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知書–那鴻書、哈巴谷書
感冒持續著一個星期,今天帶著口罩。
詩歌是「靜靜聽」台語版,似乎已經在揭露對於先知們傳遞的話語,我們要靜靜聽,粗心大意很難透那微小的聲音。
那鴻、哈巴谷、西番雅都是BC7th的先知書。
(我現在也對這樣子的年代不抱太大的信任,先知書幾乎不是一人一時一地完成的作品,已經變成(1)先知寫下得到的啟示(2)門徒們收集先知的言論(3)其他人覺得相符而延申的信息,這三種資料的混合結果。甚至有沒有那個先知,都還很令人覺得存疑,既使他曾被記載在列王記或是歷代志中,也難以進行身份的核對,那些身平不詳的就更困難。總有種:拿上帝來背書的意味。)
那鴻書
在看似針對尼尼微發出的訊息,其實也是在對猶大發出訊息:點出耶和華審判與拯救的權能。
無法確定這書是寫在尼尼微傾覆之前的預言或是之後的記錄,
但是對於受壓迫的人是本安慰的書信,上帝的主權將會施行於地面上。
哈巴谷書
2:4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
這句話被保羅拿來引用為因信稱義的教理關鍵經文(羅1:17、加3:10-13)
2:3 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
希伯來書則因此強調基督再來的盼望。
那著名的經句
3:17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3:18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整個第三章是一個祈禱,也是一首詩歌。
3:1 先知哈巴谷的禱告,調用流離歌。
只是,現在的人不熟悉當時慣用的調性了。
問題討論:
1.上帝利用邪惡不公義的政權來懲罰/管教上帝的日姓,這讓哈巴谷先知無法瞭解與接受。如果我們遭遇如此事情發生,我們會有什麼反應呢?
2.哈巴谷先知「公義不彰」的疑問如何得到化解呢?他找到什麼答案,或是解脫之道?
3.「惟義人因信(信實)得生)」強調一個人的內在態度以及其外顯的行為「值得信賴、正直、忠實、可靠」。這和新約強調信仰關係的「信心」(羅1:17、加3:10-13),兩者有什差別呢?信心本身與信心表達出來的行為有何關連性?
4.哈巴谷書3:17-18流露什麼樣的信仰態度,這給我們什麼啟發與挑戰?人在一無所有時,如何感謝讚美呢?
這個分組在一開始時,陷入一種很深的靜默中。
大概也和這一陣子以來,小先知書大多環繞著相類似的主題有關,可以拿出來講的事情都已經都提光了。
另一方面,也因為面對公義這件事情,時常令人啞口無言,出自於無奈或是不知道可以怎麼切入。
零零落落討論完之後,突然地我被指派上台報告。
「老師、同學們:平安!(才剛了嘆了口氣說自己很緊張)我們討論哈巴谷的第一、二頭。我們如何在受壓迫的當中持守著盼望往前走?這實在是一件非常令人困擾的事情,我們會產生非常多大大小小的疑問,但是若我們詢問上帝,也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既便到我們死去的那天可能仍不清楚為什麼我們需要經歷這些事情。
我們當然要時常自省是不是違反了上帝的旨意才讓我們遭運到這些不公義與打壓的事件,但是在我們反省之後有沒有可能會發現:我們其實什麼也沒有做錯,我們找不到一個需要悔改的點或事件。若我們一味地要求那受苦的人反省自己的行為,似乎也說不通。
一個經點的例子就是耶穌,他一輩子也沒有做錯什麼事,他盡全力在實施上帝的旨意,也盡力參與活動,甚至在聖殿裡翻桌,並說:這是我父的聖殿,你們卻把他當成了賊窩。可是他最後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這樣的遭遇是為了什麼?
我們的一位同伴說他的朋友會盡全力參與社會與政治運動,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信仰當中帶給他們的反省和力量,他需要親身投入才能符合他所信的。但是,我們的這位同伴卻總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來關心,他覺得把自己的身命管理好就已經很足夠了,不是嗎?也因此,當他聽見週遭的人又參與的什麼活動時,總會自忖著:是不是我這樣子是不對的?
另一位同學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參與過「野百合」的學運,我沒有要強調他的年齡。他覺得他心中總是有很多的問號,但是他總覺得在這樣子的問號與壓迫中,他需要去Do Something才行,盡自己的能力把可以排除的問號拿掉。
我們接著會遇見一個困難:個人自己覺得的公義,與眾人覺得公義之間的關係。
你如何判定,你正站在公義的那一方?又有什麼立場去影響其他人和你進行相同的行動或接納你的想法。
在場有20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與詮釋無法都一致,不是嗎?
幾年前的紅衫軍與上個月的圍城行動,哪個才是公義的展現?
我們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公義:
(1)在上位者所認定的規範和秩序
(2)在下位者受逼迫,聚集而反抗與傳達所認為的事件與態度,直到成為被上位者接受為止的過程,像是進行革命一樣
這樣子會出現一個很大的荒繆之處:
當自以為是公義的兩方力量接觸的那個時間,公義到底在哪裡?
當軸心國與同盟國兩軍在交鋒的那個瞬間,誰是正義的一方?
感覺很沒有盼望,仍然有很多的問號。
我們來看看耶穌。
他在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他呼喊著:父啊,你為什麼離棄我?
耶穌也存著問號在進行問號的消除工作。
當我們也存著許多的問號在這種種環境與事件中的時候,別失去盼望,因為耶穌也和我們一樣,他陪著我們往前行。」
回家路上,想到加強版。
「當耶穌復活前,可是沒有發生門徒被聖靈充滿,大規模的傳道與眾人歸主的風潮。我們現在所經歷與努力的一切,或許看得見成果,也或許看不見。但是,在我們復活的那一天,我們就都能看見了!」
我真覺得:我享受在那需要在極短時間裡拼湊與統整答案的過程。
老師給了一些回應:
(1)這兩卷書都沒有提到悔改,而是用「信靠」來表達不同的信仰態度
(2)公義有一個簡單的尺來量測,就是讓受壓迫的人不再被壓迫,至少要把他們當成人看。
報告完,那位參加過野百合的同學問我:你之前是學什麼的,有很好的整合能力?
我小聲的說:資訊管理....
詩歌是「靜靜聽」台語版,似乎已經在揭露對於先知們傳遞的話語,我們要靜靜聽,粗心大意很難透那微小的聲音。
那鴻、哈巴谷、西番雅都是BC7th的先知書。
(我現在也對這樣子的年代不抱太大的信任,先知書幾乎不是一人一時一地完成的作品,已經變成(1)先知寫下得到的啟示(2)門徒們收集先知的言論(3)其他人覺得相符而延申的信息,這三種資料的混合結果。甚至有沒有那個先知,都還很令人覺得存疑,既使他曾被記載在列王記或是歷代志中,也難以進行身份的核對,那些身平不詳的就更困難。總有種:拿上帝來背書的意味。)
那鴻書
在看似針對尼尼微發出的訊息,其實也是在對猶大發出訊息:點出耶和華審判與拯救的權能。
無法確定這書是寫在尼尼微傾覆之前的預言或是之後的記錄,
但是對於受壓迫的人是本安慰的書信,上帝的主權將會施行於地面上。
哈巴谷書
2:4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
這句話被保羅拿來引用為因信稱義的教理關鍵經文(羅1:17、加3:10-13)
2:3 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謊。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
希伯來書則因此強調基督再來的盼望。
那著名的經句
3:17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3:18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整個第三章是一個祈禱,也是一首詩歌。
3:1 先知哈巴谷的禱告,調用流離歌。
只是,現在的人不熟悉當時慣用的調性了。
問題討論:
1.上帝利用邪惡不公義的政權來懲罰/管教上帝的日姓,這讓哈巴谷先知無法瞭解與接受。如果我們遭遇如此事情發生,我們會有什麼反應呢?
2.哈巴谷先知「公義不彰」的疑問如何得到化解呢?他找到什麼答案,或是解脫之道?
3.「惟義人因信(信實)得生)」強調一個人的內在態度以及其外顯的行為「值得信賴、正直、忠實、可靠」。這和新約強調信仰關係的「信心」(羅1:17、加3:10-13),兩者有什差別呢?信心本身與信心表達出來的行為有何關連性?
4.哈巴谷書3:17-18流露什麼樣的信仰態度,這給我們什麼啟發與挑戰?人在一無所有時,如何感謝讚美呢?
這個分組在一開始時,陷入一種很深的靜默中。
大概也和這一陣子以來,小先知書大多環繞著相類似的主題有關,可以拿出來講的事情都已經都提光了。
另一方面,也因為面對公義這件事情,時常令人啞口無言,出自於無奈或是不知道可以怎麼切入。
零零落落討論完之後,突然地我被指派上台報告。
「老師、同學們:平安!(才剛了嘆了口氣說自己很緊張)我們討論哈巴谷的第一、二頭。我們如何在受壓迫的當中持守著盼望往前走?這實在是一件非常令人困擾的事情,我們會產生非常多大大小小的疑問,但是若我們詢問上帝,也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既便到我們死去的那天可能仍不清楚為什麼我們需要經歷這些事情。
我們當然要時常自省是不是違反了上帝的旨意才讓我們遭運到這些不公義與打壓的事件,但是在我們反省之後有沒有可能會發現:我們其實什麼也沒有做錯,我們找不到一個需要悔改的點或事件。若我們一味地要求那受苦的人反省自己的行為,似乎也說不通。
一個經點的例子就是耶穌,他一輩子也沒有做錯什麼事,他盡全力在實施上帝的旨意,也盡力參與活動,甚至在聖殿裡翻桌,並說:這是我父的聖殿,你們卻把他當成了賊窩。可是他最後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這樣的遭遇是為了什麼?
我們的一位同伴說他的朋友會盡全力參與社會與政治運動,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信仰當中帶給他們的反省和力量,他需要親身投入才能符合他所信的。但是,我們的這位同伴卻總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來關心,他覺得把自己的身命管理好就已經很足夠了,不是嗎?也因此,當他聽見週遭的人又參與的什麼活動時,總會自忖著:是不是我這樣子是不對的?
另一位同學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參與過「野百合」的學運,我沒有要強調他的年齡。他覺得他心中總是有很多的問號,但是他總覺得在這樣子的問號與壓迫中,他需要去Do Something才行,盡自己的能力把可以排除的問號拿掉。
我們接著會遇見一個困難:個人自己覺得的公義,與眾人覺得公義之間的關係。
你如何判定,你正站在公義的那一方?又有什麼立場去影響其他人和你進行相同的行動或接納你的想法。
在場有20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與詮釋無法都一致,不是嗎?
幾年前的紅衫軍與上個月的圍城行動,哪個才是公義的展現?
我們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公義:
(1)在上位者所認定的規範和秩序
(2)在下位者受逼迫,聚集而反抗與傳達所認為的事件與態度,直到成為被上位者接受為止的過程,像是進行革命一樣
這樣子會出現一個很大的荒繆之處:
當自以為是公義的兩方力量接觸的那個時間,公義到底在哪裡?
當軸心國與同盟國兩軍在交鋒的那個瞬間,誰是正義的一方?
感覺很沒有盼望,仍然有很多的問號。
我們來看看耶穌。
他在被釘在十字架上時,他呼喊著:父啊,你為什麼離棄我?
耶穌也存著問號在進行問號的消除工作。
當我們也存著許多的問號在這種種環境與事件中的時候,別失去盼望,因為耶穌也和我們一樣,他陪著我們往前行。」
回家路上,想到加強版。
「當耶穌復活前,可是沒有發生門徒被聖靈充滿,大規模的傳道與眾人歸主的風潮。我們現在所經歷與努力的一切,或許看得見成果,也或許看不見。但是,在我們復活的那一天,我們就都能看見了!」
我真覺得:我享受在那需要在極短時間裡拼湊與統整答案的過程。
老師給了一些回應:
(1)這兩卷書都沒有提到悔改,而是用「信靠」來表達不同的信仰態度
(2)公義有一個簡單的尺來量測,就是讓受壓迫的人不再被壓迫,至少要把他們當成人看。
報告完,那位參加過野百合的同學問我:你之前是學什麼的,有很好的整合能力?
我小聲的說:資訊管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