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頭佮恩典相遇 (以賽亞書 1:10-18,路加福音 19:1-10) (In Taiwanese)
Date: November 2, 2025
Location: 芝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Sermon title: 越頭佮恩典相遇
Scriptures: Isaiah 1:10-18, Luke 19:1-10
1. 請安
親愛的兄弟姊妹,大家平安!
真歡喜今á日閣閣有機會佮大家作伙吟詩、禮拜、分享團契 ê 生活。
咱每禮拜禮拜頭一句話「平安!」(Shalom),不是只是一句問候。
這个字的意思是:原本對立的雙方,放下武器,停止戰爭,不再互相敵對;
也表示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恢復正直、無懼怕、有和諧。
所以,當咱互相講「平安」的時陣,就是在宣告:
雖然咱對事情、議題、看法有歧見,咱無是敵人;
咱願意用誠實、尊重、關懷來交流,因為這是上帝創造人ê美麗多樣,也是信仰群體追求「合宜關係」的記號。
我也欲向兄姊真心感謝。因為兄姊常常用真誠的心,分享對禮拜中所選 ê 詩歌、講道內容的回應,這是教會活力的記號。
我真感動──若每間教會ê兄姊攏親像芝城長老教會ê兄姊按呢認真、按呢參與,傳道人就不敢草率、不敢隨便,會更加謹慎預備,專心尋求上帝的道。
我知我是一個有限、也會犯錯、有罪的人。有時我嘛會向上帝祈禱:「主啊,求你補足我ê不足,使用我ê有限,轉做你ê工具。」
牧師穿 ê 烏滑滑 ê 袍,嘛提醒我──這是人性ê象徵,有限制、也需要恩典。願上帝容讓我用我所有的智慧與準備,盡力講出永活 ê 道,讓聽的人得著祝福。
也請兄姊繼續給我指教、鼓勵,讓我能做一個beh
kah好 ê 傳道人,kah好 ê 人。好無?
2. 講道前的祈禱 
我們一起來禱告:
耶和華我ê石磐,救贖我ê主ah;
願我ê嘴所講ê,心所想ê,tī你ê面前得tio̍h接納。阿們。(詩19:14)
3. 以賽亞書——猶大走上毀滅之路:對外人無款待、對弱勢無憐憫
3.1. 以賽亞書的時代背景
以賽亞書成書的時代,是北國以色列已經滅亡、南國猶大孤單面對四面威脅的時期。
雖然國家政權猶原存在,經濟表面上看起來興盛,社會秩序尚穩,實際上卻暗藏危機。
先知強調:「錫安是上帝的餘民」,若無上帝的憐憫,猶大早已像所多瑪與蛾摩拉一樣滅亡。
[投影片 - City of Sodom 1 / 
black and white]
「只有留錫安城,親像葡萄園 ê 草寮、瓜田 ê 草厝,是受圍困 ê 城。若
m̄ 是萬軍 ê 耶和華 kā 咱留淡薄 chhun
ê 百姓,咱就已經親像所多瑪、親像蛾摩拉。」(賽1:8–9)
這段經文讓人看到:猶大國的繁榮是假象,而真正的危機,是道德與靈性的敗壞。
3.2. 互文閱讀(Intertextual
Reading)
聖經的經文彼此呼應、彼此詮釋——後來的經文往往成為早期經文的註解。
以賽亞書第一章,正是以創世記中「所多瑪與蛾摩拉」的故事作為對照。
3.3. 從「雙城的毀滅」看猶大的罪
[投影片 - City of Sodom 2 / 
red motif]
在創世記十九章的敘事中:
兩位上帝的使者來到所多瑪;
羅得款待他們,將他們接入厝內;
城內百姓卻以暴力與敵意回應;
結果,他們眼目被擊瞎,羅得一家被帶離城外,逃離毀滅。
以賽亞書重新詮釋這個主題:百姓「行惡」,所以耶和華拒絕他們的祭物、厭惡他們的聚會。即便在國富民安的時期,先知卻領受異象,指出那看似虔誠的宗教,其實是假冒的敬拜。
其他先知也強調同樣的主題:
[投影片 - 以西結書]
以西結書16:49–50
「你ê小妹所多瑪ê罪是chit款;伊kap伊ê眾cha-bó͘-kiáⁿ,心志驕傲,米糧飽足,享受安逸;lóng無扶助困苦kap
sòng-hiong人ê手。In自高,tī我ê面前行可惡ê事,我看了就將in除去。」
[投影片 - 阿摩司書]
阿摩司書4:1,
11
「lín欺負sòng-hiong人,壓制艱苦人……我chhia倒lín中間kúi-nā ê 城,親像上帝chhia倒所多瑪蛾摩拉一樣……lín iáu-kú無歸ǹg我。」
三位先知──以賽亞、以西結、阿摩司──所指的「罪」,都是相同的:驕傲、冷漠、無憐憫。因此,以賽亞書1:16–17呼籲百姓悔改:「lín tio̍h 洗來家己清氣;tùi 我 ê 目睭前除去 lín 所行 ê pháiⁿ;soah lín ê 做 pháiⁿ;學習行好,chhē 公平,拯救受壓制 ê,kā 無父 ê kiáⁿ 申冤,為守寡人辯護。」
暴力與宗教虔誠若共存,信仰就成為上帝眼中可憎的虛假。
3.4. 從耶穌的角度看——拒絕上帝的使者
耶穌在新約中延續了這個信息。祂差遣門徒兩個兩個出去傳福音,並警告說:若有人不接待、拒絕上帝的使者,那個城的結局,將比所多瑪與蛾摩拉還要慘。
[投影片 -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10:5–15
「若有人m̄接納 lín,也m̄聽 lín ê話,出hit ê厝、hit ê城ê時,就tio̍h拌去 lín 腳裡 ê 土粉。我實在kā
lín講,當審判 ê 日,所多瑪kap
Gô͘-mô͘-la̍h ê地方比hit
ê城iáu khah快擔當。」
[投影片 -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10:1–12
「若入甚麼城,人m̄接納 lín,就tio̍h出去 in ê 大街路講:『連 lín ê 城 ê 土粉,阮也 tī 腳拭去。』我kā lín講,hit日所多瑪比hit ê 城iáu khah快擔當。」
這是對全人類的提醒:不友善對待上帝的僕人與陌生人,就是拒絕上帝自己。
[投影片 – angles / black and white]
希伯來書13:2也這樣教導:「莫得bōe記得接待人客;因為tùi án-ni,bat有接待tio̍h天使,亦m̄知ê。」
以賽亞的異象不是歷史的哀嘆,而是信仰的警鐘:當敬拜失去公義,信仰失去憐憫,人民驕傲自滿、對弱勢無款待,上帝的審判就近在門口。真正的敬拜,是學習「行好、行公義、拯救受壓制的人」,這樣的信仰,才是上帝所悅納的禮物。
3.4. 誤解與重新認識
[投影片 – Parade in Israel]
咱攏知「所多瑪與蛾摩拉」的故事,長久以來常常被人誤解。很多基督徒傳統將這段經文當作對「同性戀」的譴責,然而,若看猶太信仰本身,情況其實無仝。以色列是一個深受猶太教與妥拉律法影響的國家,但也是近東地區最早、也是最包容
LGBTQ 群體的社會之一。自
2006 年起,以色列就承認海外註冊的同性婚姻[1],每一年都有上百萬人參與同志遊行。這个事實提醒咱:一個從妥拉信仰出發的民族,對「所多瑪與蛾摩拉」的理解,並無只是道德或性別的問題;他們更強調的是——那兩座城的罪,是對外人無款待、對弱勢無憐憫、對陌生人施暴。
這和咱過去在基督教傳統內聽見的講法,可能真無仝。
3.5. 今日雙城
若照先知以賽亞的眼光來看,今á日若有國家會步入「所多瑪與蛾摩拉」的命運,問題m̄ 在於性別倫理,而是在於無款待、無憐憫。
[投影片 – Israel’s war in Gaza]
https://www.sbs.com.au/news/article/latest-round-of-israeli-air-strikes-on-gaza-kills-at-least-31-people-as-ceasefire-hopes-fade/3h2vscwy2
若是有一日,以色列再度陷入「所多瑪與蛾摩拉」彼款悲慘的下場,原因m̄
會是「接受同性婚姻」,反倒較可能是——對寄居的巴勒斯坦人失去友善、對鄰舍懷著敵意。
咱每禮拜公禱事項攏會提起的,以色列與哈瑪斯佇加撒的戰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
以色列長期壓迫巴勒斯坦人,無論在經濟、文化、生活條件,抑是靈性層面,早已遠離「平安/Shalom」的真正意義。這種不義的結構,引發了兩年前哈瑪斯武裝組織的「報復行動」,無差別攻擊音樂節,造成數百人死傷。而以色列的報復更是慘烈——幾乎令加撒成為無法居住的廢墟。國際間紛紛譴責:聯合國、人權團體、甚至國際刑警組織與歐洲人權法院,都指控以色列政府違反人道與戰爭法,並對首相發布通緝。
縱使今á日雙方簽署「停火協議」,戰火猶未止息——上禮拜,以色列猶閣空襲加撒,閣造成上百人死傷。這一切攏提醒咱:若「平安」離開了公義,宗教的信仰與國家的權力,就會變做毀滅自己與別人的火焰。若今á日美國欲自省,咱嘛著問:什麼會讓美國變成「雙城」?是對無證件移民的敵意與暴力。
近來,美國移民執法人員(ICE)多次以強硬手段面對抗議群眾。10月11日,芝加哥中會牧師
David Black 牧師 tī 示威中,予橡膠子彈擊中頭部;[2]10月23日,奧克蘭的社區與移民權組織抗議
ICE 進駐海岸防衛隊基地,另有一位
UCC 牧師予近距離胡椒彈擊中。這攏是信仰社群所見證
ê 暴力與不公。[3]
同時,美國有 四千二百萬人 靠「食物券(SNAP, 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過日,美國是全世界GDP最高的國家,但是,今天因為聯邦政府的停擺,這四千二百萬人,可能就要面臨吃不飽的嚴重問題,特別是現在冬天已經來了。這个社會內部的貧窮、飢餓、與冷漠,正是先知時代「所多瑪罪」的現代翻版。[4]
面對這个現實,以賽亞替百姓開口,佇上帝面前辯講:
「你們 ê 罪雖然親像朱紅,beh
變白親像雪;雖然紅親像胭脂,beh
白親像羊毛。」(賽1:18)
這个「紅變白」ê 奇蹟,並無是靠力量,也無是靠制度,而是出於願意越頭、重新行公義、學習款待、行上帝所喜悅的路。
咱接下來來看第二段經文——路加福音,撒該的故事——看恩典是按怎來發生的。
4. 路加福音中的撒該
[投影片 – 撒該  1 – 彩色]
這段撒該的故事,接續前兩週的主題──守寡婦和不義法官的比喻講到追求公義(路18:1–8),以及法利賽人和稅吏禱告的比喻(18:9–14),上帝看那個誠實懺悔的稅吏反而為義。今天的經文更進一步,讓這兩種身分──「稅吏」和「富人」──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就是撒該。
耶穌經過耶利哥,一個富裕的地區,群眾擁擠,大家都想看看這位老師。撒該是「稅吏的頭人」,又是「大富翁」。經文講:「伊想欲看耶穌是甚麼人,m̄
過人chōe,看bōe
tio̍h,因為伊身軀矮細。」
在社會眼中,撒該的職業是「不義」的象徵,因為稅吏替羅馬政府抽稅,常常被視為貪婪、背叛同胞的人;他的財富又讓人懷疑,認為「好額人」一定有歪哥的路數,這是道德層面的排斥。
聖經說他「矮小」,這不只是外貌描述,也暗示社會對他的主觀偏見——一個不被重視、不值得信任的小人物。
然而,撒該並無因為這樣就放棄。他跑到人群前面,爬上桑樹,只為了「看見耶穌」。這個舉動像是信心的象徵:一個被拒絕的人,仍然主動尋求恩典。
[投影片 – 撒該  2 – black and white]
耶穌看見他,抬頭對他講:「撒該,緊落來!今á日我欲歇
tī 你ê 厝。」
耶穌的這句話,是恩典的開端——不是撒該邀請耶穌,而是耶穌主動進入撒該的家、撒該的生命。撒該立刻落來,歡歡喜喜接待。群眾驚訝甚至不滿,講:「伊入去歇
tī 一個罪人 ê 厝!」
撒該的回應出人意料。他站起來對主說:「我欲將我所有
ê 一半 hō͘ 窮人;若我欺負過人,我欲賠四倍。」
這不是一個交易,也不是為了「換得」救恩;反倒像是一個真誠、感恩的回應。有人說撒該是為了辯護自己的清白,也有人看見這是一種悔改的行動——一個因被接納而改變的靈魂。就像咱的「感恩奉獻」,不是為了交換祝福,而是自然流露出「我已經得著上帝的恩典」的生命態度。
[投影片 –
Jesus table]
耶穌接著講出關鍵的話:「今á日拯救到
tī chit ê 家;因為伊也是亞伯拉罕
ê kiaⁿ 孫。」
這句話讓眾人震驚:耶穌不但宣告救恩臨到撒該一家,也重新定義了誰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這個曾被社群排斥、被人嫌惡的稅吏,如今被稱為上帝的子民,重回信仰的群體。
耶穌的宣告也揭示祂使命的核心:「人子來,是欲尋找佮拯救失落 ê 人。」
這句話顛覆了群眾的觀念——救恩不是為「好人」預備的,而是為那些被邊緣化、被拒絕、被忘記的人預備的。上帝的恩典,是從祂主動開始的行動:祂先看見、先呼召、先進入。
撒該的故事,就是一個「被看見的故事」。在人眼中,他又矮又貪;在耶穌眼中,他是「失落、但可尋回的」人。這是一個被愛所轉化的故事,一個救恩主動臨到的故事。
Amazing Grace 奇妙恩典何等甘甜,這詩歌的「Once
I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前我失迷今得歸回,失明今得看見。」似乎也可以用在這裡,代表撒該的經歷:從失落到被尋回,從被拒絕到被擁抱,從黑暗到看見光明。
5. 越頭佮恩典相遇
[投影片 - 越頭佮恩典相遇]
路加福音的這段故事,正是一個「雙方越頭」的相遇。
耶穌先越頭──佇人群中抬頭,看見撒該這個被忽略的人;
撒該也越頭──誠心接待耶穌,歡歡喜喜迎接祂入厝。
這个相遇,是恩典開始的時刻。耶穌找著一個安歇的所在,無需要再抖落腳上的塵土;撒該找著救主,找著上帝的拯救,重新被接納作上帝的子民、亞伯拉罕的子孫。
這个「越頭佮恩典相遇」的故事,邀請咱每一个人重新思想:
——我佇人生的哪一段路,該越頭?
——咱的社會、咱的教會、咱的國家,佇啥个所在需要越頭?
——上帝會佇啥个時陣,為咱越頭?
這是對個人ê呼召,也是對群體、社會、甚至政權的挑戰。
以賽亞書
1:16–17 說:
「學習行好,chhē
公平,拯救受壓制 ê;kā 無父 ê kiáⁿ 申冤,為守寡人辯護。
lín
ê 罪雖然親像朱紅,beh
變白親像雪;雖然紅親像胭脂,beh
白親像羊毛。」
這句話毋但對猶大國講,也是對今á日以色列的官長與百姓講,對美國的領袖與社會講,對台灣ê政府與人民講。
若咱願意越頭,願意重新行公義、學行好、顧憐弱勢,就會閣閣有機會佮恩典相遇。
因為上帝是「有憐憫、有恩典、無快快發氣、koh
有豐盛慈愛」的上帝(詩103:8)。
耶穌今嘛閣向咱講:「今á日拯救到咱
ê 家;因為咱也是亞伯拉罕
ê kiaⁿ孫。」
願咱攏願意越頭,予恩典入來,予上帝的慈愛再入厝。阿們。
6. 講道後的禱告
咱閣做伙低頭來祈禱。
主上帝、咱的天父,你是有憐憫、有恩典、無緊緊發怒、koh
有豐盛慈愛 ê 上帝,感謝你主啊,咱感謝你,因為咱其中足濟人其實嘛真像撒該:有受傷、有卡矮、有予人嫌、有予社群推出去
ê 時,m̄ 過你猶原看著阮,koh
是叫阮的名。願你予阮對心內來感謝,講:今á日救恩已經到阮家。
主啊,阮承認,阮
ê 手有時真親像以賽亞所講──「滿滿是血」;阮有時參與不公義
ê 制度,有時攏知影,m̄
過無出聲,有時嘛阮袂甘款待無勢力
ê 人、。求你赦免阮,洗清阮,照你所應允
ê:互阮重作你清氣 ê
百姓。
主耶穌啊,你今á日
tī 經文中是先「越頭」ê
hit 一位,你先轉向撒該,叫伊落來、叫伊開門。求你嘛向阮越頭,向阮教會越頭,向這个城市、向這个國家越頭,hō͘
阮嘛有勇氣越頭向你。歡歡喜喜請你入來
ê 人。
主啊,請你用你
ê 聖神閣一次來感動阮
ê 心,hō͘ 阮講悔改 ê 話 m̄ 是嘴講而且,卻是真正變做行動──
去 找chhē 公平正義;去照顧無父 ê 孩;去替守寡人講話;去接待行路人、無所在可休息 ê 人、喪鄉的人;去對受壓制 ê 人講:「上帝猶原看顧你。」
主啊,我欣慕你教示 ê 話;求你照你
ê 公義 hō͘ 我活;願你 ê 慈愛,就是你 ê 救恩,臨到阮。
禱告靠救主耶穌基督 ê 名來求,阿們。
[1]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factcheck/2021/06/08/fact-check-posts-gay-rights-israel-missing-context/7599411002/
[2] https://www.cnn.com/2025/10/08/us/video/amanda-tovar-witness-chicago-reverend-david-black-ice-pepper-balls
[3]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BUaYRCXFP/
[4]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5/10/31/us/trump-new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