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

office安排的行程,穿過排隊的人群直接到團體預約的入口,領到耳機就進場了。
人真的太多,一般的排隊隊伍已經繞行博物館和植物園了。

整群的人跟著解說導覽的老師,實在也真的什麼也看不見。
索興第一個展廳的畫又沒有什麼興趣,趁著老師在解釋著新古典和巴比松之間的差異,把小廳的照片看了一圈,那是攝影剛開始的作品,當時的相機也和現在的不同。

「精典作品都是黑白的。」之前上攝影課時老師提到的,而且他也不斷地拍黑白的數位照片。

當那群人還卡在第一展廳時,我已經在米勒作品的展廳裡仔細看著那著名的兩幅畫。

晚禱 The Angelus



原來的名字是「馬鈴薯的欠收」,後來才加上了遠方的教堂尖塔,並改名為現在被知道的「晚禱」。


拾穗 The Gleaners




和畫家的生命經驗與信仰有關,年輕時務農的經驗加上祖母的基督信仰教育,讓米勒透過畫作將他對生命的體認與細微的觀察表達出來。

天主教一天有五個固定的祈禱時間,在每次的祈禱前教堂就會敲鐘讓大家知道時間到了。
祖母告訴小米勒,當你聽見教堂的鐘聲,就需要放下手邊的工作進行祈禱。
以教堂為生活中心的農村更是如此。
在傍晚,遠方的鍾聲響起,在田裡工作的人停下手邊的工作,低下頭來謙卑祈禱著,感謝上天的恩澤與大地的生產。
或許時常有不足的地方,人不就是需要時常記得所生活的處境,是被種種的恩典所建構出來的嗎?


拾穗,與聖經當中對於異鄉人、寡婦貧窮者的照顧有關。
在田產收成時,不能將田間的產出全部都收成起來,而落在地上的也不可以揀起來,這些未收成或遺漏的部份,是為了這些有需要的人所預備的,讓這些無力生產或遭逢困難的人得以求得基本的溫飽,又不會失去自尊。
左側成堆的收成,今年是個豐年,右側遠方的房舍與亮色調的人群,都顯示著這是個富有的地方。
在畫中揀拾的婦人,衣著是暗沉的色調,家境一點有什麼難言之隱,彎下腰來揀拾著遺留下來的收成,今晚該可以吃得飽了。
一個強烈的對比,也是個人道關懷的展現。

「路得記和利未記裡記載著這些,而路得甚至因此養活了他的婆婆…。」聽到老師的解說,心低就浮上一種感動。

在我的生活當中,是不是也關顧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呢?
常常刻刻地?
想到教會趕盡殺絕似地管制資源的使用,積極地建堂而疏於照顧有需要也有困難的肢體,
彷彿看見一幅米勒的畫作:
遠景是富麗的教堂與穿著高雅的會眾,
前景是呆坐在路邊許多未進食而已在街頭過夜多天的暗沉會友。

畫裡若有辨法傳達像晚禱的鍾聲,這幅畫也一定是能從教堂的窗戶裡傳來阿助路亞的聲音與在街頭絕望的嘆息。


用熟悉的事物,傳達對生命的認識與信仰的反省。米勒給我的啟發。
主呀,幫助我在我所熟悉的事情當中,仔細觀察以及分享我所知道的一切。
即使在當下無法得到眾人的認同,或許一輩子也看不見,好幾個輩子都被誤解…但願我仍蒙你的悅納。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Essenes愛色尼派

《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讀書報告

初代教會耶穌神人二論的爭議–基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