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Wabash Center Teaching Seminar for Higher Education

在助教的鼓勵下,申請了 Wabash Center 提供給 PhD 學生的 高等教育工作坊。這個單位專職於神學與宗教教育的師資培訓以及學習,這個工作坊每梯有三次,預計按美國的分區在個地舉辨,今天是這個年度循環的第一站,中西區,在伊利諾州的 Oak Park。
我並沒有預備好會被通知錄取的心情。在申請文件當中,除了一些制式的資料要填寫之外,還需要附一份文件,上面要列著 (1) 教學的經驗 (2)在初期教學生涯最期待與擔憂的事 (3) 二、三項想在教學中達成的事。我將僅有可以和「教學」經驗相關的事情都列上了,除了陳述內容之外,還有我的教學方式與自我評估。我在第二項裡寫著,我最怕所教和所生活的是分離的,也擔心我的酷兒身份會讓我遇見教學的困難。第三項則是把我在神學院裡面所經驗到的正負過程整理了,並提出我的遠景。當我收到錄取信的時候,簡直把我嚇壞了,我向學校的助教說:看樣子我的主日學學生可以第一批得到好處。我也希望未來的教學能讓學生們得到點東西。
早上,在匆忙中印了50頁的文件,竟然就花了 $7 !然後趕公車轉綠線地鐵到上課的地方,Oak Park的地名就表示:這不在芝加哥市裡面了。因此,我花了90分鐘(包括等車和走路)才到了上課地點,而活動的聯絡人 Dr. Mary Stimming 在收到我卡在地鐵上的簡訊之後,隨即告訴我不用擔心,因此,當我如預期地在遲到了20分鐘進入會場之後,他已經把我的位置預備好了,並提點了當下進度,就讓我坐下參與課程。
參與的PhD學生一共有18位。若以族裔分則是8位白人、8位非裔美人、2位黃種人;若依外表的性別來區別,則是有8位女性10位男性。一共有六間學校。
有兩位講師。
第一位是目前在 Connecticut College Emeritus 任教的 Dr. Eugene V. Gallagher,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是 Tedx Talk的講員之一。


Dr. Nancy Lynne Westfield, https://depts.drew.edu/tsfac/westfield/images/westfield_profile.jpg
另一位講員是 Dr. Nancy Lynne Westfield目前在 Drew Theological School 任教這兩位老師同時上課也和我們緊密地互動討論彼此提問與回答其實我去之前非常害怕我一個外國人去和人家上什麼密集教育學的課啊 而且都是和其他的不同學校的PhD學生。果不其然,當大家在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時,全都舉在大學部或是研究所的教學情況,而且都不只一門課,也不僅只有TA的經驗。這讓我太汗顏,不斷地吞口水。
老師們非常有教學的熱忱以及引導的能力,因此,我們的互動非常熱絡,從11:30-19:00,包括用餐與點心時間,我竟然不會覺得久也不覺得累,非常享受在這樣的互動與討論之中。
今天的課程大致有四項:(1) 一件能代表你身為一位老師的東西,並分享為什麼他能代表,有什麼隱喻 (2) 高等教育的現況與挑戰 (3) 在處境中教育的原則 (4) 一門你設計的導論課程,從 課程名稱、學習目標、課程內容活動、次序安排 的討論與應用。(太可惜沒有錄音)
一個教學的三角關係:我、學生、教材。如何把三者連結在一起,保持著張力跳著舞步往前。和這整個班、裡面的個人、不同的主題互動。
也特別針對 神學院 (Seminary) 的特別處境進行討論,包括受到教派、教會、錢的來源…的牽制;但也揭露著:神學院其實是教會的延伸,我們如何讓學生把他們的想法與傳統表達出來,而我們要將批判的論點回應給他們,也要知道我們是與他們一起走這個路程,在每次的討論和作業裡面,都是如此。「耶穌是最好的答案。」其實是屁話,用這樣的句子處境任何困難與挑戰,都是非常沒有道理且不負責任的。
而學生在神學院會經歷到什麼,非但不是學生自己可以知道的,更是送他們來讀書的教會與信徒所難以理解的,因為:人們無法想像未知的事情、神學院是非常嚴格與挑戰的訓練過程,是會讓學生感到衝突與挫折,也會挑戰原先的知識與所出身的團體。那麼,我們是否預備好如何處理這個張力呢?
有一個經典的提問:如果你要來教我些什麼,我需要知道你到底相信些什麼。
因此,如 聯合衛理公會 針對LGBT/same-sex marriage 在教派層級並沒有正面的看法,在地方教會也沒有一致的看法時,身為這個教派的神學老師,這個派教、你任教的學校,以及你自己所相信的,這三者可能不是相同的。你的學生,不僅想知道前兩者,更想知道你的觀點、立場以及你的論述是什麼。若身為老師,在這個議題上隱藏了自己,或是躲在官方立場之後,那麼,你顯然放棄了真誠與學生交流的機會,也喪失了身為一位教育者的身份:誠實地對你的生命與教育負責。
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是:神學教育這個產業正在急速地萎縮當中,甚至是邁向死亡。正向一點陳述,是一種典範的轉移,有些跟不上的學校就面臨倒閉。這幾年已經有十間關門了。而根據ATS (the Association of Theological Schools)的統計,今年,有三間學校的入學新生只有10位,他們去年還有20位,明年的情況會是如何?以一間神學院來說,每年至少要有80位的新生入學,並持續至少五年才能讓學校勉強維持運作。但是,ATS告訴我們,情況並不是如此令人樂觀。因此,我們被迫要面對:神學院的未來角色是什麼?教會在未來的角色是什麼?神學機構的未來是什麼?
另一方面,我們是否預備好這個日漸顯著的現像:非主流教派、獨立教會走靈恩的信徒,大批地表示要接受神學教育(M.Div)?
最精彩的該是把自己設計的教案提出來,和彼此以及講員交換意見了。
我帶著上學期設計的 Homosexuality and the Bible 的工作坊文件以及幾份 Sexuality and Religion, Queer Religion, Homosexuality and Biblical Interpretation的授課大綱交叉參考並一共擬了五個版本的課程內容一直被老師打槍並讓我有精進的機會
目前的課名是Introduction to the homosexuality and Christianity
(學生)學習目標是distinguish different ideologies from conservative and liberal ones toward homosexuality.
看起來還是很不完整,也沒有把教學的內容和活動排好,但是在對話的過程已非常豐富與值得,讓我更加確定:沒有中性的教育原則與實踐,導論課程最難教因為是要引起大家對這課(議題與內容)的興趣與持續探究(貢獻在其他的課程當中),我害怕非立中的論述危害了我的教學以及思考,聚焦在一個明確的教學與學習目標上並不是客觀的期待也沒有罪惡感的問題。
希望我下個版本會更好。
下面這兩張圖是不同的學習目標,也代表著不同的層次。若舉主日學教育來看,我們是否只停留在 背頌(我們指派的) 與 了解(我們所傳達的) 的層次,而沒有讓學生知道如何 應用,更談不上可以 分析、評估,或是 創造些新東西。
和我同一組的朋友,他的教學課程內容設計很棒,他要透過讓學生讀媒體的內容,特別是紐約時報(NY Times)上面的報導,以及 教會/教派 的聲明內容,拿來與 教義/教理/官方文件 (如:梵二會議) 進行比較,學生就會指出:原來教會根本沒有按自己的立場在說話、行動與回應。而以他的經驗指出:幾乎天主教徒,都靠著在五歲時主日學老師或是祖母告訴他的原則,在幻想教會的立場與教義,並回應這世界發生的一切事情。人們以為自己很宗教人、很理性思考,很客觀,但實際上,非但幼稚而且絲毫不理性,甚至是敵對教會的。
Anderson and Krathwohl, 2001, pp.66-68. http://www.celt.iastate.edu/wp-content/uploads/2015/09/cognitive-process-table.png

Rex Heer (Prof. n Iowa State University), 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736x/30/12/28/301228a31b6666fd0afbff3a406e3db9.jpg
更多的資源,可以到 Wabash Center 上看見。
Wabash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ology and Religion
另外,網站上也有許多的神學教學資源可以下載使用。http://www.wabashcenter.wabash.edu/⋯⋯。 今天還得到一本書以及一本期刋,非常滿足。也期待下一次的工作坊的來臨。
註:餐點也實在太美味,而且,還得到一張百元獎學金支票!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Essenes愛色尼派

舊約原典釋義:創世記 28:10-22釋義

《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讀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