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賞:還沒見到上帝的教宗

(全文轉自 http://blog.udn.com/powerecho/2504420 )

在這耶誕節的平和氛圍中,透過電視畫面看教宗本篤十六世主持的彌撒,卻讓人感受不到過去一種神聖的凝結,而會令人皺眉。
本篤教宗日前發表反同性戀的聲明,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將他所謂的這個「性別模糊」的問題,視為與溫室效應、地球暖化同樣嚴重。

同性戀是個「現況」或者是個「問題」,始終是場無止盡的論辯。
但由教宗主動挑起,並以全然負面態度去定義這個議題,卻是讓人瞠目結舌的。
即使連天主教神職人員無數起的性侵犯事件,對性侵犯本身,都還沒有以這樣的言詞去批評。
或者說,對於困擾梵諦岡教廷甚深的這些神職人員性侵,許多都是「孌童」或「同性侵犯」的比重,這讓教宗追溯根源,認為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同性戀」,而致使一竿子全部歸咎。


對於古今中外的「同性戀」,該怎麼認知與看待,對於從今而後甚至同志婚姻、法律地位,乃至一切比照「異性戀」的社會價值與運作現況,能不能解決包括同性戀與異性戀本身所要面臨的問題,也始終都是一種「無奈的戲論」。
但作為宗教領袖,如何去公開定義一個不只涉及性別議題的「同性戀」,本篤教宗的作法,毋寧是可議的。

無論在東方或西方,只要具備一定規模的思想與哲學體系的宗教,都有相當的「戒律」去觸及同性戀的狀況。
其中特別是對於「專業修行」的神職人員或出家眾,確實非常嚴格;甚至有教團或僧團在內部管理上的處理準則。
在這裡,「戀」的精神層次,尤其對於專業修行人來說,是不進行探討的。
重要的是行為,因此,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在一種團體規律的狀態中,倘若成為影響他人身心穩定的干擾來源,都被視為是一種罪愆。


但這次教宗所批判的,並非是只針對「神職人員內部的同性戀」。
我認為教宗在此非常值得批判的一點是,即使教宗可以表述他的看法,但他卻沒有展現一個「教宗」的「相對身份」與「應有智慧」去看待同性戀的議題。

儘管到現在為止,各種宗教本身已經進化、放大或誇大「宗教本身的真理與神聖性」;但從整個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宗教的之所以緣起、存在與建立,其實還是在解決人類某些特殊的、精神層面的,或者超越經驗認知的各類問題。
宗教文化本身的演變,從歷史來看,坦白說,都是「西瓜偎大邊」,藉由政治、經濟、社會的主流族群,所賦予或被吸納的資源與功能,才能逐漸發展而開。
換句話說,包括天主教在內的許多宗教,雖然口口聲聲的悲天憫人,帶自始至終,都不是「小眾族群」在內的代言人。
因此,本篤教宗站在「反小眾」的立場上,其實也無須太過訝異。


宗教包括天主教的「本懷」,究竟是在人們的「苦」,還是在人們的「罪」?
是這一次我認為本篤教宗在立場上偏失的關鍵。

上帝或者耶穌基督的存在價值,是基於人們「苦的赦免」或「罪的赦免」?
罪,是苦的根源?或者苦,才是罪的根源?這是一個頗為關鍵的神學辯證問題。
天主教內,表達對同性戀支持或同情的神職人員,幾乎都是真正接觸或者輔導過同性戀族群的人。事實上,同性戀者往往也不只是因為「同性戀的問題」,往往更多是個人存在迷思、人生苦難等種種單純「信仰層面」的問題,而尋找宗教力量上的支持。

我始終相信,只有真正親身接觸過人們的「苦」,深具慈悲心的,或者深深思考過人們苦難原因的人,無論是不是神職人員,都會放下對於「罪」的差別定義,而在「苦」的救贖上思維。
良善的宗教本身,絕不應該是在於一種「文化價值的弘揚,而排除或犧牲特定族群」;一如天主教早年在全世界困乏鄉村、痲瘋病院的各類福音宣教,本質上不是一種「征服」,而是一種「侍奉」。
但本篤教宗這次的言行,讓整個天主教從思想哲學到宗教教義上,都做了非常粗蔑傲慢的示範;尤其是還拿地球暖化的嚴重來做比較,更是一種不智的「譬喻失當」,

同性戀存在的是「罪」或「苦」,只有當事者能知。
至於同性戀實質所涉及的「罪」,也有法律律定,有並非是因為「同性戀」的緣故。
至於精神上的「罪」,那也只有上帝,才能有資格定人的「罪」。
但在圓滿的上帝眼中所見的、所感的,是這個身體粗糙臭皮囊對另一個同性臭皮囊有興趣的種種,而不是那份「心」?那份人人皆相同,希望從所有苦難與罪愆中被救贖的「心」?
慈悲的人,或者上帝,會看見的是什麼?是同性戀的罪,還是同性戀的苦呢?


智者的標準,並非在「分判差異的現況」,而是「能夠容忍差異」。
真正的智者,尤其能夠進一步「洞悉差異的原因」。
對於同性戀者進一步爭取在法律社會的「平權」主張,或許可以多方討論;
但對於同性戀「存在本身的批判」,一如對於這個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差異,那些人類可知而甚且有更多不可知的部分,教宗的批判,只是顯示出一種傲慢與無知而已。

教宗,是被選出來的。他不是聖人,就算是聖人,也不表示所有的見解都對。
但令人遺憾的是,對於天主教,甚至更加的認定這個世界由上帝創造,並且依於上帝的意志,賦予人們自由意志去選擇。
無論同性戀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甚至,同性戀者「自己能不能夠選擇」;
本篤教宗在此,並沒有「站在上帝的位置」,也沒有「站在同性戀者的位置」,去認真思維這個本質,而只是單就變化世事的價值取捨,乃至從天主教近年承擔的各種性醜聞的概念切片去認定同性戀。
同性戀的議題,讓世人至少讓我從宗教哲學思辯的角度,去看見本篤教宗同樣身為「人」的判斷侷限,與狹隘的本位性格。


宗教領袖所輻射開來的魅力,是因為這個被選舉的「職務角色」所致,還是一個自我修行或侍奉上帝的氣質本色?
在當初本篤教宗當選後,電視上每次看到照他的鏡頭,我總無法理解,為何我無法像過去看見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或者德蕾莎修女那般,不知名的由衷升起尊敬、感念與謙卑之心。
如今看來,果真其來有自。
宗教者真正內蘊的能量,乃至價值,自然會散發出的攝受力,並不需要任何言詞。

從對同性戀的談話,本篤教宗顯然並非真正「博愛」的人。
上帝的愛沒有條件,神職人員若還有自己價值的前提與死角,若非慈悲心不夠,就是智慧不足。
本篤教宗是否慈悲不足,外人無法料斷。
同性戀議題,會不會點燃天主教內部與外部的激進分裂,目前是各方關切的下個焦點。但毫無疑問,本篤教宗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卻沒有足夠的準備與方法,去消弭這個終將越來越激烈的立場對峙。
從這個點上,還沒有深深領略這個因為大自然的無窮差異而彰顯出上帝大能大力的本篤教宗,顯然見樹不見林。
激化了問題,而並未因激化而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宗看來是智慧格局不足的。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說得好!!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Essenes愛色尼派

《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讀書報告

初代教會耶穌神人二論的爭議–基督論