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慕道班以及前後....之二
主理的人是位從輔神畢業的姊妹,我猜是擁有道學碩士或是文學碩士。
和常見的信仰團體一樣,開始的破冰非常辛苦,得唱作俱佳才有辨法熱絡全場。
Question 1:自我介紹 + 開心 與 難過 時會怎麼做
啊,這類的題目實在是太考驗大家的敞開和信任感了,通常很難立即讓人自由地分享。
換到我,腦袋還在想著要怎麼分享才能有「自由自在」的感覺。
「我叫陳阿查,在工作了,目前在同光教會聚會。媽媽是敬虔的佛教徒,弟弟沒有特別的信仰,但是女朋友是在團契認識的。開心的事現在想不到,但是難過的時候,我常常打給隔壁的這位vivien,似乎只要打給他,心情就會好一點,雖然事情仍沒沒有得解決,但是他已經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出口。我講完了。」
之後立刻幫自己鼓掌,這時才出現了輕鬆的笑聲。
厚臉皮還得用對地方才行,不然接下去的人彷彿是接受盤問一樣。
中場休息。
引導者拿出小歌詞,是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
邀請了大家一起唱,似乎沒有達到效果~
至少就我而言,我超怕後頭的高音我會破聲~ 不敢大聲地跟著唱。
(其實.....也有烏鴉飛過的痕跡......)
Question 2:為什麼你會想來這裡
哇,這題實在是核心,我超緊張的。
「一開始是聽Lucas有個慕道班的舉行,後來流產,再來又聽小緒又舉辨了,所以就報了名。我認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同一種信仰。我在信義會慕道,在長老教會經歷信仰的生命。有一位從小在天主教領洗的信仰同伴,也在同光聚會,某次的主日之後他覺得事情不太對,後來尋找到聖家堂,並回應了心底的某種呼喚,因為我開始對天主教有了認識的機緣。我腦袋裡對信仰有很多的疑問,慕道班似乎很合適問問題,所以就來了。相較於之前慕道的經驗,牧師在台上不斷講,我在台下搖頭晃腦,我希望在這裡可以更多和家分享生命的經驗。」
當然要再給予自己一個熱烈的掌聲。
其他的人,似乎有種小時候逃離天主教或修女的勢力範圍,長大了之後又被尋回的感覺。
啊,是calling的聲音嗎? 還是有其他的論推空間?
有些陪伴者是很臨時來的,我覺得他們用行動在表現對這個慕道班的疼惜。
觀查這個環境。
帶領著:二名
陪伴者:三名
慕道者:六名(二名未領洗),沒進門的Luca、臨時甒法來的Gregor沒有計算
這會是個怎麼樣的組合和過程呢?
像是下馬威一樣,使用的教材要先讀一部份,一開始就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不同」。
導讀者說這部份的文字寫得還不算偏激。
啊,完全地踩到我的界線。
我在思考,我要用怎麼樣的角色和心態來面對這接下來半年的碰面和聚會。
(1)一個挑戰者,以新教的教義挑戰天主教
(2)一個觀察者,看看這群人,特別是那些陪伴者們的態度
(3)一個慕道和學習者,拫開自己原先有的定見,認識這個課程所要帶出來的
(4)學習與回饋者,拜回家預習的機制所賜,我有足夠的時間閱讀下一次課程內容,以及整理在新教當中的概念,並且可以找到對話的立論點和那被視為扭曲的觀點是什麼。對於我而言,可以發覺這兩者在相同論點上的差異。
要努力變成(4),將那不斷想fighting的意念先放到後面去。
不是來亂的。
結束時,寫下今天課程的想法,並放到自己的信封裡。
引導著想在課程結束之後,再由自己回顧這些卡片上面的文字,一定會很有收護。
cd裡放在光鹽天主經,我們也一齊用天主經做為結束的禱告。
腦袋裡飛來飛去的想法。
karen曾告訴我,某次在感恩祭時,有個人衝上台去說要自殺的事情,後來有人覺得那個人連天主經都不會念,不算是教友。「教友」這個名號,似乎還得在某些條件之下才成立。即使是我已經在基督教洗禮,仍不被稱為教友。(或許,沒有完成堅振聖事吧?)
「依順這個多人組成的信仰團體,因為我相信群體的決定會比我一個人來得好。」引導著這樣子說。
我立刻就笑了。
豬羅灣事件,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群精英也會犯下孩重者知道會失敗的錯誤計畫。而且當時的總統甘迺迪正好也是天主教友。
那還有十字軍東征呢?對科學的打壓…等等,都是這群團體想出來的好主意。
社會心理學裡的從眾現像和責任分散,會在群體裡不斷發生,反而群體是個盲目和缺乏反省的結構物。
太像是來踢館的了。
那些陪伴者他們怎麼看我們的?
陪伴者們都比我們來得大,在信仰及生命的經驗裡都更多,怎麼看這群小朋友?怎麼看引導者?
我不時在聚會中感覺得到自己的驕傲和不可一世。
Luca 一直在樓下,他對於教會的恐懼大過慕道班。
回到家,翻開書看,我的天啊,基督教沒那麼差吧~
硬是要畫出分別的界線來。
人為什麼需要天主?
天主存在的證明…
這些是第一次的分享的內容,看來,要麻就是要裝呆,不然就得好好反省和討論才行。
我家養過的狗,叫嘟嘟,他能分辨我在呼喚他或是在責罵他,所以天主賜給他良知和靈魂囉?
所以,人和狗也沒有什麼分別,在這「良知」的事情上。 ← 自以為是的反對立場
啊,主啊,願你保守孩子的心。
和常見的信仰團體一樣,開始的破冰非常辛苦,得唱作俱佳才有辨法熱絡全場。
Question 1:自我介紹 + 開心 與 難過 時會怎麼做
啊,這類的題目實在是太考驗大家的敞開和信任感了,通常很難立即讓人自由地分享。
換到我,腦袋還在想著要怎麼分享才能有「自由自在」的感覺。
「我叫陳阿查,在工作了,目前在同光教會聚會。媽媽是敬虔的佛教徒,弟弟沒有特別的信仰,但是女朋友是在團契認識的。開心的事現在想不到,但是難過的時候,我常常打給隔壁的這位vivien,似乎只要打給他,心情就會好一點,雖然事情仍沒沒有得解決,但是他已經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出口。我講完了。」
之後立刻幫自己鼓掌,這時才出現了輕鬆的笑聲。
厚臉皮還得用對地方才行,不然接下去的人彷彿是接受盤問一樣。
中場休息。
引導者拿出小歌詞,是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
邀請了大家一起唱,似乎沒有達到效果~
至少就我而言,我超怕後頭的高音我會破聲~ 不敢大聲地跟著唱。
(其實.....也有烏鴉飛過的痕跡......)
Question 2:為什麼你會想來這裡
哇,這題實在是核心,我超緊張的。
「一開始是聽Lucas有個慕道班的舉行,後來流產,再來又聽小緒又舉辨了,所以就報了名。我認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同一種信仰。我在信義會慕道,在長老教會經歷信仰的生命。有一位從小在天主教領洗的信仰同伴,也在同光聚會,某次的主日之後他覺得事情不太對,後來尋找到聖家堂,並回應了心底的某種呼喚,因為我開始對天主教有了認識的機緣。我腦袋裡對信仰有很多的疑問,慕道班似乎很合適問問題,所以就來了。相較於之前慕道的經驗,牧師在台上不斷講,我在台下搖頭晃腦,我希望在這裡可以更多和家分享生命的經驗。」
當然要再給予自己一個熱烈的掌聲。
其他的人,似乎有種小時候逃離天主教或修女的勢力範圍,長大了之後又被尋回的感覺。
啊,是calling的聲音嗎? 還是有其他的論推空間?
有些陪伴者是很臨時來的,我覺得他們用行動在表現對這個慕道班的疼惜。
觀查這個環境。
帶領著:二名
陪伴者:三名
慕道者:六名(二名未領洗),沒進門的Luca、臨時甒法來的Gregor沒有計算
這會是個怎麼樣的組合和過程呢?
像是下馬威一樣,使用的教材要先讀一部份,一開始就是「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不同」。
導讀者說這部份的文字寫得還不算偏激。
啊,完全地踩到我的界線。
我在思考,我要用怎麼樣的角色和心態來面對這接下來半年的碰面和聚會。
(1)一個挑戰者,以新教的教義挑戰天主教
(2)一個觀察者,看看這群人,特別是那些陪伴者們的態度
(3)一個慕道和學習者,拫開自己原先有的定見,認識這個課程所要帶出來的
(4)學習與回饋者,拜回家預習的機制所賜,我有足夠的時間閱讀下一次課程內容,以及整理在新教當中的概念,並且可以找到對話的立論點和那被視為扭曲的觀點是什麼。對於我而言,可以發覺這兩者在相同論點上的差異。
要努力變成(4),將那不斷想fighting的意念先放到後面去。
不是來亂的。
結束時,寫下今天課程的想法,並放到自己的信封裡。
引導著想在課程結束之後,再由自己回顧這些卡片上面的文字,一定會很有收護。
cd裡放在光鹽天主經,我們也一齊用天主經做為結束的禱告。
腦袋裡飛來飛去的想法。
karen曾告訴我,某次在感恩祭時,有個人衝上台去說要自殺的事情,後來有人覺得那個人連天主經都不會念,不算是教友。「教友」這個名號,似乎還得在某些條件之下才成立。即使是我已經在基督教洗禮,仍不被稱為教友。(或許,沒有完成堅振聖事吧?)
「依順這個多人組成的信仰團體,因為我相信群體的決定會比我一個人來得好。」引導著這樣子說。
我立刻就笑了。
豬羅灣事件,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群精英也會犯下孩重者知道會失敗的錯誤計畫。而且當時的總統甘迺迪正好也是天主教友。
那還有十字軍東征呢?對科學的打壓…等等,都是這群團體想出來的好主意。
社會心理學裡的從眾現像和責任分散,會在群體裡不斷發生,反而群體是個盲目和缺乏反省的結構物。
太像是來踢館的了。
那些陪伴者他們怎麼看我們的?
陪伴者們都比我們來得大,在信仰及生命的經驗裡都更多,怎麼看這群小朋友?怎麼看引導者?
我不時在聚會中感覺得到自己的驕傲和不可一世。
Luca 一直在樓下,他對於教會的恐懼大過慕道班。
回到家,翻開書看,我的天啊,基督教沒那麼差吧~
硬是要畫出分別的界線來。
人為什麼需要天主?
天主存在的證明…
這些是第一次的分享的內容,看來,要麻就是要裝呆,不然就得好好反省和討論才行。
我家養過的狗,叫嘟嘟,他能分辨我在呼喚他或是在責罵他,所以天主賜給他良知和靈魂囉?
所以,人和狗也沒有什麼分別,在這「良知」的事情上。 ← 自以為是的反對立場
啊,主啊,願你保守孩子的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