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比喻–新約解經與應用

比喻: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有類似之點,說話或作文的時候運用「那」有點類似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的,就叫做比喻。

比喻的功能:要讓聽眾明白與容易記憶某一些道理。

比喻的種類:明喻、暗喻

聖經中的比喻:
(1) 耶穌的比喻:不僅要讓人知道,還要人更一步有所行動及做出回應。
(2) 亞力山大學派:寓意法(寓意解經、靈意解經)
如:馬太22:1-44,喜宴的比喻

把國王→上帝、兒子→耶穌、以色列→被邀請的客人、外邦人悔改→你所能看見的人…做連結。
但是,若回到上下文的語言脈落,「外邦人」指的是「法利賽人」

此種解經最大的問題在於:個人主觀的意見以及強加植入個人目地而不會被反駁。

一個令人覺得灰心的事情:現在的會眾比較愛聽這種講道,似乎比較「屬靈」。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咒詛你的家,直到三、四代」,並不是真的「三代」或「四代」或是「七代」,該語意是指「接二連三」,若硬是要如此類比,則會失去文本的初衷。
(3) 尋找那個故事與現實生活連接的「點」
比喻的意義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個焦點,並迫使聽眾做出回應。

共觀福音中的比喻(馬可是最早成書的,其他相同的比喻,視為參考馬可而來,而歸屬於馬可):
(1) 三種福音共同出現的:mk(馬可)
(2) 馬太與路加共有的:Q
(3) 馬太獨有的:M
(4) 路加獨有的:L

研究比喻的最大難題:馬可福音4:10-12
4:11「目的」
(1)後人加上的?
(2)為了彌賽亞的奧祕

越難理解的,可信度越高。
(∵一般人無力修改,也無法假造)

耶穌比喻的特色:
(1) 屬地性
(2) 簡潔
(3) 重複
(4) 結論在最後
(5) 直接向群眾提出
(6) 出乎意料之外
(7) 以國度為中心的末世論
(8) 國度的倫理
(9) 上帝與救恩

比喻的種類:
(1) 格言式:你們是世上的光和鹽
(2) 延伸式:有情節,卻沒有實際的背景資訊。如:芥菜種的比喻
(3) 故事式:有完整情節及背景。如:仁慈父親的比喻

閱讀比喻最重要的工作:找出關連點

確認「群眾」:確認耶穌要表達的,最初的聽眾聽見以及可能理解的方式,他們會如何認同、回應。

面對「沒有背景」的比喻:重點在於如何確認關連點和原來群眾之間的關係。
我們需要不斷重複地重讀比喻,直到關連點清楚了為止。

失羊的比喻:
路加:迷失指的是罪人,尚未認識上帝的人
馬太:迷失指的是「偏離」的羊,在主內迷失的

這兩種不同的聽眾以及對象需要分辨清楚,解釋的結果也會不同。


解經的觀點:
(1) 一般觀點
A. 在上下文中的意義
B. 背景(群眾、聽眾、對象)
C. 耶穌的比喻都是和上帝國有關係的
D. 研究比喻的結構(情節)
E. 發覺描述中各項細節的背景
F. 確定比喻的要點
G. 不要在還沒有查驗別處明確的細節之前,就依據眼前的比喻建立教義
H. 把要點放入現代生活中類似的狀況裡
(2) 內部解釋與外部解釋
外部解釋:通常是初代教會自己加上去的,但至今仍很有力量(跨了數節才又回到比喻的)
內部解釋:是耶穌自己做了詮釋(在同一段文字中,耶穌緊接著說明的),如:路15:7、15:10


有趣的練習:為經文下自己的標題
如:路加15:4-7,「迷羊的比喻」→「九十九隻羊的漫長等待」、路加15:8-10,「失錢的比喻」→「為一塊錢打掃」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Essenes愛色尼派

《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讀書報告

初代教會耶穌神人二論的爭議–基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