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個案研究–長老教會「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
宣教個案研究–長老教會「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
一、「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的原由及內容
(一)量的成長
2. 教會數:五年增加150間教會(2010年的教會數為1,210間,計增加6間)。
(二)質的成長,又區分為六個面向
1. 宣揚福音
就是為福音作見證領人歸主,在耶穌基督裡經驗上帝主權的實現。
2. 培育上帝兒女
透過教育及牧會關顧,賦能力予上帝兒女,使之忠實敬拜和見證。
3. 愛心服事
以愛心和憐憫來服事所有的人,如同服事耶穌基督。
4. 社會改造
將上帝國的價值觀落實在地上,奮力抵抗不公義的結構,並為心靈更新而工作。
5. 關懷受造界
參與上帝持續的創造,恢復人與環境合宜的關係,維護受造界的整全,成為這世界負責任的管家。
6. 福音與文化
文化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創造力,母語是文化的根本,教會當尊重且善用多元文化,讓人認識、歸信主上帝。
二、具體的宣教策略
在宣教策略上按現有教會組織進行分工,有原則性、總會性及各中會性的規畫:
1. 三獻行動(獻心、獻金、獻工)。
2. 屈膝祈禱(「舉目向山祈禱會」)。
3. 增加信徒(鼓勵信徒「一領一」友誼佈道)。
4. 獻身裝備(鼓勵青年回應上帝呼召)。
6. 社區宣教
7. 夥伴宣教(促成都市教會與原住民教會建立夥伴關係)。
8. 媒體宣教(建立總會所屬文字、網路、媒體宣教機構合作平台)。
9. 細分目標(依中會能力分六類別,每類別設定每年應增加人數及教會數)。
10. 制訂獎勵
(1) 地方教會信徒洗禮人數排名前十名。
(2) 地方教會洗禮人數與信徒數比例排名前十名。
(3) 中/族群區會達成教會數或信徒數的增長目標。
1.由傳道委員會進行協助,並定立每年為一輪的收割循環:
(1)1至9月:播籽栽種
(2)10-11月:澆水施肥
(3)12月及以後:收割入倉。並規畫相關的訓練活動。
2.建立夥伴教會之宣教合作方案
用意於建立都市教會與原住民教會間的彼此協助關係,讓單一教會可以專心關懷單一族群,讓離開原鄉到都市的原住民亦可以得到教會的關顧。
3.全國舉目向山祈檮會
有以下三個面向:
(1) 為個人、教會及機構自己認罪悔改。
(2) 為宣揚福音、促成教會復興,以一領一宣教
(3) 為確保台灣主權、多元族群平等、民主政治成熟祈禱。
在原則性與總會性策略的協助下,各中會再按照「細分目標」擬定每年的宣教策略與活動,目標是要符合年度的信徒數及教會增長。
三、策略及神學分析
在活動的推動上,整合了現有的宣教事工(如:舉目向山、伙伴教會、教會再發展、媒體宣教、MEBIG…等),並且因需求而新增不同的短期事工來支應(心靈成長分享會、反核家園…等)。達到一種強化現況結構的立意,以及開拓新的事工。
定立了明確的數量化目標,並按各施行中會的現況給予不同等級的數量分配,並擬定獎勵制度提高教會的參與意願,反應出對現況的了解之後所採取的宣教行動。而質的成長的部份按目前的資料並沒有評估的方式。
若與1954年展開的「倍加運動」("P.K.U."Poe Ka Un-tong)相比較,當時的宣教亦是採用「總會→中會→地方教會」的模式火熱推展。在長執的訓練上,甚至還設立了新竹聖經書院進行平信徒的訓練工作。而「一領一.新倍加」在這樣的規畫下,看似是建立在「倍加運動」的基礎與沿用了該策略模式,亦與組織的結構並法有發生太大的轉變(除南部大會現已廢止)。[11]
不論是50年前的「倍加運動」或是現在的「一領一.新倍加」在神學觀點上,按貝萬斯(Stephen B. Bevans)與施羅德(Roger P. Schroeder)從六項宣教要素來評估:低基督論(貼近人的基督)、報信者與僕人角色(彼此見證每個人都能傳教且鼓勵參與的)的教會論、終末論不明顯、全人的救恩觀點、人性觀不明顯、在環境中實踐的文化觀點,或許都可列入「C類神學」,以獻身於解放和轉變為宣教為目地的宣教神學。[12]
四、宣教進展現況
按照研究與發展中心的資料統計,近六年的資料如下:
信徒數
|
增減
|
禮拜人數
|
增淢
|
教會數
|
增淢
| |
2005
|
116,280
|
101,748
|
1,214
| |||
2006
|
114,387
|
-1.63%
|
101,911
|
0.16%
|
1,193
|
-1.73%
|
2007
|
116,639
|
1.97%
|
106,289
|
4.30%
|
1,194
|
0.08%
|
2008
|
118,561
|
1.65%
|
106,175
|
-0.12%
|
1,193
|
-0.08%
|
2009
|
121,617
|
2.58%
|
111,425
|
4.94%
|
1,205
|
1.01%
|
2010
|
125,515
|
3.21%
|
114,792
|
3.02%
|
1,211
|
0.5%
|
Table 1近六年教勢統計資料
「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是於2010年的年會宣佈啟動,已推動兩年。按規畫在推動後第一年(2010年)的統計資料當中,信徒數應增加15,000人,達136,617人,教會數應增加30間,達1,235間,實際上均未達成:
基準數字
|
應達成長率
|
實際數字
|
實際成長率
|
差距
| ||
信徒數
|
121,617
|
136,617
|
13.33%
|
125,515
|
3.21%
|
-11,102
|
教會數
|
1,205
|
1,235
|
2.49%
|
1,211
|
0.5%
|
-24
|
Table 2 2010年教勢與「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比較(本研究成果)
因為研究與發展中心的統計資料,並非是真實數值的結果,仍有部份的資料是由估計所得,可能會有數據上的誤差帶來的錯誤:
年度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14]
|
回收比
|
90.45%
|
80.57%
|
80.50%
|
86.07%
|
46.98%
|
Table 3近五年教勢統計回收情況
為求能更正確地了解宣教的成果,從歷年的回收資料裡,可以發現其中的「彰化中會」以及「比努悠瑪雅呢區會」皆是完全地回收,其資料為:
2007
|
2008
|
比例
|
2009
|
比例
|
2010
|
比例
|
2011
|
比例
| |
彰-信徒數
|
4646
|
4,968
|
6.93%
|
4,881
|
-1.75%
|
5,208
|
6.70%
|
5216
|
0.15%
|
彰-教會數
|
43
|
43
|
0.00%
|
43
|
0.00%
|
43
|
0.00%
|
43
|
0.00%
|
比-信徒數
|
225
|
253
|
12.44%
|
247
|
-2.37%
|
245
|
-0.81%
|
257
|
4.90%
|
比-教會數
|
6
|
6
|
0.00%
|
6
|
0.00%
|
6
|
0.00%
|
6
|
0.00%
|
Table 4彰化中會與比努雅呢區會近五年教勢統計(本研究成果)
若按此二中會在宣教運動中所做的規畫來做一比較,到2011的資料(即第二年的成果資料),可得下表:
基準數
|
實際數
|
應達成長率
|
二年實際成長率
|
差距
| ||
彰信徒數
|
4,881
|
6,481
|
5,216(+335)
|
32.78%
|
6.86%
|
-1265
|
彰教會數
|
43
|
45
|
43(+0)
|
4.65%
|
0.00%
|
-2
|
比信徒數
|
247
|
347
|
257(+10)
|
40.49%
|
4.05%
|
-90
|
比教會數
|
6
|
6
|
6(+0)
|
0.00%
|
0.00%
|
0
|
Table 5 彰化中會與比努雅呢區會教勢與「一領一.新倍加」的比較(本研究成果)
若再參照2010統計表當中,台南中會推估的成長率是唯一符合年度數值的中會,去除推估者部份的實際資料內容為:
信徒數
|
洗禮/堅信
|
禮拜人數
|
教會數
|
信徒成長率
| |
2010推估結果
|
13,252
|
913
|
11954
|
81
|
10.33%
|
7,386
|
273
|
7,023
|
42
|
4.89%[17]
| |
2011確實資料
|
3,260
|
98
|
4,763
|
26
|
26.38%[18]
|
Table 6 2010及2011年推估與實際資料整理表(本研究成果)
2009年
|
2010年
|
成長情況
|
2011年
|
成長情況
|
教會數
|
應達成長
|
實際成長
| |||
東中
|
1,286
|
1,330
|
44
|
3.42%
|
1,182
|
-148
|
-11.13%
|
15/33
|
455
|
-104
|
星中
|
1,927
|
1,818
|
-109
|
-5.66%
|
1,775
|
-43
|
-2.37%
|
19/83
|
549
|
-152
|
北中
|
3,370
|
3,158
|
-212
|
-6.29%
|
3,121
|
-37
|
-1.17%
|
26/97
|
643
|
-249
|
竹中
|
1,996
|
2,008
|
12
|
0.60%
|
2,021
|
13
|
0.65%
|
18/45
|
960
|
25
|
中中
|
3,178
|
3,328
|
150
|
4.72%
|
3,465
|
137
|
4.12%
|
12/73
|
395
|
287
|
彰中
|
4,689
|
5,164
|
475
|
10.13%
|
5,216
|
52
|
1.01%
|
43/43
|
1,600
|
527
|
嘉中
|
4,340
|
4,692
|
352
|
8.11%
|
4,085
|
-607
|
-12.94%
|
49/68
|
1,153
|
-255
|
南中
|
3,414
|
3,707
|
293
|
8.58%
|
2,848
|
-859
|
-23.17%
|
22/82
|
644
|
-566
|
高中
|
2,398
|
3,043
|
645
|
26.90%
|
2,334
|
-709
|
-23.30%
|
20/68
|
706
|
-64
|
壽中
|
2,084
|
2,155
|
71
|
3.41%
|
2,121
|
-34
|
-1.58%
|
15/71
|
507
|
37
|
屏中
|
1,114
|
1,318
|
204
|
18.31%
|
1,424
|
106
|
8.04%
|
10/40
|
400
|
310
|
太魯閣
|
1,362
|
1,064
|
-298
|
-21.88%
|
1,120
|
56
|
5.26%
|
16/34
|
376
|
-242
|
阿美
|
617
|
917
|
300
|
48.62%
|
963
|
46
|
5.02%
|
11/59
|
149
|
346
|
東美
|
1,530
|
1,448
|
-82
|
-5.36%
|
1,439
|
-9
|
-0.62%
|
29/39
|
595
|
-91
|
西美
|
234
|
256
|
22
|
9.40%
|
255
|
-1
|
-0.39%
|
5/31
|
129
|
21
|
排中
|
4,280
|
4,472
|
192
|
4.49%
|
4,446
|
-26
|
-0.58%
|
50/69
|
725
|
166
|
泰中
|
2,937
|
2,934
|
-3
|
-0.10%
|
3,130
|
196
|
6.68%
|
43/112
|
384
|
193
|
布農
|
415
|
707
|
292
|
70.36%
|
718
|
11
|
1.56%
|
7/39
|
144
|
303
|
中布
|
1,213
|
958
|
-255
|
-21.02%
|
1,300
|
342
|
35.70%
|
8/23
|
278
|
87
|
南布
|
628
|
735
|
107
|
17.04%
|
673
|
-62
|
-8.44%
|
6/19
|
253
|
45
|
東排
|
188
|
268
|
80
|
42.55%
|
185
|
-83
|
-30.97%
|
3/23
|
104
|
-3
|
鄒族
|
0
|
0
|
0
|
0.00%
|
0
|
0
|
0
|
0/9
|
0
|
0
|
達悟
|
37
|
36
|
-1
|
-2.70%
|
37
|
1
|
2.78%
|
1/6
|
17
|
0
|
魯凱
|
460
|
459
|
-1
|
-0.22%
|
485
|
26
|
5.66%
|
4/17
|
47
|
25
|
普悠瑪
|
240
|
245
|
5
|
2.08%
|
257
|
12
|
4.90%
|
6/6
|
100
|
17
|
賽德克
|
275
|
262
|
-13
|
-4.73%
|
249
|
-13
|
-4.96%
|
4/14
|
57
|
-26
|
客中
|
687
|
591
|
-96
|
-13.97%
|
627
|
36
|
6.09%
|
7/19
|
295
|
-60
|
合計
|
44,899
|
47,073
|
2,174
|
4.84%
|
45,476
|
-1,597
|
-3.39%
|
449/1226
|
11,939
|
577
|
Table 7 近三年確實繳交資料教會的成長情況(本研究成果)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
1
|
雙連 (1084)
|
雙連 (1167)
|
雙連 (1167)
|
雙連 (1268)
|
忠孝路 (1215)
|
2
|
天橋 (734)
|
鹽埕 (841)
|
忠孝路 (1048)
|
天橋 (1195)
|
迦南 (595)
|
3
|
忠孝路 (660)
|
天橋 (785)
|
鹽埕 (865)
|
忠孝路 (1137)
|
右昌 (569)
|
4
|
和平 (652)
|
鳳山 (729)
|
鳳山 (771)
|
鹽埕 (898)
|
鹽洲 (515)
|
5
|
德生 (639)
|
德生 (661)
|
前金 (713)
|
鳳山 (791)
|
建工 (453)
|
6
|
前金 (629)
|
前金 (648)
|
樹林 (693)
|
前金 (740)
|
北榮 (434)
|
7
|
鹽埕 (597)
|
岡山 (554)
|
德生 (671)
|
德生 (691)
|
北門 (424)
|
8
|
大光 (596)
|
太平境 (543)
|
迦南 (557)
|
和平 (606)
|
民權 (412)
|
9
|
柳原 (578)
|
迦南 (522)
|
太平境 (557)
|
迦南 (573)
|
樹林 (380)
|
10
|
太平境 (535)
|
大安 (496)
|
右昌 (471)
|
岡山 (559)
|
彰化 (372)
|
11
|
岡山 (525)
|
忠明 (487)
|
鼎金 (460)
|
右昌 (519)
|
舊城 (356)
|
12
|
迦南 (519)
|
忠孝路 (464)
|
北榮 (437)
|
大安 (500)
|
馬太鞍 (346)
|
13
|
看西街 (502)
|
鼎金 (451)
|
民權 (412)
|
鼎金 (488)
|
忠明 (345)
|
14
|
南門 (481)
|
北榮 (437)
|
北門 (406)
|
鹽洲 (485)
|
草屯 (345)
|
15
|
大安 (469)
|
右昌 (408)
|
大光 (402)
|
濟南 (465)
|
原斗 (342)
|
16
|
鼎金 (452)
|
民權 (405)
|
和平 (399)
|
北榮 (457)
|
看西街 (330)
|
17
|
民權 (445)
|
和平 (404)
|
鼓山 (395)
|
南投 (443)
|
南門國語 (328)
|
18
|
中崙 (435)
|
鹽洲 (397)
|
鹽洲 (395)
|
建工 (435)
|
新鄉 (323)
|
19
|
淡水 (418)
|
萬丹 (393)
|
新興 (388)
|
大光 (432)
|
永福 (322)
|
20
|
北榮 (417)
|
鼓山 (389)
|
淡水 (379)
|
歸仁 (425)
|
蘭大衛紀念 (322)
|
總計
|
11,181
|
11,367
|
11,586
|
13,107
|
8,728
|
成長
|
186
|
219
|
1,521
|
-4,379
| |
成長率
|
1.66%
|
1.93%
|
13.13%
|
-33.41%
|
Table 8 近五年信徒數前20的教會列表
可以看出在2010年,前二十信徒數的教會增長有明顯的提升。
若仔細將各年度的統計資料按前10、前20、前50、前100、前400來分組,可以的到下表:
前10
|
人/比率
|
前20
|
人/比率
|
前50
|
人/比率
|
前100
|
人/比率
|
前400
|
人/比率
| |||||||||
2007
|
6,704
|
11,181
|
21,752
|
34,342
|
75,451
| |||||||||||||
2008
|
6,946
|
|
11,367
|
186
1.66%
|
21,305
|
|
33,521
|
|
73,385
|
| ||||||||
2009
|
7,513
|
|
11,586
|
219
1.93%
|
21,308
|
|
33,304
|
|
72,647
|
| ||||||||
2010
|
8,458
|
|
13,107
|
1,521
13.13
|
23,951
|
|
36,870
|
|
78,455
|
| ||||||||
2011
|
5,369
|
|
8,728
|
-4,379
-33.41%
|
16,403
|
|
25,064
|
|
48,928
|
|
Table 9 從信徒人數遞減方向比較「一領一.新倍加」影響(本研究成果)
除2011年的資料被嚴重低估外,在2010年度組的成長率都呈現顯著的成長情況;而隨著教會規模的遞減,成長率也明顯地下滑,顯示目前的宣教運動成長受具規模者的影響較大。若由後往前看,則可得以下的表格:
後10
|
人/比率
|
後20
|
人/比率
|
後50
|
人/比率
|
後100
|
人/比率
|
後400
|
人/比率
| |
2007
|
70
|
189
|
704
|
1,901
|
14,699
| |||||
2008
|
62
|
-8
-11.43%
|
179
|
-10
-5.29%
|
732
|
28
3.98%
|
2,007
|
106
5.58%
|
15,938
|
1,239
8.43%
|
2009
|
93
|
31
50%
|
236
|
57
31.84%
|
818
|
86
11.75%
|
2,140
|
133
6.63%
|
16,032
|
94
0.59%
|
2010
|
72
|
-21
-22.58%
|
194
|
-42
-17.80%
|
716
|
-102
-12.47%
|
1,976
|
-164
-7.66%
|
15,297
|
-753
-4.70%
|
2011
|
77
|
5
6.94%
|
213
|
19
9.79%
|
824
|
108
15.08%
|
2,421
|
445
22.52%
|
25,957
|
10,678
69.89%
|
Table 10 從信徒人數遞增方向比較「一領一.新倍加」的影響(本研究成果)
除2011年的資料被嚴重地高估之外,在2010年度組的成長率呈現顯著的負成長;而隨著教會規模的遞增,負成長的情況明顯地減輕,顯示宣教運動對於規模小的教會而言無法帶來預期的成效,反而是種負向的影響。
年度
|
增長間數
|
持平間數
|
下降間數
| |
2007
|
892
|
466(52.24%)
|
92(10.31%)
|
334(37.44%)
|
2008
|
805
|
459(57.02%)
|
65(8.07%)
|
281(34.91%)
|
2009
|
737
|
396(53.73%)
|
79(10.72%)
|
261(35.41%)
|
2010
|
770
|
428(55.58%)
|
69(8.96%)
|
273(35.45%)
|
2011
|
465
|
240(51.61%)
|
40(8.60%)
|
185(39.78%)
|
Table 11 近五年教會教勢概略表
Table 12 近五年教會教勢概略走勢圖(本研究成果)
若分析近三年在平均每場禮拜獻金上的變化似乎也沒有明顯的變化,平地教會甚至是逐年下降。
平地
|
原住民
|
平均
| |
2008年
|
65元
|
62元
|
63元
|
2009年
|
63元
|
47元
|
54元
|
2010年
|
61元
|
50元
|
54元
|
Table 13 近三年平均每場禮拜獻金情況(本研究成果)
綜合上述的分析,可簡單歸納出以下各點:
(一)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公開資料(含推估值),無法正確反應目前的教勢發展與「一領一.新倍加」運動之間的相關性。
(二)彰化中會與比努悠瑪雅呢區會的近三年完整的教勢資料顯示,「一領一.新倍加」推動後與教勢的發展的關係不高;而這二中會的教勢發展遠落後於宣教計畫的目標。
(三)近三年皆繳交教勢統計表的教會,其整體教勢發展與「一領一.新倍加」推動的關係不高,整體而言遠落後於宣教的目標。
(四)各別中會教勢有明顯的差別,但因統計資料未全數收集,仍無法做出可信度高的評估。
(五)對於目前規模較大的教會,其教勢發展與「一領一.新倍加」推動的關係高(正向關);對於目前規模較小的教會,其教勢發展與「一領一.新倍加」推動的關係高(負向關)。似乎在表達著:在這個宣教策略會造成大者越大而弱者越弱的情況。
(六)100人以上下的教會成長最快,並會有50%以上的成長率。
(七)2011年度的資料收集尚未齊全,若能儘快收集將有助於宣教運動的推行實況的了解。
(八)按目前的教勢發展,朝向遞減的走向。「一領一.新倍加」的宣教運動並沒有為整體的教勢帶來顯著提升的效果。
五、宣教運動的檢討與反思
這個21世紀重要的宣教運動,反應著多元面向的宣教觀點。不僅是在信徒人數的增長,亦在對受造界的關懷表達長老教會強烈的與極積的態度。這個宣教運動似乎可以解讀為一次的革命:從過去的印象中尋找鮮明路徑的嚐試。從對天主教的靈修大師的分享、對民俗與福音的調合、對非核家園的堅持、對國家與社會的關注與祈禱,近期還推出兒童事工的訓練會,似乎是在不同的區塊當中,強目並投注現有的事工概念及做法,再一次地行銷事工,並重新聚集大家的注意力,並輔以文字事工的宣傳,營造一種全教會都熱心的景象。
這個由上而下的宣教事工,在組織分工清楚的環境裡運作者,有其優點。但是卻也無法真的很的很落實在各教會當中。若進一步了解在信徒數增加許多的教會的宣教策略,就不難發現他們是另非本宣教運動模式所得的成果。而這「一領一.新倍加」似乎僅只是一個概念,或是會被提及的事件,而非是緊密連結的要素。
在獎勵方案上,僅只對洗禮排名、信徒成長的教會與中會進行,亦暴露出這個宣教運動在重視量的成長上遠超過對質的關注。這與總目標的項目是相反的呈現:三項數量對比於六個質的面向,看似應更注重的是質的變化,而實際上並非如此。這可能易招致業績獎償制的批評[23],甚至是一淪為「成功神學」式的有努力就必有上帝的祝福與收獲的模式,以及弱化了對質面向上努力,或是不反應在信徒與洗禮人數上的教會事工,如專注在社區營造的教會,在地方對教會蚾住民的影響力,就無法在這樣的架構裡被突顯,甚至會有被邊緣化的可能。弱者越弱的趨勢,是一項可以持續關注的議題:這個宣教是否能讓弱小的肢體剛強起來?還是反而讓他們持續被邊緣化?
從研究的分析當中亦看出這個宣教運動似乎是在一個教勢走向低點的反應動作,呈現慌張、急促的痕跡。這些幾乎可以看做冒然的行動與方式,在投入整體的教會中似乎沒有看見正向的作用,或許宣教150週年的這個禮物可能不是什麼豐厚的成果,而是能讓教勢停止下跌以及整體教會質性上的更加了解這兩項上。或許,內部結構的質變或是量的提升的基礎。
鄭仰恩對「倍加運動」的反省有些相似之處。[24]鄭仰恩認為倍加運動並未走出長老教會的宣教,而仍僅是重個人得救、重量不重質、教會本位主義、信仰未能深刻,至使在自1964年(即倍加運動結束)到1972年的八年間,信徒數由179,916人降為154,680人,共減少了25,236人,約14.03%的比例。而雖然「一領一.新倍加」已在這些項目當中投注更多的力量與修正(包括對於〈教會再發展與事工更新方案〉的使用以及許多靈命成長的營會),仍能難造成長遠的影響,而僅只限於活動的短暫過程裡。而這個宣教策略也看不見新又富創造力的特色,並缺乏有力的呼召。[25]
目前若仍有接續「一領一.新倍加」運動或修正計畫前,建議有以下的步驟:
(一) 訪查2010及2011年度成長率最高的30或50間的教會,了解其宣教策略的執行項目與「一領一.新倍加」的關係。
(二) 訪查2010年及2011年負成長率最高的30或50間教會,了解其宣教策略的執行項目與「一領一.新倍加」的關係。
(三) 訪查2010年及2011年信徒數最多的20間教會,了解其宣教策略的執行項目與「一領一.新倍加」的關係。
(四) 針對上述的訪查結果,歸納「一領一.新倍加」先前的策略與教會增長的實際關係為何,並整理出在這之外的宣教策略及增長或減少的原因。
(五) 修正「一領一.新倍加」未來的宣教策略與接續進行的方式。
期待透過這個回饋的機制來了解宣教的盲點,以及樣本教會現階段的處境與宣教方式,以利能推展更貼近實況與需求的宣教策略。在這之前任意再加增的事工,都像是亂槍打鳥一般,甚至會讓整體的宣教蒙上負面的陰影。[26]
[12]貝萬斯(Stephen B. Bevans)、施羅德(Roger P. Schroeder),《演變中的永恒–當代宣教神學》(Constants in Context : A Theology of Mission for Today)(香港,道風,2011),39、63-73
[14] 2011年度的統計資料應於3月底前結束繳交,但是目前回收率仍不到一半,無法進一步全盤了解宣教運動第二年的情況。目前只有彰化中會與比努悠瑪雅呢區會完成繳。本數據是2012/5/18的統計數字。以下非官方對外的資料,皆由資訊中心所提供教勢統計的原始資料再分析所得。
[16] 台南中會2010年的統計資料繳交率為71.6%(58/81),推估的部份佔28.4%(23間)。但是,交叉比對2009與2010年度都有繳交的教會數僅只有42間,此數值只能按42間(51.85%)的教會數來呈現。
[19] 此表的數值有2009、2010、2011年皆有繳交教勢統計資料的教會進行統計,僅佔總教會數(1,226)的36.62%,約1/3的情況。其中,鄒族區會2011年尚未有繳交的教會,故無法取得相關的統計資料。「應達成長」是按各中會的二年度的成長數值取目前教會的比例而得,如東部中會年成長量為500人,二年計1,000人,目前統計的教會為15間,佔其中的45.45%,故推估成長量為455人。
[20] 實際成長人數 /應成長人數 = 達成率。故可得:577 / 11,939 = 4.83%的達成率。此數字的代表性有代進一步討論,因為並未考量不同規模教會的成長情況,逕自按教會數進行比例分配的結果,可能過份計算小型教會應達成的人數成長率。
[23] 陳思豪,〈為什麼我要給你一塊錢?〉,對於質與量的看法,受到頗多讀者的觀注。http://101.pct.org.tw/share.aspx?strBlockID=B00251&strContentid=C2010092800006&strPub=&strCTID=&strDesc=Y&strASP=share,載取日期:2012/5/21
而另一篇林昌華所寫〈先找回失散的羊──從數字看「一領一‧新倍加」運動〉,更指出質的轉變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每週的禮拜人數僅只有信徒數的一半,亦出現信徒數增加而禮拜人數減少的情況,而目前宣教策略的評量數據竟是鎖定在信徒數上,似乎對質的提醒幫助不大。http://101.pct.org.tw/share.aspx?strBlockID=B00251&strContentid=C2012032900007&strPub=&strCTID=&strDesc=Y&strASP=share,截取日期:2012/5/21
[25] 〈一領一之歌〉似乎也不脫個人得救的框限,http://101.pct.org.tw/news.aspx?strBlockID=B00247&strContentid=C2012041800001&strPub=&strCTID=&strDesc=Y&strASP=news,截取日期:2012/5/20
(1)2007年度
教會名稱
|
當年(2007)
|
去年(2006)
|
增減
|
比例
|
北門嶼(C08)
|
35
|
8
|
27
|
337.50%
|
士林(C17)
|
26
|
6
|
20
|
333.33%
|
正義(C10)
|
189
|
57
|
132
|
231.58%
|
國際(C17)
|
43
|
16
|
27
|
168.75%
|
南投(C05)
|
336
|
145
|
191
|
131.72%
|
米亞丸(C12)
|
66
|
30
|
36
|
120.00%
|
布魯那萬(C26)
|
26
|
12
|
14
|
116.67%
|
東明(C02)
|
112
|
52
|
60
|
115.38%
|
蓬萊(C17)
|
16
|
8
|
8
|
100.00%
|
長濱(C01)
|
44
|
24
|
20
|
83.33%
|
祥和(C07)
|
33
|
18
|
15
|
83.33%
|
錦屏(C17)
|
34
|
20
|
14
|
70.00%
|
加拿美(C21)
|
49
|
29
|
20
|
68.97%
|
頭城(C02)
|
25
|
15
|
10
|
66.67%
|
大山(C12)
|
39
|
24
|
15
|
62.50%
|
潮原(C16)
|
35
|
22
|
13
|
59.09%
|
富興(C14)
|
30
|
19
|
11
|
57.89%
|
二水(C06)
|
183
|
116
|
67
|
57.76%
|
武界(C19)
|
261
|
167
|
94
|
56.29%
|
社后(C02)
|
17
|
11
|
6
|
54.55%
|
中崙(C02)
|
435
|
286
|
149
|
52.10%
|
賜得磊安(C26)
|
62
|
41
|
21
|
51.22%
|
大同(C03)
|
163
|
108
|
55
|
50.93%
|
新社(C13)
|
12
|
8
|
4
|
50.00%
|
三峽(C03)
|
287
|
192
|
95
|
49.48%
|
南華(C13)
|
141
|
95
|
46
|
48.42%
|
建山(C20)
|
173
|
118
|
55
|
46.61%
|
壽豐(C01)
|
48
|
33
|
15
|
45.45%
|
梨山(C17)
|
105
|
73
|
32
|
43.84%
|
紅葉(C12)
|
132
|
92
|
40
|
43.48%
|
平均
|
105.2333
|
61.5
|
43.73333
|
71.11%
|
(2)2008年度
教會名稱
|
當年(2008)
|
去年(2007)
|
增減
|
比例
|
長樂(C16)
|
12
|
1
|
11
|
1100.00%
|
佳平(C16)
|
6
|
2
|
4
|
200.00%
|
後龍(C04)
|
29
|
10
|
19
|
190.00%
|
馬但(C14)
|
28
|
10
|
18
|
180.00%
|
杏林(C05)
|
51
|
19
|
32
|
168.42%
|
豐富(C13)
|
47
|
20
|
27
|
135.00%
|
清山(C19)
|
21
|
10
|
11
|
110.00%
|
長興(C08)
|
62
|
30
|
32
|
106.67%
|
社后(C02)
|
34
|
17
|
17
|
100.00%
|
深美(C02)
|
34
|
17
|
17
|
100.00%
|
六農(C20)
|
96
|
51
|
45
|
88.24%
|
加拿(C18)
|
46
|
25
|
21
|
84.00%
|
榮神(C05)
|
29
|
16
|
13
|
81.25%
|
台中港(C05)
|
94
|
52
|
42
|
80.77%
|
自強(C13)
|
66
|
38
|
28
|
73.68%
|
通霄(C04)
|
60
|
36
|
24
|
66.67%
|
南湖(C14)
|
71
|
43
|
28
|
65.12%
|
水上(C07)
|
140
|
85
|
55
|
64.71%
|
魚池(C05)
|
13
|
8
|
5
|
62.50%
|
東江(C17)
|
45
|
28
|
17
|
60.71%
|
東河(C14)
|
24
|
15
|
9
|
60.00%
|
南和(C16)
|
27
|
17
|
10
|
58.82%
|
博愛(C14)
|
106
|
68
|
38
|
55.88%
|
哈崙台(C17)
|
53
|
34
|
19
|
55.88%
|
路上(C06)
|
51
|
33
|
18
|
54.55%
|
信義(C19)
|
208
|
135
|
73
|
54.07%
|
平農(C18)
|
58
|
38
|
20
|
52.63%
|
頭城(C02)
|
38
|
25
|
13
|
52.00%
|
彰化(C06)
|
370
|
244
|
126
|
51.64%
|
汶水(C17)
|
91
|
61
|
30
|
49.18%
|
平均
|
67
|
39.6
|
27.4
|
69.19%
|
(3)2009年度
教會名稱
|
當年(2009)
|
去年(2010)
|
增減
|
比例
|
排灣(C16)
|
69
|
17
|
52
|
305.88%
|
壢雅(C17)
|
28
|
8
|
20
|
250.00%
|
青山(C16)
|
65
|
22
|
43
|
195.45%
|
大梅(C16)
|
11
|
4
|
7
|
175.00%
|
加恩(C07)
|
108
|
45
|
63
|
140.00%
|
樹林(C03)
|
693
|
305
|
388
|
127.21%
|
忠孝路(C05)
|
1048
|
464
|
584
|
125.86%
|
南投(C05)
|
365
|
174
|
191
|
109.77%
|
忠仁(C14)
|
41
|
20
|
21
|
105.00%
|
山崎(C27)
|
18
|
9
|
9
|
100.00%
|
磐石(C24)
|
220
|
118
|
102
|
86.44%
|
澄山(C08)
|
189
|
104
|
85
|
81.73%
|
司馬庫斯(C17)
|
87
|
48
|
39
|
81.25%
|
金城(C03)
|
54
|
30
|
24
|
80.00%
|
達蘭埠(C13)
|
131
|
80
|
51
|
63.75%
|
清溪(C12)
|
34
|
21
|
13
|
61.90%
|
北港(C07)
|
159
|
99
|
60
|
60.61%
|
新原(C06)
|
8
|
5
|
3
|
60.00%
|
車城(C11)
|
19
|
12
|
7
|
58.33%
|
砂崙子(C17)
|
45
|
29
|
16
|
55.17%
|
惠民(C10)
|
43
|
28
|
15
|
53.57%
|
布蘭(C26)
|
43
|
28
|
15
|
53.57%
|
德鹿灣(C26)
|
38
|
25
|
13
|
52.00%
|
加津林(C21)
|
56
|
37
|
19
|
51.35%
|
三義(C27)
|
45
|
30
|
15
|
50.00%
|
後龍(C04)
|
43
|
29
|
14
|
48.28%
|
新市(C08)
|
166
|
112
|
54
|
48.21%
|
臨海(C15)
|
48
|
33
|
15
|
45.45%
|
嘉義新港(C07)
|
376
|
261
|
115
|
44.06%
|
汐止(C02)
|
275
|
195
|
80
|
41.03%
|
平均
|
150.8333
|
79.73333
|
71.1
|
89.17%
|
(4)2010年度
教會名稱
|
當年(2010)
|
去年(2011)
|
增減
|
比例
|
慈光(C17)
|
150
|
34
|
116
|
341.18%
|
永福(C14)
|
50
|
17
|
33
|
194.12%
|
大南澳(C02)
|
41
|
14
|
27
|
192.86%
|
金包里(C02)
|
67
|
23
|
44
|
191.30%
|
恆春(C11)
|
255
|
97
|
158
|
162.89%
|
芝田(C14)
|
48
|
19
|
29
|
152.63%
|
比亞外(C17)
|
73
|
30
|
43
|
143.33%
|
南溪(C14)
|
35
|
16
|
19
|
118.75%
|
岩前(C07)
|
146
|
73
|
73
|
100.00%
|
高鳳(C20)
|
58
|
30
|
28
|
93.33%
|
美港(C01)
|
196
|
102
|
94
|
92.16%
|
振興(C11)
|
66
|
35
|
31
|
88.57%
|
新港東(C07)
|
128
|
68
|
60
|
88.24%
|
社頭(C06)
|
70
|
38
|
32
|
84.21%
|
愛國蒲(C21)
|
174
|
95
|
79
|
83.16%
|
帖撒羅(C13)
|
37
|
21
|
16
|
76.19%
|
歸仁(C08)
|
425
|
251
|
174
|
69.32%
|
水林(C07)
|
32
|
19
|
13
|
68.42%
|
山崎(C27)
|
30
|
18
|
12
|
66.67%
|
山光(C17)
|
173
|
104
|
69
|
66.35%
|
士林(C03)
|
231
|
139
|
92
|
66.19%
|
四結(C02)
|
83
|
50
|
33
|
66.00%
|
新豐(C04)
|
28
|
17
|
11
|
64.71%
|
龍岡(C04)
|
78
|
48
|
30
|
62.50%
|
中清(C05)
|
39
|
25
|
14
|
56.00%
|
北源(C14)
|
17
|
11
|
6
|
54.55%
|
梨山(C17)
|
165
|
107
|
58
|
54.21%
|
二水(C06)
|
194
|
126
|
68
|
53.97%
|
永康(C08)
|
339
|
225
|
114
|
50.67%
|
大安(C02)
|
500
|
336
|
164
|
48.81%
|
平均
|
130.9333
|
72.93333
|
58
|
79.52%
|
(5)2011年度
教會名稱
|
當年(2011)
|
去年(2010)
|
增減
|
比例
|
巴扶以善(C13)
|
126
|
30
|
96
|
320.00%
|
泰源(C14)
|
76
|
35
|
41
|
117.14%
|
小港(C14)
|
81
|
42
|
39
|
92.86%
|
瑪谷達璦(C13)
|
83
|
48
|
35
|
72.92%
|
嘉義博愛(C07)
|
209
|
121
|
88
|
72.73%
|
比雅楠(C17)
|
123
|
80
|
43
|
53.75%
|
瑞華(C09)
|
92
|
60
|
32
|
53.33%
|
五尖(C17)
|
141
|
92
|
49
|
53.26%
|
美星(C15)
|
32
|
21
|
11
|
52.38%
|
魚池(C05)
|
15
|
10
|
5
|
50.00%
|
二集團(C20)
|
44
|
30
|
14
|
46.67%
|
元長(C07)
|
23
|
16
|
7
|
43.75%
|
嘉平(C14)
|
31
|
22
|
9
|
40.91%
|
大坪頂瑪喜樂紀念(C05)
|
7
|
5
|
2
|
40.00%
|
比那斯基(C25)
|
60
|
43
|
17
|
39.53%
|
忠孝(C14)
|
53
|
39
|
14
|
35.90%
|
富興(C14)
|
27
|
20
|
7
|
35.00%
|
枋原(C16)
|
30
|
23
|
7
|
30.43%
|
汶水(C17)
|
91
|
71
|
20
|
28.17%
|
德鹿灣(C26)
|
37
|
29
|
8
|
27.59%
|
賽嘉(C16)
|
95
|
75
|
20
|
26.67%
|
蘆洲(C03)
|
115
|
91
|
24
|
26.37%
|
華豐(C10)
|
147
|
117
|
30
|
25.64%
|
高義(C17)
|
175
|
140
|
35
|
25.00%
|
國際(C17)
|
56
|
45
|
11
|
24.44%
|
新塭(C07)
|
67
|
54
|
13
|
24.07%
|
和中(C12)
|
95
|
77
|
18
|
23.38%
|
福堂(C17)
|
70
|
57
|
13
|
22.81%
|
忠治(C17)
|
108
|
88
|
20
|
22.73%
|
南埔(C01)
|
71
|
58
|
13
|
22.41%
|
平均
|
79.33333
|
54.63333
|
24.7
|
45.21%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