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教會與亞洲教會–教會簡史的問題
老師問了大家問題,記得比較深刻的是:
(1) 你印象中的耶穌是什麼形像?
這題在而初代教會在野的苦行僧的生活,他們努力活出心中那幅耶穌的圖像。
是將意念想法與生活緊密連結的實踐。
有位傳教士在印度宣教40年,回到英國之後,驚嘆:英國的耶穌有問題!!!
各地不同的文化及處境,對於耶穌的角色定位也會不同,包括了他的印象。
之於北歐的人,將耶穌形象為楬色頭髮與白皮膚,是非常合理與正常的,那符他北歐人的印象。
但是,若把這模樣的耶穌搬到亞洲來,就會覺得怪怪的:我們週遭的人並沒有人長這模德性。
至少也需要是黑頭髮才是。
而不同的處境中,所期盼的耶穌也有所不同。
所經歷與實踐的也就有所差異。
不同人的耶穌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性。
全世界都相同的耶穌,可能是個超級大怪咖。
(2)你覺得當前台灣基督教發展的問題?
老師提到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說法:
因為高清的男性牧者的本位主義,讓教會的服事彈性變小,而造成組織僵化。
若要突破這累積130年來的宣教制度,得從這些人開始。
若可以達成專業服事,可以彌補單一教會的資源缺乏與人力向度的不足。
甚至是跨教會間的共同牧養。
A-青年
B-松年
C-關懷
D-....
若以五間教會的分項資料再整合,說不定可以達到更高一層的牧師境界與品質。
只是,要打破本位主義,實在非常困難。
我在想著另一個問題:一般教會造就了同光教會。
若不是一般教會對同志議題的打壓,也無法成就出同光教會來。
彷彿是壓迫中得著釋放的地方,像初代教會倍受迫害,成為合法宗教後,滿地開花結果的現像一樣。
以每年不到十人受洗的教會,若不是因為有太多從其他「受迫」的教會而來的會友加入,也無法成就今天的同光。
(需要也同步研究的是:一般的教會他們的會友組成是如何的。才能有所比較。)
對於宣教地點的文化處境的了解和融合切入點,可能是當前宣教的首要問題。
因為對同志次文化的不了解,造就了以同志次文化出發的同光教會。
若一個無法遵重原生態環境(人文與自然)的宗教,硬是要打入該群,接受度該會非常的低,效果也很糟。
回到專業服事上,那能夠用「熟悉的語言」與立場來服事的,該會比硬逼著來做的強多了。
與青少年對話的語言,就與向老年人的語言有很大的不同。
讓懂同志的人來牧養同志,會不會是當前解套的一個方式?
基督徒人口比率
中國:5% (地下教會+三治教會)
韓國:25-30%,不斷下修中
新加坡:20%
台灣:3% (長老教會佔了一半)
日本:1% 嚴重下修中,眾多神學院完全招不到學生
一定要來個「同志基督徒」人口調查才行!!!
(3) 亞洲的教會,比歐洲的更早建立
別讓使徒行傳的描述誤導,以為亞洲是被聖靈阻止傳福音的地方。
210年,就有正式的教會建築設立,是第一間正式的教堂。
而且,基督教本來就是源自於亞洲的宗教。
(4) 阿立祖 與 西拉雅
荷據時代,有上萬的西拉雅族人受洗。
而且有當地的教會組織,如「大員教會」的小會議事錄,也記載著小會討論的內容。
有因地制宜的教理問答文案。
這些基督徒們,在鄭成功趕走荷蘭人與宣教士之後,該怎麼維持自己的信仰呢?
「阿立祖」
以沒有立神像、祟拜水的信仰為其轉化。
(vivi說,這樣子太弱了,還需要很多的佐證和對照的資料才行。)
在多次聽見研究歷史的不同牧師提到,也在台神的展廳裡看見這樣子的資料。
阿立祖
http://www.soulang.com.tw/new_page_10.htm
北頭洋
http://www.soulang.com.tw/index.htm
(5)政治力與宗教
在初代教會終於在君士坦丁發布米蘭召令之後,成為合法的宗教,不再受到迫害開始,政治與教會間就出現特別的關係。
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召開,君士坦丁派軍隊「要脅」會議一定要有所共識,為的是要透過基督教來穩固國家安定。
後來,成為國教之後,基督宗教就成為政治的另一種統治力量與象徵。
教宗貴鉤利開始與政治多所互動,透過政治帶來的資源與力量,大力推展基督教的宣教工作。
後來,教宗甚至可以為皇帝加冕,成為「政教合一」的社會結構。
讓基督宗教遍行在歐洲世界,並成為主流的強勢文化。
(妙的是,稱呼那些非基督徒為「野蠻人」,未開化者。)
即使是在西羅馬帝國減亡後,基督教仍沒有消失,反而讓入侵的蠻族們也轉入基督教信仰,持續政教合一的新歐洲文化社會。
(這是蠻族,其實並非全然沒有基督教的思想,而是他們多是屬於亞流派異端的信徒。)
政教合一,若沒有好好持守立場,就會造成墯落。
整個中世紀教會的腐敗,就是與政治、權力與金錢的互動問題。
但是,也並非與政治結盟就有不好的結果。
(1)貴鉤利,透過政治力,讓基督教傳到高盧與北歐
(2)約翰加爾文,與瑞士日內瓦議會的結合,推行宗教教育、國民免費義務教育、醫療體系,該城市的唯一宗教是:改革宗基督教,若不信此宗教者,需要離境。
似乎都是比較被認可的政教結盟關係。
(6) 貴鉤利
讓修院與聖職之間的關係產生變化
是首位修士成為教宗的人物,讓後來的教宗產生與修院制度結合更深。
隨著與政治力的結合,教宗的權力更加擴大,塑造教宗的祟高地位,也得以控制整個教會的大小體制運作。
(與初代的教會彼此間是平等的角色大不相同)
呼......
和政治力的結合,才有發聲的力量和機會。
(1) 你印象中的耶穌是什麼形像?
這題在而初代教會在野的苦行僧的生活,他們努力活出心中那幅耶穌的圖像。
是將意念想法與生活緊密連結的實踐。
有位傳教士在印度宣教40年,回到英國之後,驚嘆:英國的耶穌有問題!!!
各地不同的文化及處境,對於耶穌的角色定位也會不同,包括了他的印象。
之於北歐的人,將耶穌形象為楬色頭髮與白皮膚,是非常合理與正常的,那符他北歐人的印象。
但是,若把這模樣的耶穌搬到亞洲來,就會覺得怪怪的:我們週遭的人並沒有人長這模德性。
至少也需要是黑頭髮才是。
而不同的處境中,所期盼的耶穌也有所不同。
所經歷與實踐的也就有所差異。
不同人的耶穌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性。
全世界都相同的耶穌,可能是個超級大怪咖。
(2)你覺得當前台灣基督教發展的問題?
老師提到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說法:
因為高清的男性牧者的本位主義,讓教會的服事彈性變小,而造成組織僵化。
若要突破這累積130年來的宣教制度,得從這些人開始。
若可以達成專業服事,可以彌補單一教會的資源缺乏與人力向度的不足。
甚至是跨教會間的共同牧養。
A-青年
B-松年
C-關懷
D-....
若以五間教會的分項資料再整合,說不定可以達到更高一層的牧師境界與品質。
只是,要打破本位主義,實在非常困難。
我在想著另一個問題:一般教會造就了同光教會。
若不是一般教會對同志議題的打壓,也無法成就出同光教會來。
彷彿是壓迫中得著釋放的地方,像初代教會倍受迫害,成為合法宗教後,滿地開花結果的現像一樣。
以每年不到十人受洗的教會,若不是因為有太多從其他「受迫」的教會而來的會友加入,也無法成就今天的同光。
(需要也同步研究的是:一般的教會他們的會友組成是如何的。才能有所比較。)
對於宣教地點的文化處境的了解和融合切入點,可能是當前宣教的首要問題。
因為對同志次文化的不了解,造就了以同志次文化出發的同光教會。
若一個無法遵重原生態環境(人文與自然)的宗教,硬是要打入該群,接受度該會非常的低,效果也很糟。
回到專業服事上,那能夠用「熟悉的語言」與立場來服事的,該會比硬逼著來做的強多了。
與青少年對話的語言,就與向老年人的語言有很大的不同。
讓懂同志的人來牧養同志,會不會是當前解套的一個方式?
基督徒人口比率
中國:5% (地下教會+三治教會)
韓國:25-30%,不斷下修中
新加坡:20%
台灣:3% (長老教會佔了一半)
日本:1% 嚴重下修中,眾多神學院完全招不到學生
一定要來個「同志基督徒」人口調查才行!!!
(3) 亞洲的教會,比歐洲的更早建立
別讓使徒行傳的描述誤導,以為亞洲是被聖靈阻止傳福音的地方。
210年,就有正式的教會建築設立,是第一間正式的教堂。
而且,基督教本來就是源自於亞洲的宗教。
(4) 阿立祖 與 西拉雅
荷據時代,有上萬的西拉雅族人受洗。
而且有當地的教會組織,如「大員教會」的小會議事錄,也記載著小會討論的內容。
有因地制宜的教理問答文案。
這些基督徒們,在鄭成功趕走荷蘭人與宣教士之後,該怎麼維持自己的信仰呢?
「阿立祖」
以沒有立神像、祟拜水的信仰為其轉化。
(vivi說,這樣子太弱了,還需要很多的佐證和對照的資料才行。)
在多次聽見研究歷史的不同牧師提到,也在台神的展廳裡看見這樣子的資料。
阿立祖
http://www.soulang.com.tw/new_page_10.htm
北頭洋
http://www.soulang.com.tw/index.htm
(5)政治力與宗教
在初代教會終於在君士坦丁發布米蘭召令之後,成為合法的宗教,不再受到迫害開始,政治與教會間就出現特別的關係。
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召開,君士坦丁派軍隊「要脅」會議一定要有所共識,為的是要透過基督教來穩固國家安定。
後來,成為國教之後,基督宗教就成為政治的另一種統治力量與象徵。
教宗貴鉤利開始與政治多所互動,透過政治帶來的資源與力量,大力推展基督教的宣教工作。
後來,教宗甚至可以為皇帝加冕,成為「政教合一」的社會結構。
讓基督宗教遍行在歐洲世界,並成為主流的強勢文化。
(妙的是,稱呼那些非基督徒為「野蠻人」,未開化者。)
即使是在西羅馬帝國減亡後,基督教仍沒有消失,反而讓入侵的蠻族們也轉入基督教信仰,持續政教合一的新歐洲文化社會。
(這是蠻族,其實並非全然沒有基督教的思想,而是他們多是屬於亞流派異端的信徒。)
政教合一,若沒有好好持守立場,就會造成墯落。
整個中世紀教會的腐敗,就是與政治、權力與金錢的互動問題。
但是,也並非與政治結盟就有不好的結果。
(1)貴鉤利,透過政治力,讓基督教傳到高盧與北歐
(2)約翰加爾文,與瑞士日內瓦議會的結合,推行宗教教育、國民免費義務教育、醫療體系,該城市的唯一宗教是:改革宗基督教,若不信此宗教者,需要離境。
似乎都是比較被認可的政教結盟關係。
(6) 貴鉤利
讓修院與聖職之間的關係產生變化
是首位修士成為教宗的人物,讓後來的教宗產生與修院制度結合更深。
隨著與政治力的結合,教宗的權力更加擴大,塑造教宗的祟高地位,也得以控制整個教會的大小體制運作。
(與初代的教會彼此間是平等的角色大不相同)
呼......
和政治力的結合,才有發聲的力量和機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