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約翰福音21「愛」的解析、再思解經錯謬Ⅱ、羅馬書1:17「因信稱義」解析、學習模式Ⅱ、信仰的不同內容分析、聖經批評學–新約解經與應用
.面對一個無法有「適當講台」的牧師,可以怎麼做?
(1) 在講道時保持沉默
(2) 建議牧者去進修
(3) 當場嗆聲
(4) 等上帝出手
.約21
「愛」的分別
巴克萊的詮釋:有三種愛–上帝的無私大愛、友伴間的愛、男女情愛
耶穌的第三次的愛用的是「友伴間的愛」是為了體貼彼得的軟弱(無法像上帝的愛一樣愛耶穌),因此彼得大受感動。
錯謬:約翰喜愛 wordplay(同義詞) 文字遊戲,使用兩種愛,並非作者的意圖。
(1)「知道」,前兩次與後一次,也不同。但是,在語意上是相同的,並無差別。
(2)「牧養」,也是相同有字的替換。
約翰福音21當中字的替換只是文學的技巧,而非神學/愛的程度的不同。
.「靈、魂、體」的分別
會所認為:得救只有靈會得救,也僅只能在會所中達到。其他的公會只能達到魂的得救
「人」是無法分割的一個存在,包括了身體、意志、精神、靈、魂…等
基督信仰中的「復活」指的是「死人」的復活,是整個生命的復活,全人的得救。
釋經學的過程,需要仔細的修正。
保羅用二元論的觀點來與希臘人對話,為的是要傳福音。
所以,在一些語詞的使用上,會將人分、事、物二元化,但是其背景仍只是要指向單一的整體而言。
.「因信稱義」 羅馬書1:17
和合本:義人必因信得生
現代中文譯本:因信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將得生命
希臘文直譯:The righteous by faith will live
主詞:The righteous
動詞:will live
(1) 副詞片語,修飾 will live ← 義人因著信而得生命
(2) 介繫詞片語,修飾 The righteous ← 因信得以成為義人將得生命
後者比較符合改革宗的觀點
哈巴谷2:4
惟義人因信得生
信:信實。
→因上帝的信實,義人將得生命
羅馬書1:17
信:信耶穌基督
綜合哈巴谷與羅馬書:人用信心來回應上帝的信實,上帝的信實使人得到生命。
使用和合本似乎很難幫助我們了解與推論。
.教與學
努力讓所傳達的成為長期記憶:在情感/情緒中、在專注的情況裡
要協助受教的人記憶,與過去的經驗接上線。
如:初次戀愛的約會場景,一輩子忘不了。
重覆性的背訟–語言性的記憶
如:禮拜中不斷讀主的祈禱文,久了就背起來。
但是也有反射性的問題:有口無心,無法再更多體會到內容的意義。
12生肖、聖經目錄← 有時也是用唱的或台語的方式背訟的,但是用其他的方式就記不起來
回應詩的應用,也是在將文字性的記憶與情感進行連結與強化。
(額外的議題:培靈會的氣氛,是會被主導及塑造的。)
.釋經
如何讓當代讀者,了解「第一讀者」在當時所解讀與感受的意義。
.靈義解經–亞歷山大學派
「格拉森」–格子,拉來拉去,在森林裡
.數字解經
「40」
.安提阿學派→在宗教改革之後成為主力
理解經文,一定要回到經文的歷史脈落當中,才能明白第一作者的思想。
.考古與理性
透過考古學與理性主義對抗。
但是,有很多的信仰內容,是無法透過科學的方式檢證的。
.信仰的表達方式
逐一往外推展。
常犯的錯誤:把非真理的事情拿來當成真理,而造成無法合一。
(1)核心:真理
(2)非常靠近真理,幫助人了解真理:教義
如:三位一體
這個字(trinity)
(3) 教會傳統
點水禮與浸禮、聖餐用餅,是不同教派的教會傳統
教會無法合一的困境:把傳統當成真理,或是把自己的教義當成真理。
(4) 文化
敬拜讚美對原住民族教會而言,接受度會比平地教會來得快。
原住民族的文化是歌唱跳舞的文化型態。
美國教會重視感恩節
台灣教會重視新春禮拜
(5) 習慣
禮拜的時間、坐的位置、加拿大與蘇格蘭的風格
割禮
猶太人認定為「真理」
而保羅認為「文化」
(1) 在講道時保持沉默
(2) 建議牧者去進修
(3) 當場嗆聲
(4) 等上帝出手
.約21
「愛」的分別
巴克萊的詮釋:有三種愛–上帝的無私大愛、友伴間的愛、男女情愛
耶穌的第三次的愛用的是「友伴間的愛」是為了體貼彼得的軟弱(無法像上帝的愛一樣愛耶穌),因此彼得大受感動。
錯謬:約翰喜愛 wordplay(同義詞) 文字遊戲,使用兩種愛,並非作者的意圖。
(1)「知道」,前兩次與後一次,也不同。但是,在語意上是相同的,並無差別。
(2)「牧養」,也是相同有字的替換。
約翰福音21當中字的替換只是文學的技巧,而非神學/愛的程度的不同。
.「靈、魂、體」的分別
會所認為:得救只有靈會得救,也僅只能在會所中達到。其他的公會只能達到魂的得救
「人」是無法分割的一個存在,包括了身體、意志、精神、靈、魂…等
基督信仰中的「復活」指的是「死人」的復活,是整個生命的復活,全人的得救。
釋經學的過程,需要仔細的修正。
保羅用二元論的觀點來與希臘人對話,為的是要傳福音。
所以,在一些語詞的使用上,會將人分、事、物二元化,但是其背景仍只是要指向單一的整體而言。
.「因信稱義」 羅馬書1:17
和合本:義人必因信得生
現代中文譯本:因信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將得生命
希臘文直譯:The righteous by faith will live
主詞:The righteous
動詞:will live
(1) 副詞片語,修飾 will live ← 義人因著信而得生命
(2) 介繫詞片語,修飾 The righteous ← 因信得以成為義人將得生命
後者比較符合改革宗的觀點
哈巴谷2:4
惟義人因信得生
信:信實。
→因上帝的信實,義人將得生命
羅馬書1:17
信:信耶穌基督
綜合哈巴谷與羅馬書:人用信心來回應上帝的信實,上帝的信實使人得到生命。
使用和合本似乎很難幫助我們了解與推論。
.教與學
努力讓所傳達的成為長期記憶:在情感/情緒中、在專注的情況裡
要協助受教的人記憶,與過去的經驗接上線。
如:初次戀愛的約會場景,一輩子忘不了。
重覆性的背訟–語言性的記憶
如:禮拜中不斷讀主的祈禱文,久了就背起來。
但是也有反射性的問題:有口無心,無法再更多體會到內容的意義。
12生肖、聖經目錄← 有時也是用唱的或台語的方式背訟的,但是用其他的方式就記不起來
回應詩的應用,也是在將文字性的記憶與情感進行連結與強化。
(額外的議題:培靈會的氣氛,是會被主導及塑造的。)
.釋經
如何讓當代讀者,了解「第一讀者」在當時所解讀與感受的意義。
.靈義解經–亞歷山大學派
「格拉森」–格子,拉來拉去,在森林裡
.數字解經
「40」
.安提阿學派→在宗教改革之後成為主力
理解經文,一定要回到經文的歷史脈落當中,才能明白第一作者的思想。
.考古與理性
透過考古學與理性主義對抗。
但是,有很多的信仰內容,是無法透過科學的方式檢證的。
.信仰的表達方式
逐一往外推展。
常犯的錯誤:把非真理的事情拿來當成真理,而造成無法合一。
(1)核心:真理
(2)非常靠近真理,幫助人了解真理:教義
如:三位一體
這個字(trinity)
(3) 教會傳統
點水禮與浸禮、聖餐用餅,是不同教派的教會傳統
教會無法合一的困境:把傳統當成真理,或是把自己的教義當成真理。
(4) 文化
敬拜讚美對原住民族教會而言,接受度會比平地教會來得快。
原住民族的文化是歌唱跳舞的文化型態。
美國教會重視感恩節
台灣教會重視新春禮拜
(5) 習慣
禮拜的時間、坐的位置、加拿大與蘇格蘭的風格
割禮
猶太人認定為「真理」
而保羅認為「文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