stephen Bevans 授課 (3) 後基督徒神學 (Post-Christian Theology) 由 Dr. Ted Jennings 授課 (4) 論文寫作 (Mater Writing) 由 Dr. Bo Myung Seo 授課 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是 Dr. Alice Hunt,芝加哥神學院現任的院長。 神學院的網址: https://www.ctschicago.edu/ 今天值得開心的是:到了一間新的雜貨店,買了很便宜的白米、地瓜、味噌和生菜! ------------ 一些可以再多看的資料,就列在這裡了: .天主教神父  Michael Pfleger  的演講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15/10/blog-post_7.html .後基督徒神學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15/10/the-gift-of-death.html .文化之夜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_26.html .贖罪日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15/09/yom-kippur.html .處境化神學 http://charingchen.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_9.htm...

The gift of death

Image
這幾天,似乎到了「撞牆期」隨時有想打包回台灣的衝動。 也覺得自己困在潛水鐘裡面,表達什麼都詞不達意。 一位朋友 (留學生主保聖人),傳了這個影片給我,讓我稍得到了安慰。 上午,在打工時,翻到 1859年學校的年度報告手冊。 1859年的手冊 三位教授的名字和他們所授課的內容 雖然,這些文件讓我鼻子過敏到非常難受,但是仍覺得很特別。 當年,有三位教授,還有二十多位的學生。當時是在另一個建物裡面上課…圖書館還有照片。 下午,是讓我非常想死的科目,而且我讀了書,卻像是什麼也不懂似的。 之前怎麼不仔細地好好讀這些東西?還是因為,他是歐陸哲學的關係! 老師開場之後,就要我們每人先說你覺得有趣和有收獲的部份。 OhMyGod.....恁爸沒有看完這本書啊! 「我…我試著表達我的想法。但是,我只能到第三章,我盡力了。 我所受的基督教教育告訴我,倫理是規範著什麼是上帝/聖經所認為好的,可以做的事情,以及什麼是不能做的事情。因此,他會形成成一個邊界區隔這兩者。但是,在 62頁中提到的 『倫理是一個試探』(the ethical is a temptation)似乎意味著,只要按著這倫理去執行,就對了,就盡到了『責任』(responsibility)。但是就如 37 提到的『角色』(role)與『人』(person)的差別,這樣的行為僅只是針對了被賦予的角色的任務,並沒有看見活生生的生命所面對的,他們的需要並沒有被考慮到。也因此,這樣的行為是『盡了責任』(responsible to ....)嗎?在『倫理』(ethical)之外難道就沒有『倫理』(ethic)可言了嗎?然而,就在考量這個可能性的同時產生的張力,去做或是不去做,是否就是那『奧秘』( mysterium tremendum, -p.8 )之處?」 Jacques Derrida, The Gift of Death 我說完之後,還是又吐了個大氣。然後,大家還是笑了。 寧可大家是用點頭的方式回應我,可能讓我舒服點。 原本,是要在下課之後瘋狂騎單車讓自己突破這個中陰生的階段,後來,還是和老師與同學去了酒吧。 「這是我在美國第一次進到酒吧來。」然後,大家開心地舉杯。 「那你們台灣的酒吧都長怎麼樣,吃些什麼?」 「我…沒有什麼酒吧的經驗…」 「這樣...

兩場演講

Image
下午,在 天主教聯合神學院 (Catholic Theological Union) 有一場名為: Evolution and the Primacy of Christ:  From Scotus to Teilhard 的講座,講者是: Dr. Ilia Delio, OSF ,一位很強大的修女,有 15 本著作。 ( http://www.ctu.edu/academics/event/duns-scotus-lecture-dr-ilia-delio-osf?date=2015-10-06 ) 講者從 宇宙論 開始談起,以及教會過去認識的世界觀,然後接到進化論、聖經的創造故事,到哥白尼、愛因斯坦…實在太強大的概念。   座無虛席 這個神學院最大的演講廳不夠坐,因此,在門內的走道擺了一排座位,連門口外面也有一排。這個情況實在不是我能想像的,我下課時是 3:50 ,和老師同學們走過來,表訂 4:00 才開始,演講廳已經是這個樣子了,我還協助去搬了椅子來。 (今天的演講還沒有上傳,但上週的已經有了  [ Janet McKenzie's Women: Mothers, Midwives, and Missionari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0z6IWjynA  ) 另外,我在其中一扇門外向內拍了照…也意外發現,這些修士們,怎麼都是方濟會的呢?從圓圓的頭頂可以看出他們和會祖的關係很密切。大家都坐得很正,偶爾會笑個幾聲之後又回回歸平靜。 工作的人員並沒有閒著,講座結束之後的「茶點」也稍稍地在預備著。我有看見美味的餅干啊… 由於,芝加哥神學院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在稍晚也有一場演講,我就先站在門外聽,時間到了就速速換單車往學校去。 急忙停車並往禮拜堂去,深怕自己遲到,離開始還有 5 分鐘。但是,一進門就發現長椅子上有三明治、餅干、薯片和汔水…工作人員說,現在就可以拿來吃了。而我可能還算是早到的人了… 就這樣,開場的學校人員說:請大家儘情享用你的食物。我們要始開晚上的演講。 Rev. Michael Pfleger ,是 Faith Co...

天氣變冷了,戶外只有11度。

Image
這是冬天來臨前的訊息,於是連續冷了好幾天甚至還下了幾場雨。 從台灣天來的衣服 (謝謝Ponny姊姊和P媽,讓我帶上了大衣和行李箱) 就派上了用場。 今天,帶上反核頭巾,蓋住耳朵,以及口罩和安全帽,毛衣和外套以及手套才出門去禮拜。 教會的人看見我的安全帽,對於我今天仍騎單車出門,表小非常不可置信。 今天的的禮拜堂人數比上星期多,而且不知道打哪來的那麼多兒童詩班和主日學的學生,讓兒童講道非常有活力。另外,今天的管風琴似乎是新手,在與禮拜程序的配搭上雖不是那麼融洽,一些琴鍵可能也有待確定,但是一種新生命的訊息:這裡是有機體的連結。 講道的經文是 馬太6:16-21,24-25 以及 路加 6:37-38 講題是:Common Cents 重點擺在「錢財」的概念上頭。 論禁食 16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17 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 18 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論天上的財寶 ( 路12‧33-34 ) 19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20 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21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那裏。」 論上帝和財利 ( 路16‧13 ) 24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 。」 不要論斷人 ( 太7‧1-5 ) 37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38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主日後,大家照往常到交誼廳去用點心與交談。 一會,牧師邀請在場的每一個人,到一旁的會議空間去聆聽財務簡報以及一份對教會現況的調查與聘牧計畫。 負責財務的會友,準備了幾項原則以及目前教會所面對的固定支出和麻煩的事項 (屋頂長期會有漏水的問題、承包商無意再續約…。) 我期看見實際的數字,但是,我只有看見不同的科子目的名稱,以及...

滿月

Image
8/31 早晨,一群朋友陪我搭捷運到了小港機場。 在難分難捨的情況下通了關,被日亞航的地勤人員廣播並找人,是最後一位登機的。不爭氣的眼淚在飛機離地時落下。 在日本成田機場待了一整個下午,看著許多回程時可以買的成田機場限定的北海道巧克力產品,以及還遺留在台灣的一切,又不爭氣了一次。 在芝加哥入境時,被不明的原因多留了一個小時,當下,我只想轉頭要求原機返台。 今天,是到芝加哥,滿月。 (雖然,我前天錯過了紅色月全蝕,下次得再等80年,此生可能無緣再看見;海軍碼頭一座著名的摩天輪免費乘座,我也錯過了,現在已經在拆除的工程,明年才會有新的。) 在這裡有許多人協助我適應環境,提供我相關的資訊,以及友善的詢問。 在台灣的友人竟也成立了達16人次的「應援團」,沒日沒夜地在最艱苦的頭一個月即時回應我的一切,聽我發牢騷給予我鼓勵。 現在使用的是集眾人之資,贈送給我的輕便型筆電,對我在新地方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從神學院的禮拜堂,向外望出去。 最左邊的是芝大法學院(最新),中間的是洛克斐勒教堂(居中),最右邊,是芝加哥神學院的舊建物(最早,是當時的地標)。 我的肚子也非常爭氣地多了兩吋 (會再增加脂肪!) 一日可以讀70頁討論「無神論」的課本 (會再增加頁數!) 敢接起電話並厚著臉皮要對話把話說清楚 (會再增加臉皮!) 雖然主日講道時常鴨子聽雷,但是現在竟能和人討論講章內容 (會再增加鴨子!) 憑著google map就騎上單車,到沒有去過的地方參加活動 (會再增加體驗!) 搶著要在文化之夜介紹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會再增加場次與強度!) 還有很多… 57街書店,是神學院合作的書店(Seminary Co-Op Bookstore)。 我時常在這裡駐足。 希望我可以順利地在這裡開展學習與生活,並且能在知識上有良好的長進。 也謝謝大家的鼓勵的代禱。 猶太曆裡的收獲節,拉比老師和同學在學校門口搭了這個,邀請大家來坐坐聊天。 是辛苦的果實,充滿感謝。

一個早晨與路徑

Image
是我太緊張了嗎?或者是,仍在調整自己與這裡的步驟呢? (只是想為著半夜起來三次,以及六點出頭就已經離開床鋪找個解釋。) 聽見台灣的活動順利結束,有正向的回應,心中得到很大的安慰與釋放。 只是,仍存有一些些的期待,是能有明確的聲明與立場,或許,下一次聚集,會產出吧! 出門前,收到學校寄來的消息,是讓我緊張了起來。 芝加哥大學警局發佈警告通知,今天清晨2:00有人遭槍擊,送醫後宣告不治。發生的地點在昨天下午我去看租屋處的附近,換句話說,就在神學院不遠的區域,也正好在法學院的後邊,仍是芝加哥大學警局管轄的地方。台灣的朋友紛紛要我保持警覺,並避免晚上出門。 昨夜裡,我本想要去書局走走的,但是就一直想睡覺,沒出門。也可能幸免於這樣的事件發生在我身上。是這個城市/國家太緊張嗎?還是,棋盤的街道與被規畫過的城市發展、門前的草皮與高聳的路樹,都僅只是「假像」嗎?台灣也不是時有槍擊事件發生,卻不會讓我如此緊張。 但是,這仍影響了我踏出住屋處之後的方向,我很快就迷了路,本以為可以繞道走新路,沒想到,卻走了反方向。站在街角,一直想著「不要拿出你的手機,否則會成為被搶的目標。」只是,不拿出來我就到不了崇拜的地方了,趟著對街停了一台警車,我拿出了手機查看地圖,我得轉個方向才能往期待的方向去。 不僅如此,今早,我都沒有聽見有人向我道早安,我竟也沒有開口向任何人說早安。卻提心吊膽地覺得每個時刻都會有人衝過來,甚至推倒我,取走我的東西。 可是,我還是抵達了 海德公園合一堂 (Hyde Park Union Church),招待的同工歡迎我的到來,並:你看來是第一個到的耶! 這是一間 聯合基督教會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CC)屬下的教會,我所讀的芝加哥神學院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也是這個教派的。才剛坐定,道格拉斯牧師 (Rev. Douglas )就走向我,說:陳先生,歡迎你來。星期五才介紹過的,已經被記住了名字。 管風琴的練習一直在持續,蠟燭也點了起來,會眾們也漸漸地走了進來。然後,我就聞後那股特別的香氣,一直在這個空間裡飄散。 禮拜的程序,我想許多南神的同學都會非常喜歡才是。 程序單的封面。是全黑白的,卻很有質感。 禮拜中的問安,和星期五的泰澤一樣,似乎,每個人都要握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