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基督Ⅰ、Ⅱ–潘霍華神學

「追隨基督」 或 「作門徒的代價」 是同一本書,譯名不同。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11:28)
只有真正順服上帝的話才能明白這段經文的真實性。

分四個面向來切入

1.恩典與作門徒

「白白的恩典」與「廉價的恩典」大不相同。
一種表面相信而未改變自己的信仰「不需悔改的赦免」
教會最大的敵人:「廉價的恩典就是罪人不稱義而罪卻可以稱義。他們,單靠恩典就能作一切事情,因此,一切都可以原封不動(不用改變)」(作門徒的代價,頁34)

因信稱義 Being Justified by(through) faith,因信而得以被稱為義人

2.跟隨主

需要冒險,而且起步時可能信心不足。
彼得的行在水面上,以及青年財主的故事(太19:16-22),我們常透過許多的藉口來逃避行動,喜歡順服自己的主導而不是上帝。

3.十字架

背十字架是「一種沒有榮耀的受苦」–受苦加上遭棄絕
「當基督呼加一個人時,祂是叫他來死(死在十字架上)」,門徒須和世界劃清界線,把舊人治死而穿上新人。

路14:25-27 作門徒的代價
跟從者多,但門徒少

「愛我勝過愛」原文是「恨」。

「恨」–決裂,保持距離
門徒只能單純仰望耶穌基督,並藉由耶穌基督而擁有財產與建立人際關係

一個理想的狀態:人→基督→人/事/物

我們常深陷在當中的情況:人→人/事/物

若非透過永不改變的基督,我們與變動的世間連結越深,帶來的傷害將越大,無法返回。

一個事實:在靈性成長的關頭,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上帝,與他建立關係

一個極致:所做的一切都先透過基督,才與其他的人、事、物產生連結。

4.登山寶訓

馬太5-7,是完整的登山寶訓內容(不僅只有真福八端)

7:24-27,像是在呼召人起來跟隨/行動
兩種根基、兩種果樹、兩種門,都代表著:現在要做選擇

5:3-10 都是在說關於「天國」(上帝國)的事

(1)基督徒生活的超平常性
5:20 「勝於文士與法利賽人的義」是因為靠著成全律法的主的關係

基督徒該與世人不同,而會有一種令人覺得「怪怪的」的感受。
C.S. Louis 提及的「魚若非離水,否則都不知道自己是濕的」,除非我們有乾的經驗,否則我們無法區分我們是不是已經陷落世界的深淵中而不自知。


(2)基督徒生活的隱藏性
太6:3 隱藏善行到自己也不知道

cf 5:15-16 在人群中有能見度(目地是要彰顯上帝)

一個考驗:服事和奉獻是否能轉眼即忘?
低調與隱藏自己所做的一切,而讓榮耀歸於上帝。


(3)門徒團體的與世分離性
太7 謙卑、態度、不驕傲
教會與世界、教會內、未日

基督徒不是要離群索居,而是要在價值判斷上進行分別。


5.「今天」耶穌基督想要對我們說什麼呢?

正面的肉博 ← 當基督徒進入世界時,是活生生地與這個世間種種進行肉博

「勇敢地犯罪,但在基督裡還要更加勇敢地相信與喜樂」
→在將來耶穌的面前,我們可以經驗到恩典與喜樂。

這是個結論,而不是作為前提,如果把「勇敢地犯罪」當作一個原則,就是廉價的恩典,成為一種新的律法。


6.祈禱

在潘霍華看似非常衝突地、充滿激昂情緒的立論當中,祈禱文又進入到一種寧靜裡面。
在紛亂的世代裡面,仍能有保持平靜安穩的心思意念之時。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Essenes愛色尼派

舊約原典釋義:創世記 28:10-22釋義

《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讀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