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秋天的學習、回顧與邁向2018

2017年的秋天是在芝加哥神學院(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重要的學習轉折。

(1)   Queer Theories

這目課尚未結束,仍有三本書要進度要在一月份走完。
在一開始的那本 The Routledge Queer Studies Reader (2012) 的閱讀當中,我意識到酷兒研究的面向非常廣泛。而其中非常吸引我的是 Affect Study、現時性、後殖民、認同政治…等面向。在接下來的幾本書裡,跨領域的研究讓我看見,一定要非常能掌握文本與概念,才能有令人想像不到的發揮:掌握,是為了要拆解的更為細緻,並且將各個元素把玩於掌心。

(2) Critical Theories (Frankford School)

雖然我一直努力地想要用Star Trek 希伯來聖經 裡看見的種種當作例子,與每週要讓我翻過去的讀物互動與報告,但是似乎能得到的回應很有限。assimilation-autonomy, objectivity-subjectivity, instrumental reason-rationality from the otherness,這些辯證在每週的讀物裡反覆出現。

在這兩門課的閱讀及討論當中,同學們把各自關注的焦點拋出來,富了我對議題的了解。有趣的是,這兩門課的critical批判,彼此呼應。Queer Phenomenology (Sara Ahmed)使用了胡賽爾的現象學,討論著人們如何定位自己並朝向何處去,在性傾向上是如此,空間如何被性別化,而人們如何看見被他者化的面向,有不同的自我定位。而哈伯瑪斯在討論海德格 (The undermining of Western Rationalism through the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Martin Heidegger)以及對德里達的批判 (Beyond a temporalized philosophy of origins: Jacques Derrida’s critique of Phonocentrism),竟也回到了典範思考的限制,在時間之內的存有客體化了認知對象,聖言如何在時間裡產生意義,以及人們自以為跨到了新地域,卻實質是上複製並維護了原先想要跨越的障礙。巴特勒論證他者是否能有發聲的機會 (Can the “Other” of philosophy speak?, Undoing Gender),竟也花了時間討論布赫迪厄 (Pierre Bourdieu)對於建置 (institution)如何透過儀式化(ritualization)完成,而讓人難以察覺、承認,甚至是拒絕思考。在此,又回到了文化研究的討論裡。被建置化的理性,或工具理性,無法使人思考框架之外的事物,本來欲讓人走出混沌的啟蒙運動,在此背叛了自己,讓理性服務了建置,讓人又回到了框架與限制之中。跨學科的研究 (interdisciplinary)以及各種跨越 (interfaith, interreligious…)是讓人在認識他者的過程當中,更認識自己(的限制)。而現在,在學術的領域裡,在對於性/性別的跨領域研究,正想要引領人做出這樣的思考與批判。(/)同志神學與運動的努力,是讓人走出了框架,還是強化了原先想要把破的異性(同性)、是()、正統(異端)、主流(不入流)的二元框架?因此,在Aberrations in Black (Roderick A. Ferguson)用跨文本分析,從南芝加哥的非裔美人小說與社群發展,討論著古典社會學如何在黑人議題上「視而不見」以及芝加哥學派如何翻轉了這個典範,黑人女同志女性主義如何挑戰著白人異性戀中心思維的規範,是交織性(種族、性別、性傾向)的研究代表。

酷兒研究 批判性思考 這兩門課,讓我對於過去的學習,以及知識的累積有了不同的觀點。將有助於我的研究論文,指導教授建議我,思考的方法若能更開闊,對於文本以及思潮能有更深入的批判,對於學術的產出將會大有幫助。雖然很辛苦,但是若這是不可避免也無捷徑,希望上主賜我耐心與智慧走過。

(3)   TA: Marriage: rites and wrongs

很榮幸能成為這門課的助教,在十五週的閱讀與報告的回應當中,讓我可以學習如何幫助近二十位的以碩士為主體的學生更有效的學習。尤其是在期末作業的回應上,我效法過去老師們在每段裡的註解,對論點是否有效的評注,對於學術格式引用的指正,以及,如何寫下總結的評語與分數,讓寫作的人得到被閱讀者聆聽,回應與進步。由於這門課含括了神學、歷史、釋經和禮儀研究,不同背景的同學的衝擊都不盡相同,其中討論到由異性戀中心主導的基督宗教下,對於婚姻的財產買賣觀點、對於同性婚姻的爭議,對於忠誠的討論,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張力,都讓我再一次經驗到課程的帶領者實在不容易。
記得一位老師曾表達了他的掙扎:「這些以後是要當傳道人的,面對生命的議題如何隨便且缺乏深刻反省的能力,是不是要當掉他們才是教會之福?」因此,我也陷入這樣的思考。一位教授告訴我,他花非常多的時間指出每份報告裡不知不覺就顯露出來的偏見以及仇恨,讓學生們有機會再思考一下,甚至能修改論點。「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在做這件事,你現在的情況一點都不意外。」思想的改革運動,並不容易,而且需要時間。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回顧這一年以來的學習,在(d)聖經律法與詮釋倫理(Biblical Law and the Ethics of Biblical Interpretation)(希伯來聖經、倫理)(e)士師記(Judges and the women)(希伯來聖經)(f)宗教自由與同志平權(Religious Liberty and LGBTQ Equality)(LGBTQ)(g)酷兒女性主義釋經(Queer Feminist Biblical Interpretation)(跨領域:酷兒、女性主義、釋經)(h)酷兒研究(Queer Studies)(跨領域:酷兒)(i)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eories)(方法論),似乎讓我更明白過去學習的不足,以及未來可以如何繼續努力的方向。

而再前一個學期的課程裡,(a)當代詮釋學(Contemporary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釋經)(b)酷兒倫理學(New Horizons in Queer Sexual Ethics)(跨領域:酷兒、釋經、倫理)(c)教育學(Pedagogies),都似乎在預備著,也開啟許多可能性。

*在碩士階段,則是修了Marriage: Rites and wrongs (也讓我成為助教)Feminist Hermeneutics in Bible and Theology(釋經、系統神學)Post-Christian Theology(方法論)Queer Theologies(釋經、系統神學)Abject Bodies in the New Testament(新約釋經)Bible and Homosexuality(跨領域:性別、釋經)Feminist Theory and Biblical Interpretation(女性主義)

這一年來,也在教會裡也學習許多。
在聚會的團體裡,又完成了一個學期的主日學教學,面對國中生與青少年,我仍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包括談話內容的關注、語言的使用,以及一直很困擾我的課堂管理。下個學期,可能會使用新的教材,希望屆時能有新的互動。
聯合基督教會(United Church of Christ)裡的學習也持續著,除了今年參加了州會議之外,也參加了大芝加哥地區的會議及訓練。我的輔導牧師是一位已婚男同志,從哈佛神學院畢業,有許多年海外宣教師的經驗,非常謝謝教會的安排,讓我可以從他身上學習,我們兩人都覺得現在的我的角色,就像是「海外宣教師」,而教派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將是我另一項學習的內容。年初完成並通過教派歷史及法規的課程,也從心理評估裡取得非常正向的推薦及幫助,讓我有機會可以預備自己成為這教派的按立傳道人。還有一段路要走,很值得期待。

也有機會和教會「開放與支持計畫」(Open and Affirming Project)的負責人之一保持聯絡,明白這個教派致力於性別與性傾向的平等,不僅限於教會之內。參與了大都會社區教會(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50週年特別聚會,他們很認真地面對教派內部的種族議題,致力要讓教派更包容與平等。這些都讓我看見教會鮮活地面對時代的考驗。

上帝有特別的安排,讓我有機會和關心台灣前途的海外台灣人與團體互動。北美教授會(North American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年會以及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的活動裡,亞當重新認識了「二二八」以及身為猶太裔的身份共鳴,而我也更學習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公共事務、團體組織的形成與工作。

今年仍參與了酷兒亞裔美人的團體活動(National Queer Asian Pacific Islander Alliance),並在Dyke March上認識到同志團體內部對於他者的難以認同所造成的張力與傷害,並不亞於異性戀建置對於同志群體的排拒。芝加哥地區的同志遊行,我和學校的教職員們一起舉著標語,走在Boystown的街道上,一群同志冒出來,針對同志遊行對於移民、性工作、資本主義等議題的背叛進行抗議,中斷了遊行20分鐘,就在我的隊伍面前;也遇見了反同的教會在終點進行了抗議活動,然而,一群聖公會的朋友也在終點的公園,舉行了聖餐,我有幸能參與其中。而致力於教會改革的運動(The Reformation Project)年會,讓我看見平信徒的組織、動員、論述的累積及成果。這都讓我對於在台灣過去所經驗的,以及未來的方向有新的認識。

在短暫休息之後,一月份又要開始上課(Queer Studies),也要在一月份的時候完成論文大綱及學習計畫。在看過近期聖經研究的走向以及我的學習歷程,目前的構想將是:以後殖民酷兒為方法論(Postcolonial queer hermeneutics),以希伯來聖經的約書亞-士師記為研究區段(Joshua-Judges),以台灣LGBTQ生命及論述為焦點(Taiwanese LGBTQ narratives and discourses)進行互讀與論述的批判。希望能從教授會議中得到更多的協助,也進一步按排四項資格考的科目。也希望今年能有一些學術論文的稿件得以發表。

下個學期的學習計畫已經有了個大概。
後殖民理論與聖經詮釋 (Postcolonial theories and Biblical interpretation)(釋經) 20世紀神學 (20th century theologies)(系統神學) 將是我修課挑戰,學長告訴我這兩門課同時修,大概已經可以不用睡覺了。

在此同時,我也需要好好加強語言,首要的聖經希伯來文的考試,以及再次預備法文的學習。

另一方面,謝謝教授的推薦與邀請,我將成為下學期基督思想史(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s)的助教,任教的教授的研究領域是歷代的異端思想,這實在非常吸引人啊。我也有機會透過重新閱讀,將基督教思想進行回應,這將是我在道碩期間的好幾目課的綜合(包括教理史、改革宗神學與教會史),希望我能預備好,也從這學期的助教經驗裡得到反饋,教學相長。

Taken by Adam. (Hanukkah day 4, Dec 15, 2017)
另一則好消息則,日前接到教會改革計畫的通知,我獲選為該計畫2018年度的研究夥伴(2018 leadership cohort),將在上半年度進行教會改革計畫的培訓,從聖經、神學、社會與組織工作等面向上學習,並協助將改革的信念與不同的團體、在不同的脈落裡延伸。這項針對教會內部對於LGBTQ、不同族裔(ethnicity)與健全主義(ableism)的友善與改革運動,在過去這一年來,在美國與台灣的右傾與保守的走向裡,更顯地重要也更加沉重:基督宗教實則成為壓迫勢力的載體。這個機會將是讓我把學術與實務進行結合與對話的平台。

這一年來的學習,也讓我更加體會到,支持團體的重要。長期以來,一群台灣的朋友不時給我鼓勵,透過Line的分享,讓我也能擁有線上團契,用習慣的語言聆聽與對話,也知道許多朋友們在面對著挑戰,有上主奇妙帶領。。還有不時接到的各式補品,從台灣源源不絕地寄過來。年初獲得的教派獎學金,讓我這學期以及下學期的學費有了著落,都非常感謝上主的恩典,還有許多人的關心與協助。

一直掛心在台灣的親人與朋友們。特別是查媽前先日子因為空氣汙染而有呼吸道的疾病,但是查媽在康復之後仍鼓勵我專心學習,覺得不能在他身邊就近照料,總有很多自責之處。希望上主保守媽媽還有大家,身心靈健康。也請大家為我的學習與生活祈禱。

聖誕快樂!

查令  2017-12-21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Essenes愛色尼派

舊約原典釋義:創世記 28:10-22釋義

《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讀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