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記憶中受難日或復活節的禮拜



我要記錄的是在天主教會裡的「逾越節三日慶典」,分別是在星期四、五及六這三天,正逢禮儀乙年經課,視這三天為一台彌撒。
在聖週的第一天,聖枝主日透過歡慶的方式迎接耶穌進城之後,整個有教會禮儀有了明顯的變化:在讀福音之前不再唱「哈利路亞」,彷彿喜樂之情很快地就離開了信徒一樣。

【星期四.台北聖家堂[1].晚上】

在〈求主垂憐經〉之後的〈光榮頌〉吟唱過程裡,輔祭不停地搖鈴,這是其他時節裡所沒有的元素,在挑高的教會建築裡迴盪,在習慣或已經只剩口頌的文字,造成對這內容的提醒作用(以底線特別註記)。也開始讓這個三日慶典的特殊性被揭示開來。

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主、天主、天上的君王,全能的天主聖父,我們為了你無上的光榮、讚美你、稱頌你、朝拜你、顯揚你、感謝你。主、耶穌基督、獨生子;主、天主、天主的羔羊,聖父之子;除免世罪者,求你垂憐我們。除免世罪者,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坐在聖父之右者,求你垂憐我們;因為只有你是聖的,只有你是主,只有你是至高無上的。耶穌基督,你和聖神,同享天主聖父的光榮。阿們。﹙光榮頌﹚

〈讀經一〉是出埃及記12:1-8以及11-14節。內容是關於逾越節晚餐的規定,並以「這一天將是你們的紀念日,要視為上主的節日來慶祝;你們要世世代代過這個節日,作為永遠的法規。」為結束,將羔羊→血的記號→逾越事件重新又提及一次,並暗示著這是一個永遠要紀念的日子。
〈答唱詠〉是使用哥林多前書10:16()與詩篇115:12-18()的混合。讓「那祝福之杯,使我們共飲基督聖血,而結合為一。」帶出接下來的〈讀經二〉哥林多前書11:23-26,保羅所記錄耶穌設立晚餐的文字,亦是新教教會內主理者常使用的經文。將前段的羔羊血與基督的血連結;「直到主再來」是一個永恆時間的沿續。
〈福音前歡呼〉沿續著聖週不唱「哈利路亞」,變更為約翰福音13:14主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應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主耶穌,我們讚美你,光榮你!(),隱約表示著彼此相似乎更能讓主耶穌得到光榮。接著的〈福音〉是約翰福音13:1-15,耶穌為門徒洗腳,「但是如果我這為主、為老師的尚且給們洗腳,你們也就該彼此洗腳。我給你們立了榜樣,是要你們也照著去做。」在簡短的講道之後,主理的神父隨即走下台來,彎起手臂並蹲下來,伸出自己的右腳,鋪上毛巾,幫好幾位男女洗腳,而這些接受洗腳的人,都各自再為一個人洗了腳。主理的神父回到台上,並說明若是在較小的教會裡,他會為每一位願意的信徒洗腳。這是一個很具體的呈現,似乎整個三日慶典(或是每一場的彌撒)都在重現相同與不同的元素。
在〈領聖體後經〉後,神父將聖體捧起,在十字架的引導下,移到小聖堂當中,象徵著主的不在,並邀請信徒們可以在小聖堂中朝拜。原本聖堂裡的聖龕紅光就滅了。長年與我們同在的耶穌,此時離開我們。我看見許多的信徒們,就跪坐在聖體光座前,安靜,流淚。在離開聖堂時,有一張輪值表,一直到隔天的下午都有人會到這裡陪伴耶穌,讓他不孤單。
身為一位新教徒,在那段時間,我選擇靜靜地在靠外側的地方,跪下來,低著頭思考著是什麼讓這群人有這樣子的反應,以及相較於這群人,我所缺乏的敬虔的心志。

【星期五.台北聖家堂.晚上】

今天也稱不上是一台彌撒。除了無法移除或加以覆蓋的苦像外,連祭台也都空空的,原本的蠟燭和裝飾被都拿走了,在小聖堂的聖體光也被移走。主理的人換上紅色的祭披跪在祭台前,會堂是安靜的,感覺相當空盪而無生氣。在簡短的開始禱告之後(沒有垂憐經了,當然也沒有搖鈴),就進入〈讀經一〉內容是以賽亞書52:13-53:12,上帝的僕人的形貌,要讓眾君王在他面前啞口無言;他肩負了我們的疾苦,承擔了大眾的罪過,犧牲了生命。將舊約當中被認為是預表耶穌的經文再一次提及讓眾人思考。
在〈答唱詠〉使用路加福音23:46父啊!我把靈魂交在你手裡。()以及詩篇30()混合,其中「我的仇敵都辱罵我,我的四鄰都恥笑我;我的知心朋友都害怕我,路上遇見我的人迴避我。」對我而言有很有深的感受;在各處境裡,都將自己交在上帝手裡。
〈讀經二〉是希伯來書4:14-165:7-9描述大祭司耶穌基督和我們相似,清楚我們的軟弱,卻順服到底,以至於死。〈福音前歡呼〉是使用腓立比書2:8-9基督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天主高高舉揚了他,賜給他一個名號,超越一切名號。」()「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這裡明確指出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但上帝卻高舉了他,是將死與榮耀進行了連結。
接下來,是〈宣讀主的受難史〉。有一人代表耶穌,一人當擔史實敘述,一人代表祭司、拉比,而每個參與這「彌撒」的人都代表著群眾。在原本獻祭的地方,就站著這些人,按著約翰福音18:1-19:42當中關於耶穌的被出賣、被抓、受審、與比拉多對話、群眾的要求、分內衣…進行著。當輪到眾人出聲說:「除掉他,除掉他,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我真實地感受到,我也是讓耶穌上十字架一一人,他其實不需要就這樣死去。
在飾演耶穌的人說:「完成了。」眾人都跪下,並由史實敘述者旁白:「就低下頭,斷了氣。」我殺死了耶穌,我因所發現的驚恐不已。
接下來的〈隆重祈禱文〉,主理的人有時邀請大家跪下,有時起立針禱告的內容做出回應。相當地慎重且嚴肅地「迫切祈禱」,這該是我在各彌撒裡面感受最深的時候,有些人甚至一直保持跪姿沒有起身過。
在〈朝拜十字聖架〉的時刻,在等待的會眾唱著「苦難歌」,描述著上帝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人反將他的愛子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件穿插著。會眾依序到十字架前親吻苦像或十字架,並會有輔祭使用白布擦拭。我也站在列子裡面,在緩慢的歌聲中前進,默點無語的列子裡的眾人,以及無法動彈的耶穌,兩旁的詩歌不斷地提醒著我自己,耶穌的受苦與我之間的關係–一種極度不對等的付出。待大家都朝拜結束,安靜散去。彷彿一切都失去了盼望。

【星期六.輔大淨心堂[2].較晚的晚上】

「復活前夕守夜禮」,朋友在輔大受浸。那一天正好是2008年總統大選日。在晚飯後才開始的禮儀,大致區分為四個部份(1)燭光禮(2)聖道禮(3)洗禮(4)聖祭禮。
在聖堂坐定之後,被邀請一同走到門口,而整個聖堂的燈光都熄滅,象徵著門徒們需要悄悄地進行聚會。門口升起一處營火,主理者告訴大家今天是守夜的時間,並在祝聖了新火與蠟燭之後,點燃復活蠟,並說「願光榮復的基督,以他的真光驅散我們心靈的黑暗。」,每個人手中亦拿著小蠟燭到這已點燃的復活蠟前引燃,朝著聖堂內移動,並以「基督的光」與「感謝天主」彼此呼應著。
望著手中的小蠟燭,主理者開始讀起很長的祈禱文,表明著在黑夜裡,上帝拯救了以色列,驅散了罪惡,而我們在等待著復活主的來臨。接著,有九篇的聖經,七篇的舊約與二篇的新約,分別是(1)創世記1:1-2:2上帝的創造、(2)創世記22:1-18亞伯拉罕獻以撒,上帝預備了羔羊、(3)出埃及記14:15-15:1,以色列民過紅海,埃及人的軍隊被滅、(4)以賽亞書54:5-14新耶路撒冷、(5)以賽亞書55:1-11上帝拯救所有的人、(6)巴路克先知書3:9-1532-4:4(7)以西結書36:16-28新的心新的靈。漫長的救恩史再一次被頌讀著,也從中得到啟示:我們將會被拯救以及換新。
接著是新約(8)羅馬書6:3-11,受洗以進入死並將與他一同復活、(9)馬可福音16:1-8,空的墓。在讀福音之前,突然鐘聲大響,而且聖堂裡的燈全都亮了起來,眾人被熟釋的「哈利路亞」琴聲弦律給激動,並站立進行福音前的歡呼,我清楚原感受到,這是自聖週以來大家等候已久的讚頌:主耶穌復活了!一股勇猛的生命氣息衝出了憂悶。原先被遮蓋的聖物又出現在聖當裡。
講道之後,就是洗禮,新的成員加入了教會,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與生命;隨後是奉獻與聖祭禮儀,新的餅杯被奉獻到台前,眾人透過餅杯再一次領受「救恩之糧與生命之杯」,聖體龕的燈再度亮起,希望又重新點燃。
對這群天主教徒而言,每年都可以透過這些禮儀很規矩地再一次重溫救恩史。並且透過具象化的方式,甚至是親身參與群眾的呼喊,深刻感受自身的處境。並在習慣的禮儀裡面,抽掉部份,更改了部份,讓人不習慣而能有所注意。不是訴諸於激情的模式。
在音樂上面,這兩間會堂都沒有特別的安排或是「精緻」的音樂(相較於許多的新教而言,實在是太簡陋了),但是歌詞(經文)的本身似乎更讓人注意,主要的音樂都出現在禮儀裡的常用經文當襯底音樂,亦沒有太濫情的宣染。
參加的人年齡層頗平均(相較於我看見的許多長老教會,青少往往是少數),而且老少都很投入在禮儀當中。
我在這樣子的禮儀當中,也重新經歷了死與復活。而太多的感性訴求已不再適合我,在後來其他的聚會中,反而會讓我有格格不入的感受。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Essenes愛色尼派

《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讀書報告

初代教會耶穌神人二論的爭議–基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